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干燥模式对混合型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干燥模式对混合型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考察了SH6薄板烘丝、HXD气流烘丝和KLD薄板烘丝3种干燥模式对"都宝A"牌号卷烟中白肋烟、香料烟、烤烟3个模块叶丝感官质量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混合型卷烟干燥模式的组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都宝A"牌号卷烟中的白肋烟模块叶丝,用SH6薄板干燥后,烟丝的香气特性最优,浓度、劲头大;用HXD气流干燥后,烟丝的口感特性最优。香料烟模块叶丝,用SH6薄板干燥后,烟丝的香气特性最优;用HXD薄板干燥后,烟丝的口感特性最优。烤烟模块叶丝,用KLD薄板干燥后,烟丝感官综合质量最优。②适合"都宝A"牌号卷烟的最优干燥模式组合为:白肋烟用SH6烘丝,香料烟用SH6烘丝,烤烟用KLD烘丝。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烘箱法干燥参数并提高烘箱法测烟丝含水率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烘箱法对不同的样品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以及烘盒个数对烟丝含水率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样品量的增加,烟丝含水率检测结果标准偏差逐减小;烟丝含水率检测结果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干燥平衡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在试验范围内,随着烘盒个数的增多,烟丝含水率的检测结果变化不大,但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值随烘盒个数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卷烟生产的各个工序中,烟丝烟叶的水份是关系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改善贮藏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特别是在烘丝工序后卷制前连续测定和控制烟丝水份,是烘丝过程中保证质量节约原材料消耗的关键问题。本仪器一九七四年开始研制,由西安轻机所、郑州卷烟厂和河南烟草所组成了三结合研制小组。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三个单位密切配合,大力协同,到一九七四年十月研制出试验样机二台,目前已投入现场试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烘丝机原理,在来料流量、烘丝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水分的烟丝加热干燥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通过改变来料烟丝水分,从烘后烟丝水分、填充能力、耐加工性及内在质量方面来研究水分波动对烘丝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水分波动与烘丝效果各细项指标的走势,并确定出最佳水分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5.
烘丝机是制丝工艺中关键性设备之一,主要作用不外乎干燥和提高烟丝填充能力。烟丝的填充能力和烘丝筒温度相关,也和进料烟丝、出料烟水分相关。因此,从工艺上来说,烘后烟丝的水分和温度成为考核、评价烘丝机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自己生产的YG61和YG64型烘丝机一般控制得好,水分误差在2%左右。但  相似文献   

6.
烘丝控制模式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烘丝过程的分析 ,针对现有烘丝控制系统的不足 ,提出了新的控制模式。正常工作时稳定进入烘丝筒内烟丝的脱水量以及烘丝筒的筒壁温度 ,从而稳定烘后烟丝的含水率。在热风管道上增加一个由电磁阀控制的低压蒸汽喷射装置 ,“模拟”正常烘丝过程中筒内的环境 ,以减少“干头”和“干尾”烟丝量。使用新的控制模式 ,提高了烘后烟丝含水率的稳定性 ,“干头”和“干尾”烟丝数量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7.
