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翁云菊 《印染》1999,25(11):13-15
鉴于棉毛混纺色织物生产过程中纱线前处理加工的难度较大,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分析,复配了适合棉毛混纺纱线前处理的高效精炼剂,并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棉毛生产不断革新,随着生产的发展,棉毛机的车速、进纱路数不断提高,针筒直径增大,使单机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即挡车工劳动强度有所增加。为了改变“轻工不轻”的面貌以及早日实现棉毛生产自动化,在针织公司直接关怀和针织二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试制了数控棉毛机,并获得初步成功。该机目前可做到断纱、坏针等故障自停、自动落布、自动打印。由于采用PMOS电路控制自停、电路灵敏度高、动作快、可靠性强,有利于提高产品产质量。繁重的落布工作现在可以自动完成,且不需要停车,实现了连续生产,为进一步实现棉毛机群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次络筒的方法研究棉毛混纺纱毛羽的变化情况,不同捻系数和纺纱方式的棉毛混纺纱在络筒机上进行9次络筒试验,测试络筒1、3、5、7、9次的毛羽数量并观测其毛羽形态。试验表明:棉毛混纺纱的毛羽随络筒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呈现先高后低的特点;不同工艺的棉毛混纺纱的毛羽随络筒次数的增幅变化不同,采用较高的捻系数以及紧密纺的纺纱方式时毛羽的增幅较小,说明纱线结构决定了毛羽数量和增幅;在多次络筒后,棉毛混纺纱毛羽中羊毛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嗜热棉毛菌CAU44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为玉米芯和麦麸以4∶6混合的复合碳源,最佳氮源为(NH4)2SO4,最佳水分含量为80%,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4.0,最佳表面活性剂及添加量为0.5%的Tween-60。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50℃培养7d,嗜热棉毛菌CAU44产木聚糖酶的酶活力最高,达到20343U/g干基碳源,为目前国内报道的最高值。因此,嗜热棉毛菌CAU44在利用农业废弃物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错开抽针法,在普通棉毛机上编织双面褶裥织物,国内早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然而,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并不是各厂家都能顺利地织出褶裥织物。我们参照外地经验,根据本厂的设备和条件,在211型棉毛机上织出了双面不等褶裥织物。该  相似文献   

6.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单位针织二机,三机,一机的协助下,针织六厂的革命职工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在一般的普通棉毛机上初步试制成功一台19针的数字控制五色自动调线棉毛机。为国内外市场增加了新的花色品种。 该机主要包括三个部份:1.一般棉毛机(单机传动机架),2.自动调线机构,3.数字  相似文献   

7.
新型染料在棉毛混纺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维妮 《针织工业》2005,(11):49-52
采用住友公司的Sumfix HF染料对棉毛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研究了温度、pH值、盐用量及碱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染色的工艺条件:盐用量40 g/L,碱用量15g/L,初染pH值为8,温度60℃,时间90 min.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棉毛混纺织物的棉和毛的上染速率一致,而且棉和毛的同色性、匀染性和染色牢度也很好.  相似文献   

8.
鉴于棉毛混纺色织物生产过程中纱线前处理加工的难度较大,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理论分析,复配了适合棉毛混纺纱线前处理的高效精练剂,并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高速曲线三角棉毛机(下简称“高速机”)生产当中发现,其织物在自然回缩定形的情况下,坯布门幅较之普通常速棉毛机(下简称“普通机”)生产的,要阔出一到两档尺寸,甚至会大到三档(2.5  相似文献   

10.
我厂织造车间工人,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推动下,学大庆,鼓干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奋战,在针织一、二、三机协助下,试制和推广了六台数字程序控制五色调线棉毛机,使三十年代的老式棉毛车,织出了新颖大方的双面纬编织物,为针织内衣提供了新品种,为试制新产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五色调线棉毛机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普通棉毛机(Z211)。2.自动换梭机构。3.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下面就这三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详细综述了羊毛/棉、羊毛/涤纶、羊毛/腈纶、羊毛/蚕丝等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现状及进展,并指出研究开发新型染料及新型染色方法对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线的染色同色性,采用安诺素棉用活性染料一浴法、沙拉菲尼尔直接染料/安诺赛特弱酸性染料一浴法和安诺素活性染料/拉菲尼尔直接染料的一浴法等3种染色工艺,通过调节染料的复配比例,以实现棉与丝光羊毛两组分纤维表观得色深度的一致性.试验发现,活性染料一浴法工艺简单,但适用染料较少;安诺素活性染料,染色时补充拉菲尼尔直接染料染色效果较好,但直接染料的色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羊毛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的差异而导致的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着重探讨了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适合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较好,但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羊毛与涤纶纤维混纺织物易起毛起球和起静电问题,选择强力相对较低且具有良好抗静电性的羊毛与双抗涤纶进行混纺,通过优化改进羊毛与双抗涤纶纤维条染复精梳的染色工艺、复洗工艺及混纺工艺,实现了双抗涤纶纤维和羊毛条染色均匀,降低了双抗涤纶纤维染色残留低聚物,改善了羊毛/双抗涤纶纤维混纺过程中的飞毛绕毛现象,既解决了羊毛/涤纶纤维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和起静电现象,又不会因纤维强力过低而影响纺纱和织造生产,拓展了双抗涤纶在精纺毛织物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对羊毛和棉浅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用量对羊毛和棉深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0.5%(owf),pH值为5,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3%(owf),加入少量酸性染料,pH值为7,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7.
於琴  曹红梅 《印染》2011,37(10)
阐述了粘锦混纺针织物的前处理和溢流染色工艺,认为染浅色织物,可以选择M型、B型活性染料或毛用活性染料进行一浴法染色;中深色品种则采用活性/弱酸性(或中性)两浴法染色工艺.对这类织物染色常见的色花、两相不匀和擦伤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丽赛纤维,并将其与莫代尔、天丝、棉等纤维进行了性能比较,且以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50∶50)为例,阐述了其染整加工。结果表明,使用高效精练酶T以及退煮酶L1或L2对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进行练漂,可较好地去除杂质又不损伤纤维;选择使用Cibacron FN三原色染料进行染色,60℃染色时,活性染料Cibacron FN型对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染色同色性好;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对盐的用量和浴比略为敏感一些,碱对活性染料上染丽赛纤维的影响比对羊毛的影响大,染色后必须充分皂煮以去除丽赛纤维上的浮色;后整理中应注意各工序参数设定以使羊毛与丽赛纤维混纺针织物的风格特点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毛/锦混纺纱活性染料同浴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今欢  周秋宝  汪澜 《丝绸》2002,(7):15-18
测试了各种活性染料在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毛/锦混纺纱上的上染率和固着率以及各项色牢度,分析了pH值、温度、中性盐等工艺因素对Lanasol染料染色羊毛和锦纶纤维的影响,探讨了Lanasol染料同浴染羊毛、锦纶纤维和毛/锦混纺纱时的同色性以及阻染剂NON对改善毛/锦纤维同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一峰  张蓉  林鹤鸣 《丝绸》2008,(1):20-22,29
经过分析真丝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特性差异,研制出了新型同色匀染剂TS-12,该助剂可调节染料对不同纤维的上染性能,提高丝/棉面料的同色染色效果,然后针对丝/棉面料的同浴同色染色,对染料品种、同色匀染剂TS-12、碱剂、加碱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较好的丝/棉织物同浴同色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