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盐产醇产酯酵母菌的选育及提高酱油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育耐高渗透压的产醇产酯酵母菌,用固稀淋浇发酵工艺,一个月周期酿造出香气醇厚、口味鲜美,产品风味接近国内老法工艺酱油。同时在制曲工序加入双菌种,前期发酵采用低盐大水型分解,后期发酵采用高盐淋浇增香,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使原料全氮利用率平均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2.
均匀设计优化生香酵母产酯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香酵母H1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对其产酯的发酵工艺包括菌株生长时间、乙醇发酵时间和产酯发酵时间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香酵母H1产酯最优发酵工艺为菌株生长时间18 h,乙醇发酵时间74 h,产酯发酵时间20 h。在此最优发酵工艺下,发酵液中总酯含量为2.46 g/L,乙酸乙酯含量为2.16 g/L。优化生香酵母产酯发酵工艺有助于促进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的积累,对于改进白酒生产工艺,提高白酒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鱼露中筛选出高产蛋白菌株,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产蛋白酶菌所产蛋白酶的酶活力的影响,以得到蛋白酶菌产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采用酪蛋白溶解圈法,从鱼露中筛选出活性较大的蛋白酶菌,以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该菌产蛋白酶的最佳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鱼露中产蛋白酶菌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添加量为1%,氮源为牛肉膏,温度为37℃,p H值为8,蛋白酶的酶活为(36.6±2.1)U/m L。  相似文献   

4.
醋酸发酵周期与产酸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目前普遍采用的醋酸发酵工艺的发酵周期与产酸速度关系的实际生产结果的研究,探讨各种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工艺,研究了发酵四川泡菜用乳酸菌制剂的产酸特性,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乳酸菌制剂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溶液浓度2%活化乳酸菌制剂效果最好;乳酸菌制剂产酸主要为乳酸;乳酸菌制剂产酸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4.69℃、培养时间38h、培养基起始pH7.03。  相似文献   

6.
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的途径很多,可以在选育菌种上入手,也可以在改进培养基配方、研究发酵工艺条件上做文章。本文仅从技术管理角度,就当前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往往容易被生产管……  相似文献   

7.
张日卫 《中国调味品》1991,(4):19-20,24
报导为提高液醋风味、添加产酯酵母发酵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及试验步骤。  相似文献   

