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贵州主栽辣椒的品质差异,并进行样品品质综合性评价。方法 对25种贵州主栽辣椒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针对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25种辣椒果实的含水量、辣椒红素、还原糖、总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 g/g、56.68μg/g、11.08 mg/g、34.86μmol/g、14.95%、22.41%、2.20 g/kg、1.11 g/kg。各个品质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明显,其中以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70.24%,最小的为粗纤维,只有13.19%。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可知,综合品质最优的品种为黔椒11号。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辣椒红素与还原糖、总氨基酸显著负相关(P<0.05),与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还原糖与总氨基酸、辣椒素显著负相关(P<0.05),与粗脂肪、粗纤维、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总氨基酸与粗脂肪、含水量、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与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第1...  相似文献   

2.
浸制油温对辣椒调味油色香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0引言辣椒调味油营养丰富,有辣椒独特的辛辣风味,是众多菜肴烹调和食品制作的调味佳品。辣椒调味油是由基础(食用)油加上辣椒的风味物质形成的。辣椒调味油的辛辣味,由所含的辣椒素(及同系物: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等)产生,其辣味口...  相似文献   

3.
对8种不同产地和品种线条辣椒的辣椒红素、辣椒素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辣椒中,四川剑阁二荆条的辣椒素和β-紫罗兰酮含量高于贵州黔西二荆条,但辣椒红素和苯乙醛较低;甘肃美国红的挥发性组分含量高于内蒙古美国红,但辣椒红素较低。相同产地不同品种辣椒中,贵州新种二荆条与黔西二荆条相比,其挥发性组分种类增加了15种,但含量降低了10.54%。在内蒙古的4种辣椒中,金塔椒的辣椒素含量最高为(0.225±0.004)g/kg,千斤红的挥发性组分最丰富为(98.55±22.10)μg/g,美国红的辣椒红素含量最高为(66.843±0.977)g/kg且与其它辣椒的风味轮廓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产地对美国红类辣椒的辣椒红素和香味组分影响更为显著,而品种是二荆条类的辣椒素和香味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认为二荆条类辣椒更适合生产高辣度的豆瓣,美国红类则更适合生产色泽红亮的豆瓣,而风味的多样性可以由多种辣椒的复配实现。  相似文献   

4.
韩玉珠  石磊岭  金莎  张晶 《食品科学》2012,33(16):257-26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和高辣椒素 4 种辣椒碱类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30个辣椒品种中辣椒碱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Nucleo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和高辣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范围均为1.0~160.0μg/mL,相关系数在0.9965~0.9993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2.7%,加标回收率介于97%~99%。辣椒碱在不同辣椒品种中含量差异显著。结论:对30个样品测定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当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大于0.1%时,辣椒有明显的辣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在辣鸭脖卤制过程中的迁移情况,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检测卤制过程中辣椒提取液和辣鸭脖肉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卤制0~15 min期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在卤水中明显减少,辣椒素从0.061 mg/mL降至0.013 mg/mL,二氢辣椒素从0.017 mg/mL降至0.004 mg/mL,而在卤鸭脖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显著增加,辣椒素增至0.158 mg/mL,二氢辣椒素增至0.063 mg/mL,在15 min后,卤水和卤鸭脖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均呈波动变化,卤制45 min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从卤水至卤鸭脖的迁移率分别为92.3%、94.4%,表现了其在100℃的卤制条件下良好的热稳定性。本研究表明,可采用辣椒提取液卤制鸭脖产品,以辣椒主效成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变化来控制卤制过程,为实现酱卤制品辣度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分析方法,测定辣椒中3个不同成熟期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及含量.色谱条件: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mm,51μm),流动相:甲醇-重蒸水(4:1),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峰面积与待测物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辣椒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8333309X+464.34,相关系数为0.9999.二氢辣椒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6386890X+2962.65,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在91.34%~95.94%之间.[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使辣椒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完全分离并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辣椒成熟度的增加,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含量逐渐增加.[结论]本研究可以用于HPLC快速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  相似文献   

