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MEMS加速度传感器只能对单一方向进行标定而不足以实现自动批量化的问题,设计了基于MFC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翻转实验平台的控制软件;该软件是通过串口与DSP之间按照规定的协议进行通信,对DSP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并实时显示分析DSP传送回来的数据,实现对步进电机运转情况以及翻转台状态的实时显示,根据倾角传感器自带的协议,模拟7段数码管图形化的显示了倾角传感器的实时数据,进一步对翻转台的状态进行了解析,达到了实时同步、直观显示、易于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车载终端车联网中间件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因车身网络的数据协议差异造成的车载智能终端不能在多个车型上通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智能终端中间件架构;在该架构中,采用多层结构隔离应用与网络直接访问;采用组件结构实现了应用的抽象与复用,降低应用开发难度;采用消息总线,负责管理组件之间的数据通信,为应用层提供一个统一接口的虚拟车身网络环境;通过消息的数据通信实现车载终端应用间的数据交互,底层采用通信服务层屏蔽了各种车身网络的差异性,解决了车载终端在不同网络协议车型上使用的通用性问题;最后,通过搭建实际的测试平台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智能温控表的设计方法、系统构成和软件设计;该智能温控表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高精度PT1000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内置的10位A/D转换器采集到电压信号,实现对当前的环境温度采集,将目标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经过增量式PID运算得出相应控制量数据,可使得控制的温度稳定在与目标温度误差2 ℃以内,控制精确高,可靠性好;另外该智能温控表还具有通用性强,可方便连接控制多种加热设备、便于检测和修改的模块化编程、参数可调和使用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旋转机械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大型旋转机械运行工况恶劣,非平稳、非线性特征明显,以及各种突发性、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给基于振动信号处理的状态预测和状态维护分析带来困难;神经网络以其强大的处理非线性系统的能力在故障预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在追求高精度训练目标时易陷入局部极值,且收敛速度慢甚至发散;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这样不仅发挥了神经网络广泛的映射特性也使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优势尽显无疑;通过组合这两种算法,在提升网络学习的准确度方面,优点尤其突出,最终提高对旋转机械故障预测和寿命估计的性能,这在某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动力风机的轴承磨损故障预测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汪超  张磊  韩昌佩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9):3148-3150, 3154
系统是为某型号新一代航天载荷可见光通道设计;主要功能是实现可见光通道的图像的实时采集与获取,完成可见光通道的地面调试与性能检测;文中针对测试需求提出了完整设计方案和软硬件实现方法;系统采用Xilinx新一代低功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方法完成硬件时序驱动和逻辑控制;系统主要完成了机械接口设计,CMOS探测器的电路设计与时序驱动,光电压信号的放大、滤波与数模转换,图像数据与上位机的传输接口设计以及上位机软件设计;高速数据传输通过USB接口来实现;经测试验证,系统功能良好,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单粒子效应对以太网芯片KSZ8851-16MLLJ的内部结构的影响,为全面了解以太网芯片在单粒子实验中的状态,研制出工业以太网单粒子实验测试系统;通过测试系统的实验得出相关参数,为以太网芯片在航天器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根据单粒子实验的现场情况,研制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将测试数据实时地传输到远程观测终端;测试结果表明:单粒子实验测试系统可以对以太网芯片进行全面地监测,并有效地保护该芯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产生结构复杂,具有特殊功能的任意波形,文章在传统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DS技术,通过主控芯片DSP和数模转换芯片相结合,使用七阶椭圆低通滤波器作为信号调理电路的总体硬件电路设计,软件上采用函数式生成函数波形数据和上位机采样生成任意波形数据,能够产生至少30 kHz的标准函数波形以及最高频率1 kHz的复杂任意波形;通过测试,该方案具有可行性,易于实现,适合在科研和生产中使用。   相似文献   

8.
