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制淡色酱油,介绍了活性炭对半成品酱油进行脱色制备白酱油的生产工艺,探讨了白酱油贮存过程中色泽加深的原因和抑制沉淀产生的方法。试验表明,制备白酱油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5g/dL,pH值为4.7~4.8,温度为60℃,脱色时间40min。同时,氧气与光照对贮存过程中的白酱油色泽的加深都有影响,其中氧气的影响非常显著;只要控制原料酱油的pH值在4.7~4.8之间,就可有效地抑制成品白酱油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2.
前言 近几年,人们对淡色酱油甚感兴趣,其原因是因为淡色酱油能够保持菜的味道和颜色,并能使作出的菜味道更佳,因此市场上持续出现一些淡色酱油,很多生产厂家开始研究,试制生产各种淡色酱油。淡色酱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酱油的颜色浅淡,而且澄清,有光泽(光亮),酱油稀释5倍,透明度很高。淡色酱油中的白酱油的颜色就更浅,呈极淡琥珀色,稀释1~2倍,近于无色。为了生产淡色酱油,就必须想法抑制酱油色素的形成,首先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3.
谈谈淡色酱油的品质与生产沈祖耀(上海海鸥酿造公司200060)淡色酱油又称本色酱油(是区别于不加酱色的酱油)、白酱油、鲜酱油。抽油、生抽、生抽王也都是淡色酱油,由于淡色酱油色泽光亮,质地纯正,口味鲜美,风味独特,香气醇厚,因此生产和管理要比现在的浓色...  相似文献   

4.
近来市场上物质供应日渐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传统的调味品——酱油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习惯上使用红酱油的需求正在转变为使用淡色酱油,对淡色鲜酱油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市场需要,我们选用本所现有优良菌种,对淡色酱油的生产工艺作了改革的试验。 在酱油生产过程中较好的固体曲的蛋白酶活力一般可达1500—2000单位(福林法),已能满足原料蛋白水解的需要,日本的本井在《日本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淡色本酿造酱油的生产工艺及工艺对酱油品质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酱油能明显改善焙烤食品风味,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众化酱油中有酿造鲜酱油的品种,这种淡色酱油,消费者主要要求澄清和色淡,但由于采用固体曲生产,不易达到这个要求,因而常有“白酱油不白”的反映。而我所在《酱油工艺改革的研究》中利用液体曲所试制的酱油,既澄清又色淡,刚好是淡色酱油所希望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崇桂 《食品科学》1981,2(7):18-22
一、原料及原料处理工序(1)原料有关酱油原料的研究,从“薄口酱油”(淡色)或白酱油(更淡色)用的原料和“低盐浓厚酱油”(浓味)用的原料开始,直到开发新风味酱油用的新原料,是颇为盛行而多种多样的。有关薄口酱油或白酱油用的原料方面,已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菌种制曲提高酿造鲜酱油谷氨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生产的酿造鲜酱油是一种淡色酱油,消费者要求色泽淡、透明度高和鲜味强,需要添加谷氨酸钠为助鲜剂。现在的市销鲜酱油缺点是透明度差,色泽较深,酱油本身  相似文献   

9.
日本酱油年产量约120万吨,浓口酱油是日本酿造酱油的主要品种,消费量约占85%。但由于色泽较深,呈红褐色,不宜用于不需色泽的菜肴,故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日本又先后开发了色泽较淡又具有酿造酱油特有香味的淡口酱油及白酱油等淡色酱油。此类酱油在酿制过程中,尽管采取了防止增  相似文献   

10.
酱油辐射灭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纯天然发酵淡色龙牌酱油和深色龙牌酱油为试验对象。结果表明 :γ射线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剂量 6 0万拉德能使酱油灭菌率接近 90 % ,90万拉德剂量能使酱油灭菌率在 96 %以上 ,而各个剂量的γ射线对酱油总酸、氨基酸态氨的数值及感官指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以面粉为主料,采用水浴保温发酵和天然发酵酿制低盐淡色酱油的工艺条件和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白酱油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活性炭对半成品酱油进行脱色制备白酱油的生产工艺,探讨了白酱油贮存过程中色泽加深的原因和抑制沉淀产生的方法。试验表明,制备白酱油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5g/ 100ml,pH4.7~4.8,温度60℃,脱色时间40min;氧气与光照对贮存中白酱油色泽的加深都有影响,其中氧气的影响非常显著;只要控制原料酱油的pH在4.7~4.8范围,就可有效地抑制成品白酱油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活性炭对半成品酱油进行脱色制备白酱油的生产工艺,探讨了白酱油贮存过程中色泽加深的原因和抑制沉淀产生的方法。试验表明,制备白酱油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5g/100ml,pH4.7~4.8,温度60℃,脱色时间40min;氧气与光照对贮存中白酱油色泽的加深都有影响,其中氧气的影响非常显著;只要控制原料酱油的pH在4.7~4.8范围,就可有效地抑制成品白酱油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4.
固稀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先固后稀发酵酱油比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周期短,风味比低盐固态酱油好,是当前中小企业提高酱油风味,投资小、见效快的途径之一。固稀发酵生产工艺可以利用低盐固态发酵设备,采取低温制曲,低温发酵,生产接近广式淡色味鲜的生抽类酱油,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翡翠凉面卷材料翡翠细面半斤普通细面半斤黄瓜1条绿豆芽4两糖醋汁糖、醋各2汤匙冷开水1/2杯淡色酱油1汤匙麻油1茶匙味精少许芝麻汁芝麻酱1汤匙淡色酱油、冷开水各1/2汤匙糖、麻油各1茶匙醋1/2汤匙花椒粉1/4茶匙  相似文献   

16.
开门七件事之一的酱油,现在市场上品种繁多,五花八门。有生抽王、草菰老抽、酿红、豆麦、特鲜、宴会等等。但概括分类也就是红酱油、白酱油及色泽中等酱油三大类。一般色淡味鲜的称白酱油(淡色酱油)。旧时酿造酱油采用大豆、小麦蒸熟后发霉制曲,经三个月左右的天然晒露,榨取新鲜酱油。在榨酱油时以二榨油代水套榨的酱油称为双套酱油。此类新鲜酱  相似文献   

17.
为除去酱油中有色物质以利于对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以脱色率和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活性炭对酿造酱油多肽溶液的脱色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脱色时间40min后,利用响应面法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8%(w/v,%),脱色温度54.9℃,pH为6.4,在此条件下,酱油多肽液的脱色率达到80.94%±0.45%,与模型值81.09%无显著差异.该脱色工艺简单可靠,脱色效果好.该方法得到的活性肽能够用于后期进一步分离纯化、序列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为开发富含功能因子的酱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酱油中氨基氮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炭脱色,百里酚蓝-酚酞作指示剂,0.05mol/L氢氧化钠滴定,测定酱油中的氨基氮,终点易识别,方法简便,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是表示酱油具有鲜味的程度,衡量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方法甚乡,如甲醛,范——斯莱克法,茚三酮法,氨基酸分析仪法等。但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甲醛法,另一种是范——斯莱克法。就目前我们地区实际情况,大部分都采用甲醛法。但是该种方法由于终点较难掌握,误差较大,特别是在酱油色素较浓情况下,终点更难掌握。现就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指示剂,如用活性炭处理样品,单指示剂法,双指示剂法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低度淡色啤酒酿造工艺进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抗日光臭问题。该产品基于传统啤酒酿造风格,辅之于杭白菊,为具有菊花清香的淡色低度啤酒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