7.
<正>9月8日,韩国食品研究院发表消息称,开发了同时检测食品中辣椒和胡椒的辣味程度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了食品分析有效性验证。以往的食品中辣味程度的检测,仅限于检测辣椒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本次开发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食品中辣椒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胡椒的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各种油脂的检测实验,辣椒素以其使用范围广、热稳定性良好、脂溶性较好等特点成为人民食用油分辨研究检测中的重点。本文主要是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进行食用油中辣椒素的检测与分析。辣椒是我国人民饮食中最喜欢添加的调味料,特别是火锅用油等。辣椒的辣味成分主要是天然辣椒碱,该物质由14种辣椒素同位素组成,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总含量占辣椒碱的90%以上。因为辣椒素本身的原因,它的脂溶性较好而且热稳定性良好,以地沟油目前  相似文献   

9.
研究60Co-γ辐照对市售干辣椒杀菌效果及辣椒素和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0,2,4,6,8,10 k Gy 6个剂量辐照处理干辣椒样品,测定辐照前后样品中微生物的存活数、辣椒素含量以及辣椒红素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γ辐照对干辣椒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对红辣椒粉和野山椒粉中菌落总数的D10值分别为2.04,1.85 k Gy,霉菌的D10值分别为2.84,1.96 k Gy;对红辣椒碎和野山椒碎中辣椒素的总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红辣椒粉和整椒以及野山椒椒粉和整椒中辣椒素的总含量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干辣椒中辣椒红素有明显的影响(P0.05),辣椒红素的含量与辐照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10 k Gy以内剂量γ辐照能有效控制干辣椒中污染微生物的含量,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273-278
辣椒是常见的调味品,对辣椒及其制品的辣度进行快速监控非常必要。该文首先对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在实时直接质谱(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DART-MS)的裂解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对DART离子源的气体解吸温度、栅网电极电压等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质量浓度在0. 50~50. 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检测限均为0. 1μg/g,定量限均为0. 5μg/g,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9. 74%~97. 74%,85. 60%~98. 71%,精密度分别为0. 80%~8. 89%,2. 69%~9. 54%。该方法可用于辣椒及其制品中辣度的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辣椒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条件:ShimAdzu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重蒸水(4:1),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hm,柱温;30℃,进样量10μl。峰面积与待测物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辣椒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8333309X+464.34,相关系数为0.9999。二氢辣椒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6386890X+2962.65,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在91.34%~93.94%之间。结果表明,209种不同样品中的辣椒素含量在0.0094~34.99mg/g之间,二氢辣椒素含量在0.0011~24.68mg/g之间。本方法可以用于HPLC快速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角     
明年将出台辣椒辣度国家标准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委致函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委托其制定《20067542-T-326辣椒素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国家标准。由于辣椒辣度没有国家标准,不但给消费者选择辣椒带来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辣椒产业的发展和辣椒的出口贸易。据介绍,辣椒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是影响辣椒辣度最主要的成分。除干辣椒有国家标准外,其它辣椒及辣椒制品都没有标准,更没有辣度标准。国家标准有望明年5月出台。(朱征稿)  相似文献   