基于综合化航电平台小型化需求,设计了一种集成接口调试单元,其采用商用BCM53242和Nechip芯片分别实现了以太网交换和协议转换,设计了快速复位,调试模式离散量控制上下电等功能;集成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能快速地进行配置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串口虚拟,便于航电平台通过一路以太网管理其他的以太网设备和RS232串口设备,实现了平台的小型化及接口的通用化和网络化;该调试单元体积小、重量轻,接线简单,无额外功率消耗,能方便地应用于综合化航电平台等复杂系统,不影响用户调试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现有短波无线电监测定位系统中存在接收机系统复杂、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TDOA高精度短波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软件无线电设计架构,射频前端采用直接带通采样,通过FPGA和CPU进行基带IQ数据提取和传输,采用TDOA和粒子算法对位置干扰源进行估计和定位;并且采用了GPS和PLL相结合时钟方案,以及VPN的数据传输通道;给出了短波定位系统的框图,分析了系统子模块和工作原理;采用该系统对已知的短波信号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证明优于传统的定位手段;说明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布站灵活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便携式多生理参数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低生理、心理负荷及无创的采集,该系统实现了对人体呼吸、指脉、动作、皮电、血压、心电等六个体征参数的采集;同时,该系统利用串口转USB传输可以实现采集到的人体生理参数与PC间的相互传输,测量结果和分析报告可以在PC 机进行实时显示和存储或者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进行数据的上传、备份、分析与反馈;所以,便携式多生理参数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实时、连续的采集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IEEE 1149.1可测试性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峰  梁松海 《测控技术》1999,18(1):28-30
在分析VLSI可测试性设计技术的发展情况和设计准则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与发展IEEE1149.1可测试性设计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该技术在我国民用和军用工业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软件的可测试性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软件产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加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可测试性设计可以增强软件的可测试性,降低测试的强度。该文讨论了软件可测试性的特征和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以及改进软件可测试性设计的几种方法。建议在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中融入软件的可测试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装备测试性设计与维修诊断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目前复杂电子装备设计制造与维修保障中存在的信息脱钩问题,提出了装备测试性设计与维修诊断一体化思想;该研究着眼于装备全寿命周期内信息的共享,提出装备信息模型,通过构建装备全寿命周期可通用的数据知识库,应用人工智能的算法,使装备寿命周期内的各项工作相互支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网络,最终实现设计制造与维修的一体化;作为一种并行工程的设计方法,该思想适应了装备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对提高装备测试与维修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皓宇  杨鹏  张勇  邱静 《测控技术》2020,39(3):13-17
随着装备系统复杂度、集成度的不断增加,系统集成故障和单元间互测因素越来越凸显,给系统级测试性分配和设计带来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方法未考虑集成故障和单元互测导致测试性指标分配不合理,系统级测试性设计缺乏系统级测试选择方法等。针对系统集成后产生的集成故障和单元间互测等情形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考虑集成故障与单元互测的测试性指标分配、面向集成故障的系统级测试选择方法,为系统级测试性设计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款RISC_CPU的可测性设计,为了提高芯片的可测性,采用了扫描设计和存储器内建自测试,这些技术的使用为该芯片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测试性设计中的测试性改善最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边界扫描的计算机辅助电路板测试性设计中,面临着“设计复杂性一定时,如何权衡设计使得测试性改善最大”的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描述,然后提出了求解问题的优化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较优化的电路板测试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韩威  江川 《计算机科学》2009,36(4):289-292
ASIC集成电路设计开发中的隐含逻辑瑕疵与电路故障是芯片实现的最大困境,针对不同特性的电路提出了内部逻辑扫描、存储器内建自测试、边界扫描链插入以及ATPG自动测试向量生成的解决方案与技术方法,实现了SOC设计开发中逻辑与成片电路的主动侦测与跟踪寻径,经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复杂SOC研制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处理器的可测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国强  王玉艳  马鹏  章建雄 《计算机工程》2002,28(9):190-191,252
由于微处理器结构复杂,测试困难,作者在微处理器设计中插入内建自测试(BIST)电路,对指令译码部件的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电路和执行部件的控制只读存储器(CROM)电路进行测试。模拟结果表明,微处理器可分别在测试模式与正常工作模式下运行。在测试模式下,微处理器芯片中近40%的晶体管可用自检办法解法。  相似文献   

19.
机载计算机的可测试性工程设计(DF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炜  臧红伟 《测控技术》2001,20(5):47-49
安装在飞机上的嵌处式计算机,称为机载计算机,它的可测试性设计是整个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设计要求在每次飞行前,机载计算机地测试,确定机载设备的完好性;在空中飞行中,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实时测试,以确保计算机运行的正确性。当测试发现故障时,应立刻告警或进行应急处理。本在介绍机载计算机的可测试性设计原理和测试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的测试级别上的可测试性工程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0.
Some design-for-testability techniques, such as level-sensitive scan design, scan path, and scan/set, reduce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of sequential circuits to that of combinational circuits by enhancing the controllability and/or observability of all the memory elements. However, even for combinational circuits, 100 percent test coverage of large-scale circuits is generally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This article presents DFT methods aimed at achieving total coverag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One, based on testability analysis, involves the addition of test points to improve testability before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The other method employs a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algorithm (the FAN algorithm). Results show that 100 percent coverage within the allowed limits is difficult with the former approach. The latter, however, enables us to generate a test pattern for any detectable fault within the allowed time limits, and 100 percent test coverage is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