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功 《中国水泥》2003,(5):61-63
世界80%以上的水泥熟料由干法工艺水泥厂生产。第一台带旋风预热器的回转窑于1953年投入使用,建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水泥厂有的甚至仍在运行。所需要的大量改进工作可保持一座现有水泥厂的生产率和竞争力。改进的方式是通过机械和工艺设计的程序优化来达到目的。如果工厂还需要大修,那么改进的机会很小,通常唯一的方案是建新线。早年在改造项目中强调降低单位热耗和电耗并提高环境保护效果,但是,使用低成本替代燃料和二次燃料变得越发重要。因此,在改造时也要重视这个问题。1水泥厂的改进提高水泥厂的利用率始终是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明晓 《水泥》2003,(4):40-42
我公司2台Φ2.5m×40mNH型五级旋风预热器窑于1991年建成投产,运转至今显现了热耗高、生产规模小等问题。1999年10月和2000年10月分别对1号窑和2号窑进行增设分解炉的技术改造,到2001年5月2台窑都达到正常运行。台时产量稳定在19~20t/h、运转率在85%以上、入窑表观分解率达到90%,各项指标都优于原设计目标。1改造方案及目标1.1方案在原五级旋风预热器框架旁增设辅框架安装1台MFC型分解炉;改造原窑头罩,加大其尺寸并从顶部抽取三次风,通过新增三次风管送入分解炉;在原煤粉仓下设分…  相似文献   

3.
边明祥  郭德选  谢代强 《水泥》2002,(10):23-25
0引言汉中公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城固县猫山水泥厂,1998年该公司对其厂进行购并,并将原有的1条Φ2.5m/2.7m×42m杭州型立筒预热器窑改为Φ2.8m/2.7m×42m五级旋风预热器窑,水泥生产能力由原来的4万t/a提高到了6万t/a。为了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回转窑的产量,2001年6月由陕西省建材设计研究院采用预分解技术对烧成系统进行改造,使熟料产量由原来的8t/h提高到14t/h(设计产量13t/h),熟料热耗由原来的5370kJ/kg降至3964kJ/kg(设计熟料热耗4180kJ/kg),…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们将陕西社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初建成的一条2.7m×42m“邗江型”五级旋风预热器窑改造成XDF炉型600t/d级预分解窑。仅停产70天,就完成全部改造工程,并实现试产、达标、达产一次成功。2002年11月份平均熟料产量为624t/d,超过了设计指标。1改造内容1.1煤粉制备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细碎破碎机降低原煤入磨粒度,使1.7m×2.5m风扫煤磨产量稳定在4.0t/h以上,满足了窑改进后对煤粉量增加的需要。1.2窑头部分增加分解炉供煤系统;用四通道煤粉燃器代替三通道煤粉燃烧器;窑…  相似文献   

5.
我厂Φ4.2m×6.5m 四级旋风预热器窑生产线的主机设备是从罗马尼亚引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于1993年4月投入试生产。1996年熟料强度出现了持续偏低的局面,最低时只有564MPa,给我厂生产高标号水泥带来了一定难度。通过对近几年来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影响熟料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窑的运转率,熟料的SM、IM、Fe_2O_3和MgO含量以及煤质等。经采取相应的措施,熟料质量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1 强化操作,确保窑连续稳定运转 影响窑连续运转的因素,除了设备本身方面的原因外,稳定操作是重要因素。在煅烧操作方面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控制和稳定尾温  相似文献   

6.
陈阳 《四川水泥》2001,(4):41-42
0 前言 我厂日产600t五级旋风预热器窑自1996年12月20日点火投产以来,窑龄期一直较短,一般为:烧镁铬砖为80d左右,烧磷酸盐砖为30d左右,每检修一次直接经济损耗达10万元以上,严重威胁着该窑的达标达产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我厂成立了“提高旋窑龄期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多方面分析及处理,从2000年下半年起,窑龄期得到大幅度提高,创造了烧高荷软磷酸盐砖窑龄期(有效运转天数)达110d的历史记录(见表1所示)。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3生产能力分析3.1预热器窑生产能力Gsp向一规格的预热器容或中空子法窑,其发热能力(包括燃料燃烧热和助燃空气显热)应该相同,而预热器窑窑的发热能力即为系统的发热能力,因此其热气流中的总热量原则相同,Qtof=(Qtof)k,则同样有当预热器级数一定时,热利用系数(U)基本是定值,___。、,、__。。。,___。…,_、.._..k,,_只是随单位熟料热耗不同稍有变化,因此可将于:·U简””~’~’—“’””‘’‘””’””””“’“一’“’———”’“1·A—’-“化为一系数(k。)Sp,并称之为预热…  相似文献   