13.
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回流提取法中各因素对辣椒中辣椒油树脂、辣椒红素及辣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辣椒油树脂质量及其中辣椒红素相对量、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确定回流提取法各因素对辣椒中有效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粉碎粒度对辣椒中各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辣椒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粉碎度20 目、料液比1:10(g/mL)、体积分数95% 乙醇、70℃回流提取5h、提取3 次。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辣椒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ymmetry 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为70∶30(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辣椒素含量0.02~100mg/L,二氢辣椒素含量0.02~50mg/L,峰面积与待测物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辣椒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5.33e+003X+9.42e+002,相关系数为0.9999。二氢辣椒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5.96e+003X+4.71e+002,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率为82.75%~105.49%。此方法样品前处理较国标方法更简单、省时,同时显著降低了溶剂成本,缩短了样品分析时间,更利于批量操作,具有较大优势。此方法可以用于HPLC快速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辣椒面颗粒度对辣椒油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色差仪等测定不同颗粒度(35,30,26,20目)机械粉碎的辣椒面制备辣椒油样品(KLD2-KLD5)的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色差和过氧化值,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热图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辣椒油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和统计学分析,并与传统手工磨制辣椒油样品(KLD1)进行对比。结果:KLD2-KLD5辣椒油样品中,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辣椒素类物质总量、斯科维尔指数和辣度均随辣椒面颗粒度的增大而减小,过氧化值随辣椒面颗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亮度L*随辣椒面颗粒度的减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0.05)。经GC-IMS共鉴定出5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主要包括醇类10种、醛类18种、酮类12种、羧酸类4种、酯类7种、杂环类5种、硫醚类2种。由GC-IMS指纹图谱结合VOCs的相对百分含量可知,KLD2-KLD5样品的VOCs种类相同,含量各有差异;KLD1样品的VOCs种类和含量与KLD2-KLD5的差异较大。经PLS-DA共筛选出5种辣椒油的关键差异标志物14种。5种辣椒油样品VOCs的PCA、最邻近分析、热图聚类分析结果与GC-IMS指纹图谱结果一致,能将各样品准确区分,KLD1风味最为独特。结论:辣椒面颗粒度对辣椒油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溶出率、过氧化值、亮度L*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P<0.05),对辣椒油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无明显影响,但各样品的VOCs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辣椒色素(又称辣椒红素或辣椒玉红素)来自于辣椒,无辣味,深红色油状液体,耐热性好(180)℃,pH2~12范围内色调稳定,主要由辣椒红素(C40H57O3)和辣椒玉红素(C40H57O4)组成.属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溶于甲醇、乙醇、石油醚和正己烷等。工业上多用乙醇或正乙烷等从辣椒粉中萃取得到辣椒油树脂,再经分离出辣味辣椒素后得到无辣味深红色的油状液体-辣椒色素。天然辣椒色素可用于食品。药物及化妆品的着色和调色。但由于辣椒色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通常溶剂提取的产品中残留溶剂(如正己烷等)的去除很难达到FAO…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辣椒制品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XbridgeTMC18(5μm,4.6×250mm)。流动相甲醇∶水(V/V)为80∶2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峰面积与样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分别为7.4,9.1μg;线性范围0.02~0.1mg;加标回收率91.54%~95.94%。该法能有效地检测红辣椒中辣椒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GB/T 21266-2007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检测的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快速有效的测定菜点中主要辣味成分的方法。以实地采样的浙江绍兴、杭州、宁波、温州四地的代表菜品为实验对象,测定各地菜品中辣味成分的含量,从而分析浙江地区食品的辣味特征。方法:超声波辅助甲醇-四氢呋喃(1∶1)提取样品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味物质含量。结果:确定色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辣椒素的回归方程为Y=6636.7X+1221,相关系数R2=0.9999。二氢辣椒素的回归方程为Y=6338.9X-3758,相关系数R2=0.9999。浙江100道菜品中使用辣椒及其制品的菜肴所占比例为13%,浙江菜品整体辣度为0.143。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浙江菜品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的含量测定。浙江菜品整体辣度很弱。  相似文献   

19.
在火锅底料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通过控制干辣椒颗粒度,混合使用干辣椒和糍粑辣椒以及选择适合的炒制温度来提高辣椒有效成分(辣椒红素和辣椒素)的溶出量,使产品具有更好的感官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红油色度和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研究干辣椒颗粒度、干辣椒糍粑辣椒比例、炒制温度对火锅底料中辣椒有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火锅底料炒制中最利于辣椒有效成分溶出的工艺。结果表明,火锅底料中提高辣椒有效成分溶出的最佳工艺为干辣椒颗粒度35目、干辣椒比糍粑辣椒55∶45、炒制温度122℃,经验证,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37分,红油色度为23.4罗维朋色值,辣椒素含量为0.355 g/kg,与预测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梯度洗脱对三种野山椒样品中提取的辣椒素类物质进行了色谱优化分离,并进一步采用HPLC-APCI-MS对样品中的辣椒素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分离、测定出包括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三种主要辣椒素物质和高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等微量辣椒素物质在内的15种辣椒素类物质及其相关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