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的大量实际开发数据的研究,提出了注采特征的双对数模型,即累计产量的对数和累计注汽量对数的线性关系,以及累计产液量对数与累计注汽量对数的线性关系.与现有的两种注采特征曲线相比,这种双对数注采特征曲线模型的线性相关性较好,使用较方便,并引入了"S"型增长模型来预测累积注汽量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将累积注汽量预测值与双对数注采特征模型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的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对注蒸汽热采稠油油田的累计注汽量、累计产量、累计产液量、年产量等多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应用该方法预测了辽河油田两个蒸汽吞吐区块的生产动态指标,油田实际数据表明该方法为一种有效的开发动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注采比是研究注水开发油田压力系统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注采比对于油田的产液量、注水量与地层压力之间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采比是否合理也关系到油田的稳定生产和经济效益。针对特高含水后期合理注采比的确定,给出了物质平衡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考虑实际地层压力状况,通过建立注采比与产液量、含水率等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中西部地层的合理注采比。结果表明,注采比保持在0.99~1.02范围内才能使注采压力系统在高水开发期内保持动态平衡,对大庆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注水开发油藏合理压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压力水平是指既能满足油田提高排液量的地层能量的需要,又不会造成原油储量损失、降低开发效果的压力水平。本文运用注采平衡原理,将油藏驱替能量与注采工艺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注采压力系统的合理组合,确定油藏在不同条件下的合理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石南4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反九点注水井网开发后期的井网调整和合理注采系统,选取生产状况较为复杂的基007为示范区块进行研究.在该区转五点开发试验见效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基007区块整体转五点可行性,并进行注采调整参数优化.设计试验区综合调整方案,通过调整注采能量的均匀性,改变水流方向,提高潜力区的动用程度.在确定试验区综合调整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基007区块综合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5.
稠油注水油田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新沟油田由于高含水,储层物性差,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水线方向性强,水驱效果逐年变差.优选新沟油田新一区作为试验井区,分析该区块在剩余油、渗流能力和井网调整方面存在的潜力,认为将井网设计为东部的行列井网与西部的面积井网的组合形式,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优选新斜1211、新斜1171两个井组开展注采调整试验,使该油田自然递减...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油田部分油藏二次开发后,完善了注采井网,同时井距缩小后注水易沿高渗通道水淹水窜,导致注采调控难度大,平剖面动用不均。为确保二次开发后油藏稳产,科学合理开发油藏,需要进行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本文运用油藏工程及经验公式法对典型区块的压力系统和注采界限进行研究并确定目前开采阶段下最优的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开发;并结合油藏地质特征,确定油藏典型区域合理开采技术政策界限,指导油藏分区域注采结构调整,结合分区、分层精细注水和深部调驱,提高剩余油动用,达到减缓递减,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单井生产能力,保障油田稳产、高产,安塞油田加强了试井解释曲线和解释参数等试井解释成果在油田地层渗流特征定量描述中的应用。以安塞油田开发为例,从油层改造措施和注采调整入手,分析油田储层动态特征变化及与注采调整的相关性,提出措施效果及选井选层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试井解释成果指导调剖、酸化、重复压裂、注采调整,能够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透、低丰度油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采用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同井网产量计算模型,作为低渗透油田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将动用系数作为衡量低渗透储层动用程度的指标,为井网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以某低渗透油田区块为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考察了井距、注采压差与油井产量和动用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井距越大,克服启动压力所消耗的压力越多,动用系数越低,在某低渗透油田区块目前300m井距下无法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需要减小井距.  相似文献   

10.
八面河油田面14区为断块稠油油藏,油层出砂,渗透率差异大。为了解决产量递减快、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注水井欠注等问题,采取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钻扩边井和调整井、强化注水系统和优化压裂工艺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初期采用300m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开发到中后期,注采关系复杂、注采井距过大、储量动用不充分以及剩余油富集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有必要开展注采井网的优化研究。结合高台子油层的实际生产资料,基于注采强度、采油速度以及水驱控制程度对大庆油田常见的3种面积注水井网进行研究。从工程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研究区不同井网的技术经济极限井距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适用于高含水期油田确定极限井距的计算方法。得出了一整套确定合理井网井距的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油田,研究成果对于中高含水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华北某断块油藏注采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华北某断块油藏注采系统,从井网适应性评价、合理注采比、注采井数比评价、注水系统压力适应性评价、合理压力水平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整个断块注采系统的情况,确定了合理的注采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油田丰探区块低渗小断块油藏为例,通过对油藏数值模拟压裂情况注采井网形式进行研究,比较三角形井网、矩形反五点井网、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等不同井网下的注水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情况下矩形反五点井网开发效果最好。同时对不同渗透率和储层厚度下,小断块油藏反五点井网合理注采井距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成果对低渗断块油藏的早期开发设计和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700井区超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问题是:注采对应率低,影响注水效率;注水强度低,并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油井见效速度慢,注水效果不明显;地层启动压力梯度高,造成注水井附近憋压;水淹具有方向性,平面波及系数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依据矿场实际生产数据,从注水时机、井网类型、井网密度、油水井数比、合理井距和注采压力系统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优化;部分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坪北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特点,在注采调整过程中,采取了注采井网调整、细分层采油、优化注水等方案,获得良好开发效果,连续稳产五年。  相似文献   

16.
气顶、边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气窜造成油井因高气油比而关停,进而影响油田稳产,降低储量的采出程度。研究认为,稳定油气边界是这类油田开发的关键,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地层压力,阻止气顶的膨胀外扩,因此对油田实施边部注水和气顶屏障注水相结合的开发调整对策。调整实施后油田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气量和气油比显著下降,含水基本保持稳定甚至出现负增长,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各项开发指标均表现出良性开发的特征。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的同时又完善了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井数比和累计注采比逐渐提高,水驱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油田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面14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沙四段储层物性较差。近几年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带钻探新井、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对沙四段进行压裂改造,增压注水,以及对层间差异大的水井进行分注、调剖、注氮气等一系列调整措施,该区开发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8.
渤海某油田J区为渤海湾典型的湖相三角洲稠油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东营组下段的Ⅰ和Ⅱ油组,纵向上可细分为8个小层,平均地层原油黏度为291 mPa·s。在纵向上、横向上存在多个油气水系统。常规注水开采影响整体水驱油的效果,各种矛盾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更加突出。为实现油田高效开发,减小层间矛盾影响,对注水井实施分段防砂,并根据油井每月的产液量,利用KH法劈分到各小层,计算出对应层段的配注量,实现了对区块单井和单层理论上的分层配注。精细注水改变了油田开发指标,控制了油田含水上升,减缓了油田自然递减,使区块连续3年自然递减为零,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为相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影响王78-2井区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天然能量不足、注水滞后,加之初期注水强度过大,造成了直接影响;二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或注采井网与地质特征不匹配。采用周期注水或脉冲注水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开发中重要的调整方式。保持合理的注采比能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上砂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注采结构优化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当生产井和注水井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极限注采井距时,注入水驱替压力梯度的最小值等于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注采关系开始建立.以油藏地质参数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基于均质地层不等产量一源一汇连线一点处的势理论,根据稳定径向渗流公式计算得到均质储层条件下源汇主流线上任一点M处的驱替压力梯度,分析了不同注采井距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影响.室内岩心实验表明,即使已进入高含水期,通过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能够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以渤海BZ油田A39井组为例,对4口生产井进行提液,1口注水井实施增注,提高驱替压力梯度;4口生产井提液高峰日增油50 m3/d,单井增油幅度10%~50%,累积增油1.76×104 m3,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