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电火花摇动加工中的曲面非均匀偏置补偿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模具产品复杂曲面电火花(EDM)加工中电极摇动引起的加工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极自由曲面非均匀偏置的补偿技术.该技术采用直接修改电极曲面几何形状参数的方法, 根据电火花加工中电极不同的摇动方式和摇动量补偿了电极的自由尺寸.在偏置补偿过程中提取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电极曲面的基本参数, 对电极曲面进行网格离散.根据电极不同的摇动方式,非均匀偏置离散网格.在控制误差下,逼近补偿后的非均匀电极曲面.结果表明,该补偿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极摇动的加工补偿问题,能够较大地提高模具产品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
间隙放电状态检测是电火花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加工过程的稳定性.针对电火花间隙放电状态检测的问题,总结了电火花间隙放电状态检测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电火花间隙放电状态的分类和特征,论述了基于间隙脉冲的传统识别方法和人工智能识别方法,指出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放电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原因,并从电火花加工实际出发,提出了预防和降低干扰因素的有效措施以及保持稳定放电加工、提高加工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EDM电火花加工中放电间隙和电极损伤等影响工件几何形状精度的因素,然后对加工面积、伺服参考电压和极间空载电压等影响电火花加工精度以及电极损耗和加工间隙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为进行EDM加工中工件几何形状及加工精度数值仿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工作液质量、加工参数、复杂形状加工表面以及非加工参数等方面分析了电火花加工中各种干扰因素对放电间隙稳定性和加工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措施,对进一步改善加工方法提高加工质量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电火花加工中间隙放电维持电压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解释了产生火花放电维持电压的原因及条件。给出了间隙电压、电流的振荡幅度及振荡频率的计算方法,揭示了电源参数的变化对放电维持电压的影响,为脉冲电源的设计及其控制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火花铣削加工电极损耗在线补偿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极损耗的在线补偿技术是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在数控系统中如何自动实现电极损耗的在线补偿,开发了数控电火花铣削加工CAD/CAM模块和电极损耗补偿损块,这些模块通过各种数据交换和控一起构成了数控电火花铣削加工系统,分析了数控加工过程中数控系统内部的数据流程及系统内部各种缓冲区的作用,在 极补偿运动的各种实现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通过修改数控系统的插补准备工作数据缓冲区中的刀位数据,实现  相似文献   

8.
单脉冲电火花加工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电火花单脉冲加工的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放电加工的电热过程,并对放电后电极与工件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在电火花加工理论研究中引入有限元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火花直流伺服系统:该系统使用印制绕组直流伺服电机,具有惯性小、响应快速的特点,利用微控制器的软件实现间隙状态和速度控制算法。该系统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由微控制器利用所存储的工艺数据库表自动调整间隙给定信号,通过间隙变化趋势的识别来修改间隙比例调节器的比例系数,获得更好的快速性,同时它的一定幅度振荡特性有利于电火花加工过程的稳定,从而实现对电火花加工伺服进给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0.
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控制系统是1个典型的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时变复杂系统,控制系统的性能是决定复合加工性能好坏的关键.针对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系统的这一特点,设计了新型拱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神经网络采用添加动量项的LMS算法(最陡下降法)自学习得到模糊控制规则,并随系统变化对其进行优化.该控制算法优化了控制过程,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通过普通电火花加工设备提取出加工效果试验数据,建立加工效果与放电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放电间隙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间隔度量摄动的最优鲁棒反馈镇定及其应用问题,给出了SISO 系统间隔度量的一个下界取最大值时的充要条件及对应的系统幅频和相频条件;然后利用该下界对间隔度量应用中的保守性进行了分析. 所得结果为补偿间隔度量在应用中的保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部和外部薪酬差距是员工薪酬比较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已有大多数研究均孤立地考察它们的激励效应,对于二者的互动关系和作用边界缺乏足够的关注。本研究以A股工业类企业为例,比较分析了这两方面薪酬差距的创新激励效果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 单独来看,内外两方面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将二者结合分析后,内部薪酬差距的抑制作用依然显著,外部薪酬差距的正向激励作用不再显著。为控制内生性,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中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结论一致。(2) 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在非国有企业以及薪酬水平较低的企业中,内部薪酬差距的作用不显著,而外部薪酬差距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在国有企业以及薪酬水平较高的企业中则正好相反,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外部薪酬差距的作用不显著。本文拓展和丰富了薪酬激励和企业创新激励领域的研究,并对现实企业决策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串联补偿型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故障限流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串联补偿功能的短路故障电流限制器(FCL)-由电容器、限流电感、快速开关、ZnO避雷器、可控火花间隙组成.电网正常运行时,电容和限流电感接入对电网起串联补偿作用,发生短路故障时,快速开关迅速动作FCL呈感性限制短路电流.用MATLAB对单机一无穷大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FCL具有限流效果好,限流速度快,无电能损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悬浮传感器间隙信号的正确处理是实现磁浮列车稳定悬浮控制的重要基础,若磁浮列车在过轨缝时的间隙信号处理不当会带来阶跃干扰,易使悬浮控制出现过度调节,影响悬浮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磁浮列车发生振动或砸轨。现实中磁浮列车也确实易在过轨缝时发生振动或砸轨现象,因此,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实验线和某磁浮运行线磁浮列车过轨缝的间隙信号数据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磁浮列车过轨缝的间隙信号处理算法。该算法通过提取磁浮列车过轨缝时的实验和运行数据的间隙信号特点,区分开理想轨缝和轨道台阶,并设计了一种间隙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处理轨道台阶带来的信号干扰,提升悬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sling suspension method, such as complex structure of suspension truss, large running resistance, and low precision of position servo system, a gravity compensation method of lunar rover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e suspension and active position following of magnetic levit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overall design is carried out.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suspension module of microgravity compens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  相似文献   

