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经历了三次加密,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由于八区下乌尔禾组加密后,地层压力下降快、见水未见效井较多,稳产基础差。为寻求合理注采井网,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依据,论证现有注采井网方式调整的可行性,建立水压驱动,2006年10月在256井断裂上盘中部采矛盾突出的八个井组开展行列注水试验。试验开展3年来结合油井配套措施,有效地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减缓压力下降及递减,行列开采形势有所改观。对比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上盘4+5井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井距从550m加密到275m,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九五”后仍存在采油速度低、见效程度低、压力保持程度低等问题,于2004年在油藏中部4+5两套加密井网的叠加区开展了小井距试验,由275m×388m反九点加密为138m×195m反九点,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五年以来通过井网加密调整改善水驱控制程度,缩小井距、提高压力梯度使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动用起来,小井距开发在油田生产中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发育,尤其是垂向上的裂缝延伸高度较大。实验区内4个井组的井间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示踪剂产出持续时间短,产出曲线尖而陡,注入水主要沿东西方向上的井排突进,甚至推进到二线和三线油井,且推进速度快,注水波及系数较小。注采井之间主要靠裂缝进行连通,且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发育的规模和类型差异较大,注采井之间裂缝连通的条数从1条到几条不等,裂缝在不同层位之间的沟通作用致使层间窜流显像普遍存在。当注采井之间没有裂缝连通时,注入水就会聚集在注水井井底附近形成一个新的水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家海凸起是一个受南、北两排雁行式断裂带所夹持的继承性古隆起,紧邻生烃凹陷,是整个盆地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这两排断裂断开的层位较深,直至下伏二叠系烃源层,且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时期相匹配,起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由于雁行式断裂带位于白家海凸起侧翼,对凸起主体构造圈闭形态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已聚集的油气藏得以保存.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是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为特低渗透、低孔隙度、微裂缝发育的巨厚砾岩油藏。256井断裂上盘油藏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裂缝水窜与油井低压、低能同时存在,油井见效率低,采油速度低,开发效果平面差异大等问题。以Petrel软件为工具,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综合岩心、地震、测井、钻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相互约束建立256井断裂上盘三维有效厚度、256井断裂体系、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分布模型。结合注水开发生产实际,分析相变及储层砂体的连通性是影响注水效果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对注采不对应P2w32、P2w33小层对应补孔,以提高小层对应程度,进而提高油井见效程度。补孔4口油井平均井增产油量1409t。  相似文献   

9.
薄油层水平井地质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本文优选克拉玛依油田八区530井区克下组油藏油层较薄的区域作为水平井评价区域,以精细构造解释、储层反演、沉积微相研究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以完钻直井资料为约束,采用相控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主力砂层T2k1^2-4和T2k1^2-5层构造模型和有效厚度模型,精细刻画了0.38m-3.15m之间薄油层空间展布特征,并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完成水平评价井HW80466井的地质设计。该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该区克下组油藏扩边区探明储量整体申报及薄油层区域采用水平井开发可行性论证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典型油气田勘探实例,对研究区盐下层系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碳酸盐岩台地和斜坡区发育的礁滩相储层为大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储集空间,巴什基尔末期的构造抬升运动造成的风化淋滤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不整合面和断裂构成了良好的运气运移通道。北部-西北部断阶带KT-2储集层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马朗凹陷,相继发现了多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根据勘探经验,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解剖已知油藏,系统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西山窑组岩性油藏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沉积微相,研究区发育两个个鼻状构造带,紧邻生油洼陷,依据良好的储集相带和大型鼻隆背景控藏理论,认为:马朗凹陷牛圈湖鼻隆构造南翼斜坡-马中构造西斜坡区、西峡沟东部-马北斜坡带成藏条件优越,勘探前景广阔,是下步区域扩展勘探,落实可动用储量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侏罗统直罗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砂岩铀矿的主要含矿层位,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大的砂岩铀矿床——东胜铀矿床,属于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且东胜铀矿床的控矿层间氧化带为独特的古层间氧化带.呼斯梁地区位于东胜铀矿床的北西部,经实地勘查和研究认为:该地区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矿化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呼斯梁地区产出的铀矿化受不同表现形式的古氧化带控制.深入研究呼斯梁地区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在平面、剖面上产出形态和展布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及对于实现该区已知矿带的规模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书记沟铁矿位于华北陆块内蒙古地块中段,属沉积变质"鞍山式"铁矿.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研究,指出该矿床的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地层及主要地质事件,并总结出矿体赋存规律为经五台期主要地质事件形成的色尔腾山群斜长角闪片麻岩或角闪斜长片麻岩是铁矿体主要赋存地层,也是找矿的目的层位;成矿期后断裂对矿体的严重破坏以及褶皱对矿体的局部控制使矿体的自然形态发生变化,所以在找矿过程中充分考虑构造控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区域含矿岩系、火山作用、构造演化与矿产等开展地质调查表明:这些矿床产于塔里木地块古陆缘 红柳沟-拉配泉元古代裂谷带、喀腊达坂大断裂北侧,含矿地层为蓟县系卓阿布拉克组变质火山岩,具有典型的 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特点,成矿作用发生于火山喷发旋回的间歇期。通过对典型矿床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床地质 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明显的矿化分带和蚀变分带,δ(34S)测定反映硫大部分来源于海水,成因类 型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喷流型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为海相沉积地层、火山喷发的间歇 期和断裂构造等,变质作用对成矿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民屯凹陷西部沙河街组已知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该区沙四段发育有安福屯、平安堡等多个生油洼陷,其南北与荣胜堡洼陷、三台子洼陷相接,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从生储盖组合特点、断层特征、圈闭形态与源储特征等方面研究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