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孤南油田地震剖面、钻井及测井资料进行了研究,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Ng底界、Es上2底界及Es下3底界),它们均为盆地级不整合面或与其对应的整合面,将研究区古近系地层分为2套二级层序(二级层序Ⅰ和二级层序Ⅱ).在2个二级层序内部,识别出2个最大湖泛面和2个初始湖泛面;这4个湖泛面将二级层序Ⅰ、Ⅱ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二级层序Ⅰ发育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已被剥蚀殆尽;二级层序Ⅱ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进一步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结合构造与沉积学研究,认为古近系时期研究区处于孤南大断层转换带及陡坡带,层序地层属于构造坡折模式.  相似文献   

2.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10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加方式的转换和岩性剖面,识别出层序边界、首次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等关键界面。根据准层序组的叠加型式及地震相区分沉积体系类型,恢复了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低位体系域沉积体系类型丰富,以三阶坡折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低位楔-低位扇为特征;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每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组合具有成因上的连续性。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断层面相配置的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露头和岩心,结合测井曲线、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层序界面的成因与盆地的演化,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界面进行分析.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沉积环境转换面、河道冲刷面、地层结构转换面以及岩性颜色变化面和湖泛面6种成因界面类型。在详细讨论各类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层序界面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层序界面的形成和发育受3个因素控制,即构造沉降、湖平面变化、古气候。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为克拉通内部坳陷的湖盆沉积演化时期,构造活动稳定,周边水系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生油岩和生烃条件,沉积了众多的大型三角洲及水下扇等储集体系。通过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系,以沉积旋回和3次湖泛期(FMS)为准则,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内又进一步划分出了不同的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条件,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进一步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岩性地层圈闭综合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层序界面的类型可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标志来识别.三叠纪沉积演化经历了4次周期长、规模大的湖侵和湖退,存在4个较明显的湖泛面,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据此将三叠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在单井层序划分和连井剖面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认为SQ1,SQ2,SQ3和SQ4层序均可识别出LST,TST和HST.LSl以发育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相砂砾岩为主;TST多以滨浅湖亚相泥岩和粉砂岩为主;HST则主要为浅湖、半深湖-深湖亚相暗色泥岩.对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三叠系构成了4套明显的生储盖组合关系,并从宏观上控制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叠系属于内陆坳陷盆地在聚敛期沉积的一套地层,发育3类沉积体系,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依次为(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研究区发育4种储集砂体,单独或配合发育可形成砂体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水下)分流河道等多种圈闭,是寻找三叠系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井自然电位(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结合露头剖面传统层序地层划分标准,探讨了小波变换曲线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A井三叠系陆相延长组三级层序界面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SP测井曲线经coif5小波变换后的d12小波(SP_coif5_d12)极大值可能对应湖退-湖侵旋回转换面(即层序界面);而小波曲线的极小值对应最大湖泛面,SP_coif5_d12小波可以作为湖盆的三级层序划分指标,说明coif5小波变换极值点位置检测到的SP测井信号与层序界面具有对应关系。该方法非常简捷,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适于缺乏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的单井研究。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系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北部由于古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转换或海平面下降事件,形成了许多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其中Ⅰ级不整合有前震旦系顶界面、下奥陶统顶界面、前石炭系顶界面、古生界顶界面。依据不整合面序列,在震旦系-古生界中可识别出3个巨层序、9个超层序组和39个三级层序。3个巨层序虽有着不同的沉积背景、体系域构成特征和展布规律,但其内部的三级层序间的叠置方式有4种基本型式:即加积、进积、退积和上超组合。根据年代地层格架,震旦系-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大的沉积旋回,旋回间的不整合面控制着沉积格局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苏北后生断陷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瑞 《复杂油气藏》2010,3(1):10-14,31
针对以往苏北盆地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尚存问题,以后生断陷盆地概念,按照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岩心、生物、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将苏北盆地上白垩统—第三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指出盆地经历拗陷层序、断陷层序和萎缩拗陷层序三个演化阶段;阐述三级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特征,指出三套层序组沉积体系的显著差异与盆地演化三个阶段的相关属性。  相似文献   

1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_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盆特征,在层序格架下研究资福寺洼陷下第三系沙市组和新沟咀组密集段在三级层序内的发育特征,沙市组和新沟咀组均以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为界,分为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井、震结合,发现沙市组密集段主要集中在高位体系域下部,新沟咀组由于高位体系域时气候炎热,水体下降,物源减少,密集段主要集中在水进体系域,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区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长期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和4个长期旋回层序;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密切,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中期和下降半旋回晚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优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中期发育的浊积岩砂体为潜在储层,在长期基准面旋回升降转换面附近发育的湖相泥页岩及炭质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延长组发育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及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三叠系发育较齐全,沉积厚度大,但地层划分对比精度低,已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多口钻井样品获得的丰富孢粉化石资料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即Lundbladispora-Limatulasporites-Taeniaesporites,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Calamospora,Apiculatisporis-Rugulatisporites-Colpectopollis,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将草湖凹陷三叠系划分为3统3组5个段,自下而上为下统柯吐尔组(进行了重新厘定,上、下段)、中统阿克库勒组(上、下段)与上统哈拉哈塘组。各段的岩电特征十分明显,柯吐尔组下段上部的"纯泥岩段"及哈拉哈塘组上部的"大泥巴"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中、下三叠统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层序地层共划分为3个Ⅱ级、5个Ⅲ级层序。以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岩石地层、层序地层与测井地层,对该区三叠系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从而为沉积相、构造运动及油气成藏等其它学科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地层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研究区岩石类型和测井曲线所反映的沉积旋回以及叠置结构 等的综合分析识别,将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11 个四级层序及20 个五级层 序。通过关键界面的控制作用,以及低频层序对高频层序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区内飞仙关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 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3 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 1 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 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 3 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 3 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 1 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 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 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钻井、录井、岩心、露头剖面、地震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鄂西-渝东地区建南及周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生物礁滩体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单元划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和沉积体系分析。建南地区飞仙关组由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构成,其中SQ1由飞一段和飞二段构成,SQ2由飞三段和飞四段构成。飞三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3个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sq2及sq3。飞仙关组三段沉积相可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相,进一步划分为鲕粒滩、暴露鲕粒滩、豆粒滩、生屑滩、砂屑滩、滩间、下斜坡、上斜坡及台洼等9个亚相。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研究区地势西高东低,高能的浅滩分布于中部地区,暴露鲕粒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南部,为主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8.
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 4 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 6 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根据地震反射内部 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 其中,楔状地震相 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 文昌组地震相在 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 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 4 洼东侧边界断 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 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