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制瓷史从青瓷开始,最早的瓷器便是越窑青瓷。从东汉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器以来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制瓷历史。以浙江地区为中心的越窑系青瓷的烧造历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制瓷史的始终。因此,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瓷器鼻祖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艺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瓷器的花式品种繁多,可用各种技法进行美化,如刻、划、镂、雕、印、贴、堆塑和彩绘,还可以变换釉色制成各种色彩鲜艳永不退色的彩瓷。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瓷器烧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汉代瓷窑生产以青瓷与黑瓷,但以青瓷为主,青瓷的质量又以越窑为最好。越窑青瓷从东汉到北宋末南宋初,延续烧制了一千多年后至唐达到鼎盛.“千峰翠色”“雨过天青”“如冰类玉”这是唐代诗人对越窑青瓷的赞美之词。  相似文献   

3.
1、越窑瓷器概况 越窑是我国浙江东部地区瓷窑的统称,也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是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窑址主要在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在唐代这些地方归越州管辖,故称越州窑且简称越窑。中国最早的瓷器是东汉时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中韩两国的青瓷文化。青瓷工艺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点。在中国,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上虞窑、越窑、瓯窑、婺州窑、秘色窑、龙泉窑、交坛下官窑等,构筑了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龙泉青瓷超越群伦,创造了青瓷的高峰。本文分析了中国青瓷与高丽青瓷在釉料及造型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正青瓷是陶瓷艺术,在陶瓷历史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审美价值的传统工艺。青瓷以它的纯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认可和推崇,是人们传承文化的一种体现。中国最早发明的瓷器是"青瓷",即东汉越窑青瓷。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至宋代。青瓷的烧制工艺一直是中国陶瓷的生产主流。青瓷发展到宋代进入了它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6.
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骄傲,中国的瓷器在唐代就已经发展至很高的水平,丝绸之路更是让中国陶瓷横跨欧亚,成为了来自东方的珍宝,浙江越窑青瓷也是当时的代表。北宋时期,瓷器进一步发展,龙泉窑在越窑的影响下开始烧造青瓷。到了南宋时,北方工艺的流入让龙泉窑结合南北技法的优点,烧制出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名扬世界的粉清釉瓷,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辉煌的一笔。当代青瓷的发展处于一个开放而华美的时期,结合历史的传承,更带有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这两种因素的叠加,注定了青瓷创作将走上一条集精美与品质的兴旺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因瓷器文化在世界上居于很高的地位,而位于中国浙江的越窑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之一。千百年来,越窑青瓷随着人类审美的发展而发展,装饰艺术也随时代不断地发展变迁,呈现出越窑青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纵观历史,越窑青瓷一直不断地向世界输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装饰艺术层面上来说,它是艺术审美领域中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是越窑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拨开这笼罩在越窑青瓷上的一层纱,就能透过其看向本质。本文通过研究越窑青瓷的装饰表现特征,感悟传统越窑青瓷文化内涵,希望能做到坚持古为今用之路,结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将形式与人文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联动,在陶瓷领域中设计出充满艺术性兼具实用性的生活器物。  相似文献   

8.
北宋晚年,越窑的窑火渐熄。古人称为的越窑"秘色"成了千年之谜!随着法门寺地宫被发现,出土的物帐碑上记录了"瓷秘色"三字。对照出土的越窑器,这才解开了千年"秘色"之谜!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浙江慈溪的上林湖区域,是越窑生产中心,也是"秘色瓷"的发原地!该地区的越窑始于东汉,在南宋初年停烧了,其烧窑历史长达千年!"秘色瓷"的生产制作因其修胎工整,纹饰刻划细腻(摩羯纹)釉色端  相似文献   

9.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也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陶瓷类型,曾被古代南北方窑口广泛生产。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汝瓷是北宋时期在河南地区烧制出的一种高品质官窑青瓷,它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著称,是中国青瓷发展的重要节点。汝瓷的成功烧制融合了南北方多个青瓷窑口的工艺技术成果,它在釉色审美和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深刻影响着同时期及其之后的青瓷,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起保 《陶瓷研究》2012,(1):118-120
通过对越窑青瓷的历史概况、工艺过程以及艺术审美特征的归纳与分析,探析了历史上重要时期越窑青瓷工艺特征及其艺术特点,阐述了越窑青瓷至今依然令人喜爱且久负盛名的本质原因,从而为越窑青瓷的现代变革与创新研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一、越窑瓷器概况越窑是我国浙江东部地区瓷窑的统称,也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是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相似文献   

