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缘于漆园中的“庄周梦蝶”,取自“庄子知鱼乐”中的逍遥悠游,成就“游于艺”的生活美学,就是黄丽淑“游漆园”的由来及创办宗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漆》2017,(4):32-36
作者在台湾艺术大学访学期间,通过田野调查,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台湾漆艺发展近况,在前辈学者对台湾漆艺的历史、漆艺家及典藏机构介绍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研究。文章结合"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文创理念,深入分析了传统漆艺在台湾的传承与精进、生活工艺导向、品牌化与时尚化、工艺文化的大众体验与传播等多元化路径,"工艺生活化,生活工艺化"的产业目标使得台湾漆艺形成鲜明生活化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进而阐述了海峡两岸加强漆艺的交流与合作对复兴中华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5’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暨"中日韩漆艺大师学术交流高峰论坛",有从日、韩远道而来的两位长者大西长利、金圣洙和一位女性漆艺家金雪;有来自北京和台湾的两位女性漆艺家殷秀云和翁美娥;有来自厦门、福州、安徽、平遥的五位大师蔡水况、王和举、甘而可、薛生金、梁中秀;有来自西安生漆研究所的生漆研究专家张飞龙、有来自北京的年轻漆艺企业家柏群,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周剑石。  相似文献   

4.
李东旭  王成民 《中国生漆》2015,(1):18-21,52
漆文化是中国固有的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艺术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近几年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漆艺的发展也随之不断创新发展。台湾漆艺作为中国漆艺的一部分,其起源与发展到底是怎样?本文将从台湾漆艺的起源、台湾早期漆器产品、漆器产业的发展、展望等方面来概述台湾漆艺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漆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意义。本文结合漆艺的起源与历史,从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及现代室内家具两方面介绍了漆艺在现代陈设中的体现,感受到了漆艺在现代陈设中独特的设计美、材质美、色彩美等美学属性及漆艺的文化与艺术魅力。漆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是材料、艺术、历史、文化等诸元素的综合产物,如何让漆艺陈设回归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使漆艺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提高漆艺的社会认可度,是保护、传承和创新我国漆艺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长北 《中国生漆》2011,30(1):44-47
以台北故宫、台湾文献馆和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为代表,本文向读者举例详细描绘了台湾漆器典藏的特点;通过对台湾漆艺专题场馆、漆艺教育、漆艺创作、漆器企业与私人工坊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介绍了台湾漆艺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昔日,人们对"大漆之美"的认识是肤浅与直观的。近日,笔者初读《现代漆艺美学》,赞成作者"我漆故我在"的学术主张,并认为:漆艺之真乃是漆艺的灵魂,漆艺美学乃是一部大漆的生命美学。该著革命性地提出了许多漆艺新命题或新范畴,为当代漆艺文化的发展提供许多新观点与新思想,特别是作者很有韵味地提出"漆,啸国家之忧",很有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天波 《中国生漆》2011,30(4):35-38
我们对大漆的资源、环境与文化担当立场的考虑,实际上是基于对大漆在生态文化中的价值决断与优势肯定,也是在当代漆艺衰微背景下的审美反思。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改革"漆艺生产"模式;培育漆艺消费市场,重塑漆艺消费格局;立足漆艺文化传统,转向漆艺生态研究。只要我们立足大漆之本,以整体"漆艺生态观"为推手,关注生活的、民用的、普及的、诗意的漆艺,东方漆艺一定重获新生,大放漆彩。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漆艺研究中心潘天波博士撰写的《现代漆艺美学》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著开创国内一门新学科———漆艺美学,它以现代漆艺为研究对象,以美学为理论武器,旨在探明漆艺的基本美学规律、原理与思想,进而为复兴传统文化提供一种学术范式和理论参照。在  相似文献   

