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特殊的民族文化身份,华裔美国作家有意夸大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其作品中强化东方人落后的“他者”形象.通过分析几位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探讨“他者”形象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阎真的小说《曾在天涯》成功塑遣了高力伟这一新时期留学海外的知识者形象,在百年中国留学生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高力伟在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坚守;深层叙事是高力伟文化身份的焦虑,而身份的焦虑则与他东方式的自我意识有关。高力伟形象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因境。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学中的“渔夫”(或渔父)形象产生于不同的土壤,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原因、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大致而言,中国文学中的渔父具有隐士的特征,而西方文学中的渔夫形象堪称智者,他们身上,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意蕴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则“有德”而平庸,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醇儒”化的结果。《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成为某种抽象道德观念的化身,极大地损害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内容分析之下的Nvivo质性数据表明,英语文学存在大量乌托邦化、意识形态化及褒贬并生的毛泽东形象。上述质性数据与跨文化形象学合力揭示了英语文学毛泽东形象的套盒属性,即:文学虚构与想象的中国套话,西方意识与他者,中国事实与钟摆效应等。英语文学毛泽东形象上述四大中国套盒特征既对立又统一,其中西方意识与他者起到了宰制其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以西方传统文学为例,分析男权社会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3种类型:“天使型”、“妖妇型”和“恶魔型”,说明这3种类型是男权心态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西方文学史中的流浪者形象,描述了流浪者形象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详细对比了各个阶段流浪者的形象和精神状态,从而揭示了西方文学中流浪者形象的发展史其实是人类内心的精神冲突史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弗莱“原型批评”理论曾在西方轰动一时。运用比较方法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研究,一方面指出这一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解读理论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这一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对莎士比亚悲剧中麦克白夫人的形象进行了简要分析。麦克白夫人既有女性本身的细腻及软弱,又显现出勇敢无畏、坚强冷静的男性特征。“双性同体”不等同于“不男不女”,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寻求文学与社会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12.
小女人散文作为90年代的一支散文劲旅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它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蕴藏于作品中的时代特征一瞬间的审美体验、生活碎片的整理、女人腔、对“小”女人的性别认同等,以求“小女人散文”中不“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市民精神风貌、行为方式等内容.城市形象文化源远流长,其蕴含于遗址遗迹、古建筑、民间艺术、市民文化活动之中.从环境美学视角审视城市形象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遗迹遗址原生态样貌屡遭破坏,民间文艺审美价值挖掘不充分,市民环境审美能力不强、环保知识匮乏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有利于城市形象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为更好的树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切合国家与社会对文化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名城”找到符合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新追求,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弘扬,也推动了城市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正仓院东大寺所藏有许多伎乐面,其中的尖顶高帽与西域有着直接关系.尖顶帽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古代曾广泛流行于中亚和西亚地区.戴这种高尖帽的人往往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特殊身份的人或“神”,因而这种高尖帽文化总是与宗教信仰和意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正仓院东大寺所藏伎乐面中的尖顶帽来自中国,而且受到西域乃至中亚西亚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学旅游资源丰厚,但近年来对河南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比较滞后。必须利用河南当代文学蕴含的场景、民俗和接受等资源,以当代作家为依托,以他们的作品为平台,加大作家资源及作品民俗资源的挖掘,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形象,开发河南当代文学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利用相应的城市景观形式,再现、重构和标识部分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典型空间与景观意象,是在城市有机更新前提下形成城市文化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对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信息的当代景观特征与具体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21世纪需要的新型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改革。本文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阐述了课程群的意义、思路、构建及资源配置;提出了“点-线-面-体”即主要知识点-主干课-课程群-课程群体系的课程群构建思路及双层结构四大课程群构建框架。具有层次分明、定位正确、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屯堡碉楼建筑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碉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军事设施,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国西南的黔中大地——贵州安顺,有一个包含了碉楼的名为屯堡建筑的特殊古建筑群,笔者主要研究屯堡建筑中的碉楼建筑及其结构、功能、历史和特色,进而挖掘屯堡碉楼的潜在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