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苏州河水质的好坏既受上游边界来水水质的影响,又受支流水质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水动力水质模型对这两类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上游来水水质变化以及支流达到V类水标准对苏州河水质的影响程度,进而预测了上游来水改善和支流达标时苏州河水质最大的改善程度。研究表明,要使苏州河水质达到国家V类地表水标准,去除支流污染负荷和改善上游来水水质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上海水务》2006,22(2):F0002-F0002
为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质和水环境,满足苏州河景观总体规划,抵御千年一遇高潮位,上海市于2003年4月11曰启动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建设,工程已经竣工进入试运行阶段。苏州河河口水闸为单跨100米水下液压卧倒式翻板闸门,具有双向挡水和灵活启闭动能,可在0°到90°之间设定角度开启并  相似文献   

3.
《上海水务》2005,21(2):F003-F003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水务工程将通过截污治污、综合调水、支流治理等工程措施,继续改善苏州河干流和支流水质,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沿岸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苏州河沿岸代表性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水量水质变化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了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水量水质与河网水量水质动态耦合的集成模型,系统研究了在三个典型年实际降雨条件下,苏州河沿岸调蓄池工程的溢流水量、溢流污染物削减效果,以及控制溢流污染对苏州河水质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支流综合整治工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苏州河支流对干流的污染已经成为苏州河干流的主要污染源 ,通过对苏州河支流的综合整治 ,包括支流污染源截流、支流就地净化、曝气复氧等工程 ,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苏州河的污染 ,改善苏州河水体的水质 ,逐步恢复水生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胡险峰 《上海水务》2007,23(3):27-29
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上海历史上最大的一项环境整治工程。2000年起,通过一期和二期整治工程的实施苏州河水质逐步变清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苏州河防汛墙大多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逐步加高加固的,设计标准低、结构粗糙、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急需开展苏州河中心城区段防汛墙加固改造丁程,确保防汛安全。本文介绍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详细地分析了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重点.最后简述了工程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举.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苏州市于2011年制订了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为了合理评价苏州古城区河道的水质现状,分析现状水质与目标水质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苏州古城区河网中10个监测点的实测水质资料,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参照苏州古城区景观娱乐、文化和经济需求的水质目标,分别对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治理,苏州市古城区河网部分地区的水质指标有了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地区水质指标达不到要求。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工程措施运行方式和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苏州河历史演变、水文特性和水环境变化过程,回顾了自1998年开始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及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并利用干流历年水质变化过程分析了历次治理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一期整治工程对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好,而二、三期工程影响不明显,但当郊区河道进一步治理后,干流水质得到进一步好转。最后,针对目前正开展的苏州河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总体方案,指出更大范围、更加彻底的标本兼治苏州河支流水环境会提升苏州河干流水环境,但要恢复苏州河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功能,还需有漫长的过程,且需要上游的江苏省内河道同步治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西塘河作为苏州外城河的引水河道,其水质状况对苏州城区水环境影响重大。以西塘河琳桥站、裴家圩站、新桥站3个监测断面2005~2016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值、氨氮、溶解氧、总磷、总氮5个指标对西塘河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塘河水质呈改善趋势,且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氨氮、总氮、总磷浓度冬季略低于夏季,2、3月份3站均水质相对较差。同时研究其控制对策,以期对改善西塘河水质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水务》2006,22(4):F0003-F0003
该研究由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该研究依托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水量水质变化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正问题与反问题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水量水质与数字河网水量水质动态耦合的集成模型,系统研究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水务工程的实施效果,以及调蓄池工程实施前后排水系统在不同设计标准降雨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1.
孙瑞鹤 《上海水务》2007,23(2):17-17
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任务之一,是要对河中心城区各130多m3的底泥进行疏浚片,积聚在苏州河的底泥由于重金属等毒性物质沉淀,对中心河道底泥进行挖掘时会上冒污染物而影响水质,这是困扰苏州河底泥片的一个瓶颈问题,因为传统的疏浚方式是采用搅拌法会导致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2.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经过六支流截污、综合调水等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 ,使苏州河沿岸的污染源大部分被截留 ,河水水质明显改善。但是 ,苏州河北新泾以下河段 ,由于沿江 37座合流泵站雨季排江的冲击负荷 ,苏州河水体在雨天仍有黑臭。向苏州河进行曝气复氧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 ,对解决突发性的冲击负荷所造成的水质恶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苏州河水体生态系统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市政泵站雨天排放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程度,利用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和管网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分析黄浦江、苏州河沿线73座市政泵站在不同典型降雨时段溢流排放时,对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水质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雨天市政泵站排放对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水质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越靠近中心城区的河道水体污染物浓度升幅越大,降雨量越大对水体的水质影响也越大;要降低市政泵站雨天排放对黄浦江、苏州河水质的影响,需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措施来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5.
苏州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任务之一,是要对河中心城区为130万多m~2的底泥进行疏浚处理,积聚在苏州河的底泥由于重金属等毒性物质沉淀,对中心河底泥进行挖掘时会上冒污染物而影响水质,这是困扰苏州河底泥处理的一个瓶颈问题,因为传统的疏浚方式是采用搅拌法会导致污染加剧。日前一次科技论证会议上,据上海市水务局权威人士透露,上海将斥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鸭嘴  相似文献   

16.
建立苏州河底泥通量数学模型,科学评估苏州河底泥疏浚的水质改善效果;研究底泥污染物控制指标、底泥疏浚深度,开发环保密闭式抓斗,提出污染底泥开挖、运输与处置的组合工艺,研究确定底泥疏浚全过程污染扩散防控技术;创新升级降雨产汇流、泵闸调度与河网蓄排的精细模拟技术,首次揭示苏州河高水位分布规律;推广运用门洞式结构和无挤土弱振动桩基,有效解决交叉建筑物的保护难题;创新设置防汛墙花槽,丰富水岸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7.
苏州河沿岸市政泵站放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明  徐祖信 《给水排水》2004,30(11):33-36
苏州河沿岸市政泵站的放江问题 ,是当前进一步改善和稳定苏州河水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泵站放江包括降雨放江 ,施工配合放江 ,旱流放江、试车放江和检修放江 5种情况。通过提高截流倍数 ,建设雨水调蓄池 ,疏通过江污水管 ,解决管道渗漏 ,增加回笼水设施等工程措施 ,有效减少了苏洲河沿岸市政泵站的排江水量和污染物总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河底泥疏浚整治工程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效益,要在确保防汛墙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底泥的挖掘、运输和处置,要满足防汛、调水、亲水和通航等对河道断面的要求,要在彻底根治苏州河黑臭淤积的同时,探索研究长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保持河道水流的顺畅和水质的改善,打造苏州河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  相似文献   

19.
苏州河水质模型参数的研究研究生 :刘立坤 导师 :徐祖信(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0 0 0 92 )在总结国内外水质模型参数的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苏州河实际水质、水力条件以及现有的研究条件 ,通过实验室测定、经验公式预测等方法对苏州河水质模型中CBOD衰减系数、NBOD衰减系数、中游底泥耗氧速率、大气复氧系数作了深入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有 :(1)通过实验室方法 ,得到苏州河上、中、下游代表水样的耗氧曲线。分析耗氧曲线上碳化耗氧和硝化耗氧阶段 ,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碳化耗氧阶段 ;分别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  相似文献   

2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在河道水质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闸北区夏长浦河道运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治理水质,旨在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上海中心城区中小黑臭河道就地处理的经济合理技术,目的是结合地区河道实际现状,通过深化治理,改善内河水质,促进支流和苏州河水质不断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