《广西轻工业》2021,(1):3-5
加香机本身并没有水分控制系统,环境的温湿度对加香后的烟丝水分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因素,如果忽视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仅靠控制烘丝后的烟丝水分来保障成品烟丝的水分,具有一定的质量风险。为了保障加香后烟丝出口水分的稳定性,采用基于LSTM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环境温湿度在烟丝过程中的水份散失分析和预测对加香后烟丝出口水分的影响,建立加香后烟丝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预测的环境温湿度对加香后烟丝出水率的影响趋势。最后采用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LSTM模型可实现环境温湿度对水分散失影响的准确预测,预测准确率更高,泛化能力更强,能够实现对烟丝水分的精确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薄板滚筒干燥(KLD)、气流干燥(HDT)两种烘丝模式对烟丝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规律。  方法  采用吹扫捕集-多模式进样口-气质联用(P & T-MMI-GC/MS)法鉴定烟丝挥发性成分。  结果  (1)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烘丝模式对烟丝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具有规律性差异。(2)相较烘前,KLD及HDT烘后烟丝中大部分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明显散失,挥发性成分的散失幅度都与其沸点相关,沸点越低,散失幅度越大;HDT加工烟丝中挥发性成分的散失幅度明显大于KLD。(3)不同类别挥发性成分散失幅度也有差异。脂肪酸降解产物、挥发性有机酸及酚类,烘后散失幅度相对较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等散失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烟丝气流干燥技术在工艺优化、设备改造及研发上的进展和气流干燥对烟丝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滚筒烘丝工艺进行了对比。开发适合中式卷烟的烟丝气流干燥系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同热风流向对烟丝滚筒干燥加工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滚筒管板式烘丝机对同一品牌烟丝进行了顺、逆流烘丝实验,研究了2种不同热风流向对烟丝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试验配方烟丝采用顺流烟丝干燥方式的整丝率和整丝率变化率低于采用逆流烟丝干燥方式,填充值和碎丝率采用顺流方式干燥要高于采用逆流方式下燥;感官质量评价方面采用顺流烟丝干燥方式有利于烟气细腻程度的改善和干燥感的降低,采用逆流干燥有利于烟气浓度的提高和干燥感、干净程度的改善,但刺激性有所增加;采用顺流烟丝干燥方式干燥后烟丝总糖、还原糖、糖碱比略有增加.通过对管板式烘丝机两种热风流向干燥方式分析可知,对于烘丝机热风流向的选择,需根据产品配方结构及产品风格定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烟草烟丝干燥膨胀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玉梅  李辉  周玉生 《轻工机械》2009,27(1):102-106
为替代引进技术的HXD,满足国内中小型烟厂在老厂房内进行技术改造的需要。降低卷烟消耗。降低烟支焦油、减少危害,采用在水平管段上进料,并设置叶丝松散加速器,干燥管道采用C型、椭园形截面,叶丝出料采用双吸口无网切向分离器,工艺气体温度采用冷热风配比风门迅速调节,使叶丝能够完全分散在干燥管道的气流中,均匀干燥;装置有效降低了设备高度,改善了叶丝的膨胀效果,烟丝造碎小,并能去除烟草青杂气味,较好地解决了HXD设备存在的烟丝结团和出口水份不均匀等问题,干燥后的叶丝结团明显减少,出口水份、温度均匀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COMAS制丝线烘丝水分控制程序的研究和实践黄松杰(广州卷烟一厂)烘丝是制丝生产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要使烘后烟丝的水分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并使所有产出烟丝的水分均匀一致,是控制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COMAS制丝生产线上的烘丝机采用了热传导和热对流两...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烟草科技》2012,(7):1
1.干燥模式对混合型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为了解不同干燥模式对混合型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先考察了SH6薄板烘丝、HXD气流烘丝和KLD薄板烘丝3种干燥模式,对"都宝A"牌号卷烟中白肋烟、香料烟、烤烟3个模块叶丝感官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混合型卷烟干燥模式的组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都宝A"牌号卷烟中的白肋烟模块叶丝,用SH6薄板干燥后,烟丝的香气特性最优,浓度、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烤加工后烟叶分切方式对烘后烟丝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取某规格的配方烟叶平均分成4份,经不同的分切处理后制丝,取烘后烟丝测定烟丝结构、填充值、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香味成分总量。为消除不同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烘后烟丝质量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对不同分切方式下的烘后烟丝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① 不同的烟叶分切方式下烘后烟丝结构、填充值、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香味成分总量存在差异;② 主成分1可反映短烟丝(<2.8 mm)、填充值、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香味成分总量的信息,主成分3可以反映整丝(2.8~4.0 mm)的信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工艺处理条件(筛分出2/3大于42 mm的超大烟片进行分切处理)下主成分1结果最优,明显优于其他工艺处理条件,D工艺处理条件(筛分出大于42 mm的超大片烟叶进行分切处理)下主成分3的结果最优,C工艺处理次之,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工艺处理条件;③ 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A(对照样,不做分切处理)与C工艺处理条件下烘后烟丝香气质、香气量、口感表现较好,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工艺处理条件。结论:不同的烟叶分切方式可以改变烘后烟丝的品质,因此可以通过烟叶分切来控制烘后烟丝的结构,进而减少烟叶原料的浪费,提升卷烟品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使用的烟丝高温在线膨胀干燥系统简称HXD,干燥后的物料通过旋转出料气锁分离后出料,烟丝中脱出的水份通过排气管道排出。为了防止气锁轴与壳体链接处泄漏,在气锁轴和气锁壳体链接处用密封材料密封。一旦盘根密封泄露,由于进、出料气锁尺寸较大,检修更换需要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气锁盘根损坏漏气不仅使得烟丝随旋风落料器吸走,造成烟丝浪费,而且对烟丝内在质量也有较大影响。文章从问题着手,详细介绍了分析设计改进的全过程,在结构做出了较大的改进。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提高了HXD气锁轴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在线烘丝过程烟丝感官质量稳定性的控制水平,采用语言项代表值法和模糊控制图技术对烘丝过程烟丝的感官质量控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语言项代表值法和模糊控制图技术能够发现烘丝过程中烟丝感官质量出现的异常波动,进而对该批投料的感官质量稳定性做出评判。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且批次间的物料组分高度一致时,可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管理用控制图,并与工艺参数结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用于对烘丝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相似文献   

17.
