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接地电阻的理论计算以及实际工程的实测数据,分析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建筑群接地电阻的各种有效措施,分析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因素,讨论接地电阻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及接地电阻的取值对接地系统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异频法测试大型地网接地电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良  孙金华  陈晓东 《山西建筑》2011,37(22):139-140
针对用工频大电流法和三极法测量大型地网接地电阻时抗干扰能力不足,介绍了异频法测量接地电阻的原理、测试频率的选择方法及测试仪器的参数,结合测试实例,验证了异频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测试频率和测试引线布线方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期解决地网干扰电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测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及相邻设备间的导通电阻,不仅可以发现设备接地引下线电气接触不良,而且可发现接地网的局部缺陷,类工频法是目前测试导通电阻主要方法。指出了导通电阻测试需注意参考点(基准点)选择,接触电阻及现场干扰的影响。测试仪器测试宜选用采用精度高、输出电流较大、复测性好的专用测试仪器专门仪器(测试)。进行接地引下线导通电阻测试时,应按变电所接地网运行时间长短,按室内、室外接地引下线在规程基础上合理安排测试周期。导通电阻测试数据应采用比较的方法,比如与历史数据比较、横向比较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原理上分析了消弧线圈并电阻接地方式,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到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接地方式仅能处理过渡电阻为125Ω的接地故障;消弧线圈并中电阻接地方式在对称电网中的接地电阻识别能力可达2000Ω,但在电网极不对称的情况下最多能识别800Ω的接地电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阻性分量提取法的动态接地方式,它通过突变量启动法触发选线装置,运用阻性分量提取法判定故障线路,在高阻接地故障下仍能准确选线.漯河10 kV真型试验场进行的试验表明,动态接地方式能可靠处理3500Ω的高阻接地故障,这为提高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选线准确率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防雷检测直线法测量接地电阻会因诸多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合理利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既可以解决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又可以提高防雷检测业务的工作效率。文章从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对多组独立接地极、多组共用接地极以及单独接地体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使用场所和条件.然后就传统接地电阻测试仪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两种方法分别对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建筑检测的同一位置进行检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均验证了钳形表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后续防雷检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述三极法通过土壤形成电流回路测量接地电阻的原理;探讨三极法在水中测量接地电阻的可行性;对有代表性水域的接地电阻采用比较法进行实地测量;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探讨三极法在水中测量接地电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分析反击跳闸率和接地电阻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控制目标和蒙特卡洛法择优筛选的杆塔接地电阻控制值的差异化设计方法。即充分考虑影响反击跳闸率的各因素,根据杆塔结构参数、绝缘子串参数、沿线土壤电阻率、地形、雷电参数等进行反击跳闸率计算和区段划分,对各区段反击跳闸率进行加权平均获得线路总体反击跳闸率,再将其与反击跳闸率控制目标进行比对,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实现在多种区段划分和接地电阻控制值中的择优选择,作为杆塔接地电阻的优化设计控制值。给出了蒙特卡洛法计算步骤和典型实例,计算结果满足预设要求。  相似文献   

8.
梁奎端 《建筑电气》1992,11(4):185-187
通过对全国24座综合通信大楼接地装置的调查和接地电阻的测试,提出了接地电阻在实际测量中最容易引起测量误差的各种原因,并逐项进行分析,指出测量接地电阻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接地电阻随季节而变众所周知,接地电阻直接受大地电阻率(土壤的固有电阻)的影响,大地电阻率越小,接地电阻也就越低。大地电阻率受土壤所含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时都在变化,从宏观上可看成随季节而变。即接地电阻呈季节性变化。因此,严格来讲,某地的接地电阻值实际是指某年某月的接地电阻值。  相似文献   

10.