8.
提高碎米半固态小曲酒质和产酒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碎米作原料,采用小酒埕按先培菌糖化后半固态发酵方法酿造小曲白酒.研究培菌糖化条件及发酵温度、时间、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1H-AADY)接种量和料水比对产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米酿小曲白酒最佳糖化条件为28℃下糖化22 h.最佳发酵工艺为接入0.10%TH-AADY、采用料水比为1∶1.2于30℃下发酵8 d.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产酒率可达67.96%(57%vol),酒的总酯(以乙酸乙酯计)迭2.89g/L,酒体绵甜、风味醇厚,酒质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近年来的发酵水平不断提高,在本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的产酸水平近年来有大幅度提高、有极少数厂家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水平,但大多数厂家的发酵产酸水平一直在9%-10%左右、我公司的发酵产酸也就是10.5%左右。为此,根据国内外现在的味精市场情况以及WTO的加入日趋临近,味精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指标已迫在眉睫。去年6月份,我们公司在原低糖流加工艺的基础上对发酵工艺进行了大的调整和摸索,利用现有的设备对二级种子进行扩大培养,使其以最短的时间向产酸型菌种转化,然后以超大的种量将其接入发酵罐进行正常发酵,经过10多批的发酵罐生产试验,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特别是发酵产酸率平均在13.5%以上,现将整个程序及有关数据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曲中凝乳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中国曲中筛选凝乳酶高产茵株以代替小牛皱胃酶作凝乳剂.方法:采用酪蛋白平板进行初筛,测定茵株发酵产酶活力并进行复筛,研究其产酶发酵条件.结果:经多次复筛选育出1株高产凝乳酶活力茵株 Rhizopus arrhizus F34.碳源种类对该菌株产酶影响较大,无机氮源对产酶有抑制作用;MgSO4、FeSO4、ZnSO4对产酶也有较大的抑制作用,CaC12、KC1有利于凝乳酶的产生;pH、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F34菌株产酶影响显著.结论:F34菌株产凝乳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是:米粉麸皮水解液4.5%、豆粉水解液4.0%、CaC12 0.3%、KC10.5%;最适发酵条件:初始pH 4.5,发酵温度34℃,培养时间60 h.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检测了从酸浆中分离出的一株产香酵母(CF610)单独发酵黄浆水所产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微波诱变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S(3)7为出发菌,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液体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S(3)7-5。对该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7℃,起始pH9.0,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该突变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最高,达52.55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课题组前期诱变选育的1株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发酵豆腐酸浆,以豆腐黄浆水为培养基,以产酸量、pH值为考察指标,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及预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纯种发酵黄浆水产酸情况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的产酸特性,探讨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16 h,接种量5%的条件下发酵黄浆水,其产酸量达43.11 g/L,比诱变前菌株在最佳条件下产酸量提高了9.7%。耐高温乳酸菌纯种发酵有机酸中乳酸、柠檬酸、琥珀酸、丙酮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富马酸含量分别较未诱变菌株纯种发酵的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1.22,1.13,3.14,1.84,4.47,1.18,49.00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产酶性能好且稳定的菌株,利用CM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采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筛出5株产酶较高的菌株。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其中产酶最好的菌株A6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4d,微晶纤维素与麸皮配比为7:3,氮源为复合氮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谷氨酸发酵产酸水平快速提高,发酵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国内大多数厂家都采用"大种量流加糖二级种子发酵工艺",发酵产酸水平和糖酸转化率比"小种量工艺"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探讨了供氧情况、发酵pH和温度对各种产酯酵母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结果表明,供氧情况对产酯酵母的酒精发酵和产酯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克鲁斯假丝酵母的酒精发酵影响最大,对球拟酵母产酯影响最大。 发酵pH对产酯酵母的酒精发酵和产酯有一定影响,其中卡特多菲毕赤酵母的最适产酒pH为5.0,克鲁斯假丝酵母和汉逊酵母最适产酒pH为4.0,球拟酵母最适产酒pH 为6.0~7.0;上述4种产酯酵母的最适产酯pH均为6.7,高产酯酿酒酵母的最适产酯pH为6.0~7.0。 温度对各种酵母的酒精发酵和产酯有一定影响,其中卡特多菲毕赤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酵母和球拟酵母的最适产酒温度均为28 ℃;卡特多菲毕赤酵母的最适产酯温度为20 ℃,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酵母和高产酯酿酒酵母为24 ℃,球拟酵母为28 ℃。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是酱油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微生物。对豆酱和酱油发酵酱醅中筛选到的3株风味乳酸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的生长条件与酱油酱醅发酵环境相适应。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3株乳酸菌产有机酸的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发酵产酸以乳酸和乙酸为主,所产酸的数量和种类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有机酸是白酒的重要呈味物质,也是香味成分的前驱物质。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浓香型白酒生产大曲和窖泥中分离得到20株细菌,经初筛、复筛、产酸实验得到来自大曲中的芽孢杆菌属产酸较强的2株细菌SJ-7和SJ-5,经放大产酸实验得pH及总酸分别为:4.30、0.95mmol/100mL和4.35、0.89mmol/100mL。利用气相色谱对这两株菌发酵产酸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可发酵产9种有机酸,其中乙酸产量最高,其次为丁酸、庚酸和己酸。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双轮底移位发酵工艺与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对底糟基酒产质量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双轮底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产量为311.11 kg,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产量为211.16 kg,试验组的产量比对照组低47.33%。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D1、D2酒样总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19 g/L、2.48 g/L,总酯平均含量分别为8.15 g/L、6.77 g/L,乙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 756 mg/L、1 682 mg/L,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D1酒中的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高出对照组28.4%、14.5%、28.7%,有显著差异(P<0.05)。感官品评上,双轮底不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更饱满,但因稍带泥味影响了整体的风格,而双轮底移位发酵工艺的底糟基酒整体更协调。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提高一株环境分离菌株的产酶效率,为后续菌株及其蛋白酶的应用提供前期实验基础。通过水解圈法初步检测菌株S8的产蛋白酶能力,并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确认其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添加成分。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最陡爬坡试验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在发酵时间为38.70 h、菌液接种量为1.84%(V/V)、发酵温度为35 ℃、酵母粉添加量为23.70 g/L、胰蛋白胨添加量为11.70 g/L、MgSO4添加量为20.20 g/L的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可达到114.79 U/mL,相比优化前提升了209.70%。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后续发酵应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