11.
高丽青瓷是受越窑影响开始制作的,并在发展中,与中国南方和北方瓷窑持续保持着联系。本文分析了高丽青瓷和北宋瓷器的关系,并由此梳理出,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高丽青瓷通过在器型、装饰纹样、制作技法等方面的改进和创造,从而形成独创性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谈鲁青瓷     
青瓷,是史上最早的瓷器。最早青的青瓷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东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出现了,也宣告了人类由陶器向瓷器时代的过渡。鲁青瓷最早发源于北朝,534—550年是北朝时候,淄川寨里窑兴起,以烧造青釉瓷首开淄博瓷器先河,为北方最早青瓷产地。南北朝时期,制陶工匠们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飞越。隋唐五代,淄博又有新窑场兴起,"磁村窑"自唐代中期开始由烧制陶器转入生产黑釉瓷、青釉瓷及酱色瓷、茶叶末釉等产品,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北宋至金,淄博窑厂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生产规模扩大,烧造地点之多、品种之丰、产量之大、均属空前。  相似文献   

13.
龙泉青瓷五代开始为烧制秘色瓷,北宋“禁庭制样须索”。北宋阶段龙泉青瓷烧制的青瓷有几类?其器型属什么类型?文章从窑址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入手,探索了龙泉窑北宋时期的青瓷仿古造型、经典造型与仿生造型。指出北宋龙泉窑主要烧制的青瓷可分三类:生活器、陈设器和宫廷礼器。北宋龙泉青瓷人借瓷器表达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体现其创新意识和烧制技艺。文章对北宋龙泉窑研究和龙泉青瓷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越窑青瓷是中国璀璨器物文化的代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瓷器文化。隋唐时期越窑青瓷以明州港为始发港、外销港,以东北、东南、西南航线为艺术传播路径,其所到之处的造物艺术、瓷器艺术均受熏陶和影响。古代越窑青瓷所蕴涵的中华文化意蕴,似乎在不经意间来到了各个文明之间,跨入了异域的精神和思想文化之中,影响着世界瓷器艺术的发展进程。本文将隋唐时期越窑青瓷艺术与高丽青瓷、高棉青瓷、福斯塔特瓷器艺术进行对比,探讨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世界传播交流影响,为新时期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逾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烧制技艺,这项技艺已成功入选"人类非遗"。本文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龙泉青瓷整个制瓷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探讨了龙泉青瓷昔日辉煌及衰落的原因,旨在对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国内外诸多陶瓷学者都把越窑放在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学者,比如日本学者就将浙江青瓷称作"大越窑"。长期以来,越窑被认为"诸窑之冠"地位神圣不可动摇,越窑一叶障目的现象不可忽视。笔者试图选择从横向维度"关于越窑是‘青瓷之源’的观点及其质疑"和纵向维度"越窑只是代表浙江青瓷其一个时代其产品的特色与文化,浙江青瓷文化是多元文化"进行探讨、研究和分析,从而重新审视并端正"越窑"在浙江青瓷中的地位,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斑斓瑰丽话钧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烧制出原始瓷器。到了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出现了真正的瓷器。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出土的东汉越窑青瓷,就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瓷器。据史料载,我国瓷器的发明要比欧洲早一千五百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索宗剑 《陶瓷学报》2000,21(4):221-227
论述了自商代中期以来二千六百年间中国青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尤其对它的鼎盛期-北宋,提出并阐述了耀瓷与越窑的关系;北宋青瓷窑系的划分;钧窑的得名与烧造时间;宋瓷的意义及汴京官与仿官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晚期,以进贡宫廷用瓷为主,窑以地(汝州)名,仅有瓷器传世,而并未发现确切的烧造遗址。汝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拥有天青、豆青、粉青等诸品。画家李苦禅先生有言"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相似文献   

20.
前言浙江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察,在中国瓷器史上浙江青瓷出现的时间最早,从汉代上虞等地烧制成功瓷器以来,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名窑迭出,晋代瓯窑有“缥瓷”之称,唐代越窑有“千峰翠色”之誉,南宋官窑、龙泉哥窑和弟窑有“青翠如玉”之感,早已誉满海外,闻名世界。唐宋以后,越窑和龙泉窑青瓷大量行销海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青瓷的烧制工艺,是我国瓷器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研究浙江古代青瓷工艺的发展对研究我国陶瓷工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帮助下,对浙江古代青瓷和窑址作了大量的考察,并综合有关论文(1~10),对浙江古代青瓷工艺发展过程中某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