10.
胡玉康 《中国生漆》2012,31(4):33-34
《现代漆艺美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漆艺美学的专著,它以现代漆艺为研究对象,以美学为理论武器,旨在探明漆艺的基本美学规律、原理与思想,进而为复兴传统文化提供一种学术范式和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1.
北峰有漆园     
<正>微隐者:唐明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美术馆馆长。◎微隐地:福州◎微隐方式:选一处深山,用大漆与自然时话。知道唐明修有个"漆园",是因为朋友送的一本画册。"前门一开,雾飘进来了,后门一开,雾又飘走了。临告别了,唐明修在院子里剪几枝梅花,权作馈赠礼物。"画册中这样描绘那里的景境。说得我心里痒痒的,充满了对"漆园"的憧憬。到了福州,自然不能错过"漆园"。第二天一早,有人来接我们。山路弯弯,经过北峰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漆》2015,(1):30-35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纷纷走上"艺术化"的发展道路。就漆艺而言,传统漆艺并未如现代漆艺一样,依照"学术分科"思维来对"平面漆艺"、"立体漆艺"等加以区分。在古代中国,"漆"一直与"器"密切相连,并植根于礼乐文明,以此来延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所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漆艺髹饰了中华文明的律动,而"器用为本"更是道出了漆艺乃至整个工艺文化传承与沿革的"密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文化、生产及至人们的"思—行方式"都将面临深刻转变。文化环境与礼仪空间的更化,"匠人营国"与艺术家创作间的身份耽溺,"手艺之魂"与工业化生产中的因缘和矛盾……这些久于中国工艺发展历程中徘徊的议题都将纷至沓来。籍此,本文提出"品级化"的理念,探讨当代漆艺文化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漆艺是以漆为主要媒材进行的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或"欣赏品",只要与漆有关都属于漆艺。为祝贺西安世园会开幕,有效挖掘和培养漆艺新人,进一步促进漆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吕豪 《中国生漆》2019,(3):51-52
<正>中国人与漆的因缘迄今已有8000年,荆楚大地更是孕育出过漆艺文明的鼎峰。走进博物馆,我们不曾忘却,一如曾侯乙墓精彩绝伦的漆棺纹饰;走进当代生活,我们不应忘却,中国,乃是漆之大国,大漆的美好也在其日用即道,美物抵心。本次展览汇集了23位湖北漆艺家的作品共40余件,分涉漆画、漆(塑)立体、漆器等三个品类。展览在主题"漆象"的统摄下,可以说从当代漆艺发展的角度全面梳理、回顾了湖北当前的漆艺发展状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漆产地资源,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加之漆艺事业的开展——日益增长的漆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漆艺于汉代起大量传延至韩国,在当代,韩国漆艺跻身世界前列,漆艺质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于中国。韩国现代漆艺在民用中追求至善之美,在时尚中传达极致之美,在宗教中寻觅至静之美,在自然中演绎精细之美。韩国漆艺美学思想昭示:漆工艺不仅是传统工艺本身的问题,还关乎"文化立国"的经济立场与艺术身份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漆艺这一传统古老的东方艺术样式,在当下的艺术领域拥有广阔的表达空间,在艺术院校传授漆艺技艺与文化并拓展漆艺的疆域,是当下中国漆艺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广州美术学院的漆艺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程贯穿本科二至四年级,分为四个阶段:漆工艺基础、漆艺应用、漆艺创作和毕业创作。为了以当代的观念使用漆艺去创造、重塑漆学的艺术可能,广州美术学院漆艺专业近年来举办了"髹漆之深度·中外髹漆艺术教学研究展",并参与国际漆艺展"Diplomarbeiten"等国际漆艺学术、教学交流展,开设不同导向的教学工作坊,以专业的技艺传承与多元化跨学科的教学延续着古老漆艺的血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漆艺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漆》2020,(2):46-51
在以多样性文化为核心的后工业时代,不同文化兼生并存,在交融、解构与重建中探索着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传统漆艺面临着复兴和转型,其独特的本土性文化和精神价值被现代人所重新关注,并作为一种再造当今文化的基础和资源。现代漆艺一方面与当代艺术结合进入纯艺术领域,同时也要积极开拓漆艺"新生活用品"领域的探索,并将其再现于当代生活形态和空间中,这也是传统漆艺历经辉煌到失落再到本土意识觉醒,并形成东方设计自觉追求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漆艺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漆艺工艺与现代设计可以体现出双重文化特征。现代的产品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漆艺技术,探讨了中国传统漆艺,分析与总结了传统漆艺的艺术语言,从材料的天然性与工艺的特殊性阐述了传统漆艺的艺术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通过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漆艺进行融合,能够使传统的漆艺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并通过产品设计,使现代漆器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与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漆》2016,(3):44-47
一个地区漆艺产业的形成总是与人文传统和自然地理因素息息相关,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传统的漆艺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漆艺产业城市,梳理这些城市漆艺产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人文传统和自然地理因素的有效使用,加之行业协会与政府的政策扶持,有效的促进了传统漆艺行业的蓬勃发展并保持了相当的活力。探索韩国重要漆艺城市的发展脉络,可以以此为启示,抛砖引玉,结合我国等(包括所有漆艺行业地区)传统与资源,发展特色漆艺产业。  相似文献   

20.
螺钿镶嵌是中国漆艺多种多样的工艺中之一种,漆工千里则是在中国螺钿镶嵌艺术领域中大名鼎鼎的能工巧匠。明末清初正是中国螺钿镶嵌漆艺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漆工千里在此时盛名远播,使得他的螺钿漆艺作品与装饰技术对清代的漆艺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漆工千里的传世作品进行分析,以便总结其螺钿漆器设计的技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漆艺发展史上的地位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