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行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HFC-32/HFC-134a和纯制冷剂HCFC-22在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沸腾换热实验。HFC-32的质量分数为0.10、0.25和0.40,热流密度为6、12、18、24、36、48和60kW/m^2,质量流量为10、15、22、30和46g/s,实验段进口压力保持为0.4MPa。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流量大于22g/s时,HFC-32/FHC-134a的换热系数与HCFC-2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HFC-134a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的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对HFC-134a和CF-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工况范围内,HFC-134a比CFC-12的沸腾换热系数高32-43%;流量对HFC=134a与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数之比的影响较大,干度和热流密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大温差管内对流换热研究较为缺少的情况,搭建了大温差管内对流换热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加热温度(温差)、热流体及其流速、吸热管管径等因素对管内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实验温度范围内管内对流换热的结果,拟合出了相应的实验关联式,可以用于相关换热设备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对内斜齿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在三种不同管径的内斜齿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测得了不同工况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和动摩擦因数,拟合出所测参数范围内的动摩擦因数,和Nusselt数准则方程,并与相同管径光管的换热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种工况下,内斜齿螺旋槽管的换热性能优于相同管径的光管。 相似文献
7.
对由重庆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三维外肋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α=2000—10000范围内,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三维外肋管试件1、试件2的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3—1.6倍和1.5—2倍。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了实验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并对肋几何参数对换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内斜齿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在三种不同管径的内斜齿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测得了不同工况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和动摩擦因数 ,拟合出所测参数范围内的动摩擦因数f和Nusselt数准则方程 ,并与相同管径光管的换热效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无论在哪种工况下 ,内斜齿螺旋槽管的换热性能优于相同管径的光管 . 相似文献
9.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96-200
建立了测量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h的实验系统,在过渡湍流状态下测量了不同碳管含量、不同入口温度以及流速对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改变了水内部的热传递过程,增大了水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相同Re下,随着碳管质量浓度的不断增加,碳管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相对基液水显著增加;随着碳管纳米流体入口温度的升高,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增大,增幅变化跟碳管质量浓度有直接关系,例如当碳管质量浓度为0.8、1.0g·L~(-1)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幅先增大后减小,而碳管质量浓度达到1.2g·L~(-1)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幅加速增大;在碳管质量浓度一定的情况下,纳米流体的流速对h的影响程度比入口温度要大。 相似文献
10.
从热质传递的薄膜理论出发,结合Kern和Seaton提出的渐近污垢模型,研究在紊流状态下污垢形成阶段管内的对流换热特性,得到在考虑结垢传质过程条件下管内紊流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污垢的沉积使总的对流换热系数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最后趋于一定值,与没有污垢时的情况相比,在污垢形成的初始阶段出现换热增强的现象,但此效果并不明显,且污垢对管内对流换热效果受到管径、管壁温、流速及流体入口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机壳内油空间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冷却油对汽缸壁和壳体的对流换热系数,为小型全封闭压缩机及汽缸的热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强化比随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直流蒸发器换热元件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为工质,对套管式换热元件进行了单相对流传热强化效果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窄环隙流道单相对流传热时内、外侧的努谢尔特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在雷诺数Re<2000时,窄环隙流道依然具有强化传热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型针翅套管双侧强化传热元件的换热特性,以润滑油-水为工质,对针翅套管进行了双侧强迫对流换热实验研究,分析了针翅高度与针翅管节距对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翅套管换热元件具有良好换热效果,其双侧强迫对流换热特性与普通流道不同,由于针翅的扰动,流体在实验范围内已表现出紊流换热的特征;润滑油进出口温差对换热具有双重的影响.实验范围内,针翅管的针翅高度对换热影响较大,而针翅管节距对换热的影响相对较小.回归出的针翅套管双侧强迫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对实验结果能进行很好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Fe3O4-水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纳米流体传热性能的测试系统,测试了不同体积分数的Fe3O4-水纳米流体在雷诺数为3 000-10 000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Fe3O4纳米粒子增大了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了液体的传热效果;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纳米粒子的浓度及纳米粒子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强化比随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数值解析方法对竖直圆管内热进口段空气对流传热时,浮力引起的自然对流以对传热和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浮力与主流同向和反向两种场合下的速度、流线、壁面剪切应力及努塞尔特数的分布,并在Pe-│Gr/Re│坐标系中给出了因浮力产生的逆向回流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在加热即浮力在与主流同向时,壁面剪切应力和努塞尔特数随Gr/Re的增大而增大,在较高Gr/Re下和中心出现逆流,对象传热系数在出现逆流处达到局部最大值,传热得到强化;冷却即浮力与主流反向时,壁面剪切应力和努塞尔特数随│Gr/Re│的增大而减小,│Gr/Re│较高时管壁处出现逆流,传热系数则在逆流区后端出现极小值,传热减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在温差从10℃到90℃,夹层间距从0.01m至0.08m,空气层与水平面夹角在0°~90°变化范围内,全面分析了夹层温差、夹角、Re数、间距、纵深比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拟合出了各角度下的准则方程式,并在θ>60°时,用(1-θ/18O)n来体现角度变化对换热的影响,避免出现90°时准则式与其它角度下形式无法统一的问题.分析了一定温差、角度下对流换热量随间距的变化关系,给出了最佳间距,从而为工程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实测了水平肋片管在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圆管表面温度在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实验表明,用半圆周中点的温度可以近似代替圆周表面的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20.
水平肋片管在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表面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测了水平肋片管在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圆管表面温度在圆周方向上的分布。实验表明,用半圆周中点的温度可以近似代替圆周表面的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