16.
微通道散热器的加工是微通道散热器的核心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在加工长度1000~5000 um、宽度5~500 um范围内,可以达到加工的要求,而长度大于此范围的加工工艺实现比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方法,通过研究线电极补偿、脉宽、脉冲间隔等主要加工参数对微通道成型尺寸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以及稳定的加工条件.结果表明,加工长度为94 000 um的微通道,在线电极参数为0.77 um,脉冲宽度为28 us,间隔为9 us的前提下,所得到的微通道的宽度在250~280 u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当特种函数旋转变压器带负载时,输出绕组中出现的电流在气隙中建立的附加磁势,引起磁场分布畸变,导致函数精度显著下降。为此需用精确设计的正交绕组加以补偿。 本文导出了负载阻抗恒定情况下,为使附加磁势对函数精度的不利影响能够在规定的转子角位移范围内处处得到补偿,正交绕组在设计上应满足的条件。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意义,而普通正余弦函数旋转变压器可看成是其适用对象中的一种最简特例。  相似文献   

18.
超声加工的非接触能量传输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超声加工中传统的接触式能量传输方式存在电刷磨损快且主轴不能高速旋转的问题,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建立了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的互感理论模型,基于Maxwell平台构建了系统的仿真计算模型,通过旋转电磁耦合实验机构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获得了旋转转速、级间磁隙、超声频率以及谐振匹配参数对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规律.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超声系统实现高速旋转时,非接触能量传输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功率能量传递效率可达80%,初、次级线圈绕组电流密度和磁芯磁通密度随旋转转速的增加并无显著变化,传递效率的下降与磁隙近似成线性关系,传递效率随着频率呈现先升后降,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频作用.应用规律可为电磁感应式超声主轴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轧机压下缸行程变化带来的变刚度问题,借助轧制区动力学关系的引入,讨论了四辊轧机辊缝控制的机电液系统数学模型和控制要点。通过仿真与实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全工况下系统响应特性一致为目标,通过引入位移正反馈补偿,得到了改善大范围变刚度辊缝控制系统响应的方法;实测数据表明,所述方法能满足目标要求。最后简要讨论了用于提高板厚精度的自适应模型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态流量平衡阀流量控制精度较低问题,依据孔板流量和同心环状缝隙流方程,初步设计阀芯开孔型线,提出压差补偿系数因子修正法对现有的型线公式进行了优化修正,基于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优化前后动态流量平衡阀的流量控制精度和流量精度误差,对比分析阀芯开孔型线对阀内压力脉动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搭建流量测试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