烘丝机出口烟丝含水率采用PID算法以及前馈补偿等控制方案,各控制回路之间相对独立,协调性差,控制精度低,难以实现完全的闭环自动控制。采用RBF-ARX模型对烘丝过程动态特性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烘丝机出口含水率控制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模式,将烘丝过程分为干头、中间及干尾3个阶段分别采用基于模型的优化设定或预测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并综合考虑了筒温、排潮等工艺参数同时变化时对出口含水率的影响,以获得工艺参数的最佳配置。应用效果表明:①实现了烘丝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人工干预。②头尾段出口含水率在设定值±0.5%内,中间段出口含水率在设定值±0.2%内且标准偏差≤0.10%,可快速抑制各种干扰引起的含水率波动。③头部干烟丝量小于来料流量的0.27%,尾部干烟丝量小于来料流量的0.28%,降低了烟丝浪费和造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够获得比筒温和排潮独立调节模式更好的控制效果,满足了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彭呈华 《广西轻工业》2009,25(10):51-52
针对制丝车间SH623B型薄板式烘丝机在烘丝过程中存在干尾烟丝量大、水分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经过对烘丝机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思想的分析后,通过对热风温度、烘丝筒温、排潮风门影响干尾烟丝量的研究,用正交试验的方式寻找它们各自合适的设置值。并进行反复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调整烘丝机的控制程序,生产中明显地减少了干尾烟丝量,提高了烟丝合格率。达到了优质、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烟丝滚筒干燥过程加工强度的归一化定量表征方法,以实验室批式滚筒干燥装置为平台分析了烟丝在滚筒干燥过程中自身热状态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烟丝滚筒干燥过程热加工强度表征方法。考察了不同加工条件(筒壁温度和热风温度)对热加工强度的影响,利用图像法和筛分法研究了不同加工条件对烘后烟丝主要物理特性(卷曲度、填充值、耐加工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以烟丝干燥过程Ts-X特征曲线表征烟丝干燥过程热加工状态变化特征,采用该特征曲线积分平均值表征滚筒干燥过程热加工强度,该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物料在滚筒干燥过程中单位脱水量对应的温度变化率。②实验条件下的滚筒干燥热加工强度范围为4.26~5.10℃/%,筒壁温度和热风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热加工强度增大,但筒壁温度和热风温度升高相同温度时,筒壁温度对热加工强度的贡献比热风温度高30%~70%。③在不同的干燥条件下,随着热加工强度增大,烟丝卷曲度和填充值也相应增大,烟丝耐加工性减小。  相似文献   

20.
卷烟制丝工序担任着卷烟生产所需烟丝的生产任务,是卷烟内在质量、产品风格形成的重要工序。烘丝是制丝的关键工序,工艺任务是干燥烟丝,增加烟丝的弹性和填充能力。针对德国虹霓公司生产的KLD-2型顺流式滚筒烘丝机在使用过程中,其除尘系统中的除尘滚网托轮和轴承频繁损坏,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烘丝生产质量的缺陷问题,进行通过技术创新,改进除尘滚网托轮,减少设备故障断流,保证烟丝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