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介绍工业工程技术和产品与过程集成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产品与过程集成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认为通过实施以产品与过程集成为重要原则和基础的工业工程技术,可提高制药装备企业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制药装备企业研发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日本机器人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日本机器人工业发展的条件、现状及其动向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期的日本光学工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通过图表形式,介绍了日本企业的现状;分析了日本弹簧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工业工程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IE)考察团应日本工业新闻社的邀请,于1992年4月赴日考察。 我们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日本IE发展的历程以及IE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水平和实践经验;了解日本IE教育的情况;同时,结识日本IE界人士、学术团体和实业界人士,探讨中国机械  相似文献   

8.
工程技术设计与工业设计是产品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出现一些不利于设计衔接的因素在所难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扩展完善了解决衔接问题的措施。在分析了目前大量的设计流程模型后,充分考虑了设计衔接问题以及两类设计人员各自发挥的作用,利用Petri网建立了工程技术设计与工业设计衔接的工作流程模型,以便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验证了这些应对措施和该流程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作者1992年4月参加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IE考察团”,赴日本进行考察。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程师》2006,(11):10-11
汽车工业对机床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事实上,国内汽车或零部件生产商直接创造了国内机床产品引致需求的30%-40%。如果再将汽车工业对通用机械工业(如模具制造工业)和电子机械的相关需求也考虑在内,这个数字会上升至60%-70%。在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后一年,日本机床行业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生产商(1981年),这一点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上述数据的可靠性。正如Roserlberg(1963)所指出的,制造业的发展往往是取决于象机床工业这样的资本品工业的发展。因此,要求苛刻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极大促进了日本机床生产商提高其竞争力。过去对机床…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人的自觉知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为此,高校要注重人素质教育,追求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推动大学生哲学思辩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机械工程师》2006,(5):9-10
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机床工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绩。但是.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影响了整体工业的发展速度。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激烈竞争,如何加速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战略性重要地位与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工业工程发展的形势任务和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4月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三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工业工程研讨会”。来自全国及台、港、日等地代表共210名,收集论文126篇。本文为大会宣读论文之一。作者汪应洛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将陆续选登有关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内的机床工业市场从1994年的谷底到1997年,3年间顺利回升,可以看出已从泡沫经济崩溃的不景气中解脱出来.但此后又出现了忽好忽坏的状况,波动较大.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下滑.2000年由于产业界在经营和制造现场的IT化,需要增加设备,曾一度出现上升状态,但是并不像发展时期那么强劲,到2001年又再次出现下滑.  相似文献   

19.
“全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及应用学术讨论会”(简称“工业设计会”)于1992年12月1O~14日在深圳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协主办,委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了26个全国性学会承办的。与会代表51人。大会报告7篇,并分为两个分会宣读了近40篇论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