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酸压井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部分油井酸压后不能通过自身能量排液、投产,前期主要采取抽汲排液的方式返排残酸,但作业时间长,效率低,还会对储层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了油井的酸压效果评价。为此,引进了吐哈钻采院的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酸压返排效率,缩短了返排周期,达到了快速返排的目的。本文对气举排液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设计、动态检测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油井特点、气举技术及技术应用效果等相互关系,开展了连续气举技术、稠油井气举技术和地层供液不足井气举技术的实施效果研究,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时间偏移剖面及现今构造资料,系统总结了塔河油田缝洞储集体在时间偏移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类型,对不同的反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同时建立了缝洞型储层地震反射模式量化识别分类标准,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对储集体的地震反射模式进行量化扫描,提高了缝洞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效率,降低了开发钻井的风险,提高了油井建产率,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规律差。部分高产井易水淹或产量大幅度递减。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井在压井后,压力明显上升、可以恢复部分产量。分析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研究注水开发的地质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注水替油的机理研究,结合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和多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的实践,来分析选井、选层及注采参数的影响,评价注水替油开发效果,优化注水方案设计,是为了使注水开发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的推广应用,以便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掺稀采油在塔河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油田是中石化在西部的主产油田,该区块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掺稀降粘评价,利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分析深井稠油掺稀降粘优化设计模型,对掺稀降粘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现场运用表明,掺稀降粘工艺是一种适合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属于超深、超稠油油藏,自喷井流压监测是塔河油田评价油井能量变化和判断底水锥进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油品超稠、高产井测试影响时效,且测试费用较高,一直制约自喷井地层能量监测.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自喷井流压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一种适用于稠油油藏流压测试的替代方法,结果表明,现场42口井折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在0.19 MPa以内,较普通水力学公式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通过多年的控水稳油,采收率仍然只达到12%,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以Ⅲ类缝洞单元为油藏单元的注水替油取得突破兴进展,预计可提高Ⅲ类缝洞单元采收率达2%,同时注水开发技术为塔河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酸化压裂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改造的有效手段,压后监测评价技术可准确了解储层参数、裂缝参数以及施工液体的摩阻、滤失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价储层改造工艺的效果,指导设计进一步优化,提高改造工艺的针对性。本文通过压力拟合、井底压力与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测井资料处理,井筒监测等监测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塔河油田的监测评价技术,并指明了超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人工裂缝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河油田95/8"套管流经电机速度慢,机组散热难及普通导流罩稀稠油混配不均的问题,开展了全密封导流罩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全密封导流罩可提高流速23倍,成功解决机组散热难题。通过优化管柱组合,提高稀稠油混配效果,稀稠比下降0.1,异常停机下降5%,确保电泵平稳运行,延长电泵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9.
10.
清洁压裂液适用于低渗透储层的压裂,但是耐温性能差.针对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渗透率低、温度高的特点,优选高温清洁压裂液主剂,优化高温清洁压裂液配方,开发一种新的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通过实验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耐温达到130℃,优选配方为D2F-AS11(4.0%)+KCl(3.0%)+EDTA(0.2%)+KOH(0.6%),抗剪切性能好,携砂能力强,与地层水混合后即能破胶,对储层的伤害非常低,现场应用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酸压管柱是酸压作业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深井酸压过程中,管串长,摩阻大,泵压高,温差大,压力高,施工时间长,管柱受力情况恶劣,变形严重,如在管柱结构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因此因素,可能会造成封隔器密封失效,导致酸压失败。本文通过对两口酸压井管柱的力学分析及强度校核,对酸压管柱结构提出优化方案,对酸压管柱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Jason反演在塔中顺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实践进一步证实,塔中地区裂缝型、溶蚀孔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特点,这给如何评价该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带来了问题。本文在顺西三维地震工区,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Jason软件平台,基于地质模型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实现了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集中地震的横向分布、测井的高低频信息、地质经验认识三位一体的储层预测反演。通过分析,与已钻井吻合较好,并结合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带进行了预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带压穿孔技术适用于塔里木油田自喷油井、气井和注水井等含有封隔器的完井管柱修井作业,在现场施工中存在管柱内通径不足、穿孔瞬间流体激变以及器材承压能力不足的问题。改进现有带压穿孔工艺,提出小井眼穿孔技术和穿孔瞬间流体控制方法,达到增大穿孔直径和维持油、套管压力平衡的目的,从而解决了封隔器解封难、生产通道阻塞和油套无法循环等井下问题,降低了井控风险。  相似文献   

14.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而一发的新一代工业控制器。介绍利用它的状态元件和状态转移图对自动压蜡机的控制进行设计和编程,代替了传统的电子线路控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托普台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储量。近几年来,西北油田分公司不断加大该区块的勘探开发力度,在托普台地区布井数量不断增加;而该区块地质结构复杂,经常发生井漏,造成钻井周期延长,影响了正常的完井投产。井漏成为制约托普台区块钻井提速的瓶颈问题。为了提高钻井效率,加快勘探开发进度,提高托甫台地区钻井工程质量,本文从托普台区块的地质特点及漏失机理入手,提出了针对该区块的堵漏措施,并成功运用于现场施工,为工区钻井提速、快速上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压扭变形工艺及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扭变形是在变形体高度方向施加压力的同时,沿其横截面方向施加一扭矩的特殊塑性变形工艺,源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经演变为大塑性变形法中的一种,并在制备块体纳米材料及高性能高致密度材料中得到应用.同时,该变形工艺的演化发展推动了其工艺装置的改进与研发,产生的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工艺装置对于拓展压扭变形工艺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油田H1火驱先导试验区属稠油区块,原开采方式为注蒸汽开采,后期采收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需要新的接替技术提高开发效益和采收率.针对上述问题,新疆油田公司开展了火驱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近几年矿场试验,截止2013年,火驱试验计划点火井组13口,成功点火13口.点火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过程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相关配套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火烧油层法开采难动用储量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LKQ中深层稠油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抽油杆断脱、地层出砂现象明显增多,初期应用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的井筒举升方式已无法满足油田开发和生产的要求。为了实现高速高效开发,稳定油田产量,发展了在稠油油藏中应用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配合潜油电泵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提高采液速度,达到提液增油的目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抽油杆断脱和地层出砂对油田生产的影响,对油田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排砂采油工艺以水动力液和采出液之间的能量转换来达到排砂采油的目的。该工艺能将油层近井地带的散砂排出地面,解决了定向斜井的生产工艺问题,降低了生产费用。在采用该项工艺时,要注意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1、混合液管、尾管砂堵问题;2、采油强度问题;3、管柱密封问题;4、生产数据录取问题;5、动力液水质问题;6、地面除砂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非常规井控工艺技术——动态密封挤入压井法,给出压井液密度、排量等参数的设计方法。设计中充分考虑钻柱以下井筒部分功能,在压井时将残余气体挤入地层,以此提高井筒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