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接地电阻值与所用材料的要求,控制接地电阻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变电站接地问题日益突出、常用的降阻措施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等问题,对变电站接地降阻改造中采用自然接地体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结合福建某110 kV变电站接地改造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利用自然接地体作接地装置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认为接地工程中,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不仅能有效降低接地电阻,还具有省工、省料、接地电阻稳定、使用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三点法接地电阻测量原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接地电阻测试仪表探针在地网中布置位置不同产生的不同测量值,得出在接地电阻检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地网结构状况,对电流极、电压极进行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从地层、地形、气候、湿度及季节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接地电阻值的因素,介绍了接地体本身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总结了对接闪器、架空线、引下线的技术要求以及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方法,以达到真正避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水电站接地降阻改造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电站接地短路电流普遍比较大,所处位置的土壤电阻率也比较高,接地降阻的难度往往比较大。结合贵州某水电站的降阻改造实例,对可供使用的降阻措施的分析,研究了适合水电站的各种降阻方法的优缺点和性价比。认为在水电站两公里以内,土壤电阻率较低的位置,使用铺设水平外引并施加性能优良的降阻防腐剂的方法和利用自然接地体的方法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法;铺设水下接地网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降阻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依规程规定使用;做深井式接地装置的方法则应首先考虑其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否满足,依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15.
对冲江河110 kV水电站地网设计不合理,接地电阻严重超标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该水电站周边地形、地质、土壤电阻率等因素进行了测试和调查之后,结合相关规程及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铺设水下接地网来对水电站接地进行改造的改造方案;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经济有效的解决水电站接地电阻过高的问题。当水下接地网铺设完成后,我们对其接地电阻值进行了测量。最后通对水下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较,验证了水下接地网解析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发电厂、变电站接地网普遍大量使用普通碳钢或镀锌钢作为接地材料,这就造成了两大问题:接地体腐蚀严重和接地体电阻太大。为解决这两大问题,工程上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在降阻材料中添加降阻剂,利用电解地极法、导电水泥、导电涂料、铜接地体和接地模块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提出了一种以石墨为基础材料的新型实用高效降阻接地模块,从接地电阻计算理论出发,综合高效降阻接地模块成本和试验数据,对最初的8个材料配比方案进行各方面的论证,并实际制成4种形状的新型实用高效接地模块,以满足不同条件的使用要求。给出了不同土壤电阻率及接地电阻要求的高效降阻接地模块的使用量及其连接组合方法。最后以某地区供电局使用该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对接地网进行改造的实用效果,证明该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未断开接地装置和架空地线连接时接地电阻的测量误差来源,指出实际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小于电流测量值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变电站接地电阻值、电流回路电阻值、杆塔接地电阻值、架空地线类型的改变对接地电阻测量误差的影响。为了减小大电流法测量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误差,应当断开接地装置和架空地线的连接并令测试范围内杆塔的架空地线与地绝缘。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电流流经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极的冲击特性,运用CDEGS软件仿真分析杆塔接地极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冲击特性。分析水平接地极及四种改进接地极的冲击特性,探讨不同接地极尺寸以及不同土壤电阻率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得到接地极长度及半径对水平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接地极冲击接地电阻随水平接地极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逐渐趋于稳定;同时获得垂直接地极对四种改进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特性,为实际工程中采用合适的方法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接地模块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非金属接地模块的组成以及降阻原理,利用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接地模块的安装位置,接地模块个数,接地网面积以及土壤电阻率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接地电阻的变化规律。地网散流时,在地网边角上的电流最大,接地模块最佳的安装位置是地网的边角;相同的接地模块对不同面积地网的降阻效果是不同的,地网越小,降阻效果越好;接地模块之间会产生屏蔽现象,影响降阻效果;土壤电阻率越高,接地模块的降阻效果越明显;在不同土壤电阻率的情况下,使用接地模块而产生的地网接地电阻下降率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荆奎  鲁月红 《山西建筑》2003,29(12):81-82
较详细地阐述了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区别 ,介绍了不同低压供电对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要求 ,以及接地电阻的技术规范 ,并分别说明了各个供电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