8.
陈阳 《四川水泥》2002,(2):35-36
1996年12月20日,我厂Φ3.2×52m五级旋风预热器窑一次点火带负荷试机成功,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对优质、高产、节能等有了一些认识,本文介绍烘窑点火方面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1 烘窑前的准备 回转窑内耐火材料工程施工完毕,窑尾预热器试机且经检查通过后,可以开始烘窑。首先制备约  相似文献   

9.
10.
陈阳 《水泥》2002,(7):24-25
我厂五级旋风预热器窑规格为Φ3.2m×52m,设计能力为600t/d,于1996年12月20日建成投产。为了提高熟料的ISO强度和台时产量,实现回转窑生产优质、高产和低消耗,我们在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造,使熟料的产质量得到了提高。1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1窑系统存在的问题1)窑头和窑尾密封不好,影响窑热工制度的稳定。利用停窑机会,将窑头和窑尾的密封进行整改。2)预热器C4内筒烧坏,造成分离率下降,传热率降低,入窑生料CaCO3分解率降低。经多次测定,生料表观分解率为28%~32%,物料预烧差,易窜料,降低了…  相似文献   

11.
预热器窑改造后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水泥》2005,(5):20-22
近年来,不少中小型预热器窑进行了提产和增效的技术改造。从总体上讲多数企业达到了增产的效果,产量几乎翻了一番,但也有一些企业改造后却存在着熟料质量下降、系统运转率低、能耗上升的窘迫状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还不如改造前。本文就Z厂2003年投资近3000万元,对600t/d预热器窑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后,从工艺设计、设备配套、生产操作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4 烟道式分解炉 虽然在1964年德国用油页岩作水泥原料,在悬浮预热器中煅烧,开始了窑外分解技术的应用,但真正对烧油及煤的分解炉的研究,是日本在1974年以后开始的。特别是洪堡及伯力鸠斯两大水泥设备制造商,在他们预热器专利的基础上,把窑尾与最低一级旋风筒之间的连接烟道增高并弯曲向下,用延长烟道的方法开发出各自分解炉的专利,下面将这两公司的分解炉详细介绍如下。2.4.1 洪堡公司Pyroclon分解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湿法窑改造为带二旋风预热器窑的设计思路和生产概况以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将现有600t/d五级旋风预热器窑生产线改造为900t/d预分解窑生产线,要根据工厂现有各种工艺条件及原、燃材料情况,结合当地海拔高度,在不对原有预热器系统及窑尾框架动手术和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分解炉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提高产量、降低消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钢渣配料在五级旋风预热器窑上试生产水泥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福海 《水泥》2003,(5):15-16
我厂钢渣作混合材占水泥生产量的15%左右,受钢渣fCaO与水泥强度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其掺量不宜再大幅度提高。钢铁厂仍有大部分钢渣得不到利用,每年外排费用25~30万元。所以,我们将研究目标转向了生料配料,用钢渣替代铜矿渣。经过研究试验,并用回转窑进行生产试烧,取得了初步成功。1原材料钢渣、石灰石及粘土化学成分见表1。表1原材料化学成分%原材料LossSiO2Al2O3FeOFe2O3CaOMgOΣfCaO钢渣-0.7228.913.7210.176.9634.996.1590.186.45石灰石42.502.010.…  相似文献   

18.
旋风预热器窑预热过程仿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传一反”基本原理,建立了四级旋风预热器系统的预热过程气体平衡、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与流体、传热动力学过程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确立了其求解方法,通过对某厂实例的具体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为设计和优化预热器系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光辉  王芙蓉 《水泥》2000,(5):45-45
我公司2号窑是2000t/d的窑外分解窑,采用四级旋风预热器,在预热器的各级排风管与各级旋风筒联接处安装有导流板,见图1。其作用是降低系统阻力,使物料与气流的热交换充分地进行。在刚使用时导流效果比较好,但使用三个月后,导流板严重变形,使用半年左右就必须进行处理或更换,特别是二、三级导流板因变形严重而堆积了许多物料,严重阻碍了物料流通,增大了系统阻力,提高了熟料的煤耗、电耗。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发现预热器的导流板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原导流板(见图2)为整体式,材质为0Cr23Ni13,厚度为10mm,…  相似文献   

20.
600t/d五级旋风预热器窑耐火材料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