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浅色度C9石油树脂的研究I.树脂合成与生色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较温和条件下俣成了浅色度C9石油树脂,用裂解气体相色谱(PGC),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是以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茚等为骨架结构成的线型热塑性树脂,其色度的不同环二烯,甲基环戊二烯,茚,甲基茚,萘等生色因素含量不同及共轭程度不同所致,树脂链中超共轭结构是主要生色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较温和条件下合成了浅色度C_9石油树脂,用裂解气相色谱(PGC)、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是以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茚等为骨架构成的线型热塑性树脂,其色度的不同是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茚、甲基茚、萘等生色因素含量不同及共轭程度不同所致。树脂链中超共轭结构是主要生色机制。  相似文献   

3.
C-9石油树脂化学结构的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测试手段对C-9石油树脂进行表征,以期获得有关石油树脂大分子链骨架、侧链、特征基团等结构信息。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大分子链是以苯乙烯、(邻,间,对)-甲基苯乙烯、双环戊二烯、茚、甲基茚等结构单元为主体的弱极性物质,分子链上存在烯烃双键。这样的结构特征也使C-9石油树脂的主体碳链连结着丰富的苯系支链而具良好的粘结性能,另外石油树脂大分子链上的烯烃双键为活性基团的引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SBS与不同增粘树脂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扭辫分析(TBA)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SBS与萜烯树脂、松香树脂、C_5石油树脂、C_9石油树脂等增粘树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以C9石油树脂代替固体古马隆树脂在农业轮胎胎面胶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可以等量代替古马隆树脂。C9石油树脂对胶料的硫化速度及老化性能无不利影响。使用C9石油树脂的胎面胶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扯断永久变形等性能与使用古马隆树脂的胎面胶相当,而撕裂强度和耐磨性能则优于后者。用C9石油树脂代替古马隆树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茂稀土/甲基甲氧基铝催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5H9Cp)2NdCl(I),(C5H9Cp)2SmCl(Ⅱ),(MeCp)2SmOAr'(Ⅲ,OAr'为对甲基-2,6-二特丁基苯氧基),(Ind)2NdCl(Ⅳ,Ind为茚基),Me2Si(Ind)2NdCl(Ⅴ)和(Flu)2NdCl(Ⅵ,Flu为芴基)分别与甲基甲氧基铝(MAO)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丁二烯、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聚合。结果表明,由(I) ̄(Ⅲ)与MAO组成的催化体系,可  相似文献   

7.
以碳九馏分、苯乙烯类树脂油、茚类树脂油和循环溶剂为原料,通过选择合适的配比来调控碳九中的活性组分含量,研究了碳九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含量对冷聚合成石油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反应原料中苯乙烯类单体含量的增加能够降低树脂的软化点;茚类和甲茚类活性组分含量影响树脂的色相;但在该体系中,双环戊二烯含量的增加与树脂收率成反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生产出满足要求的石油树脂产品,可以根据活性组分的不同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考察了碳五直链单烯烃、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三种单烯烃对C5石油树脂的改性。采用阳离子聚合工艺以间戊二烯为原料合成了C5石油树脂,对三种改性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五直链单烯烃作为良好的改性剂可制得色泽较浅的碳五树脂,提高石油树脂的极性,降低石油树脂的色度,改善间戊二烯树脂相容性,所得改性C5石油树脂具有良好的色相、软化点以及优异的相容性能。  相似文献   

9.
四新撷粹     
新型复合增桔树脂肖栋材为了适应子午线轮胎用原材料国产化的要求,青岛琴波化工有限公司开发成功了一种新型橡胶复合增粘树脂,并于近日通过了化工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评估。橡胶复合增粘树脂是以苯乙烯-茚聚合液为主体材料,再加入C5石油树脂、二甲苯树脂、辛基酚醛树脂以及松  相似文献   

10.
C9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合成C9石油树脂的原料、催化剂及制备。以苯乙烯和茚为例,阐述了C9石油树脂合成的反应机理,并且概述了其合成研究新动向和产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曹军丽 《橡胶工业》1998,45(1):20-21
C5石油树脂在输送带配方中的应用曹军丽(青岛第六橡胶厂266021)C5石油树脂是利用石油化学工业石脑油热裂解的副产物(C5馏分)中的不饱和烯烃聚合而得到的浅黄色透明固体状的脂肪族碳氢树脂。我们在输送带配方中试用了C5石油树脂。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加氢石油树脂,考察了苯乙烯含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条件对共聚树脂性质的影响,并探究了聚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实现了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的选择性加氢,得到软化点为98℃、加德纳色号接近0号、蜡雾点为87℃、浊点为36℃的双环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加氢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13.
PTOP系列橡胶增粘树脂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剑琴  虞明珍 《橡胶工业》2012,59(5):309-312
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PTOP系列橡胶增粘树脂进行分析和鉴定。通过GC-MS法对树脂中低沸点物质的分离和鉴定,确认203,SP1068和SL1801树脂均为未改性PTOP树脂,T6000树脂为加入α-甲基苯乙烯的PTOP树脂,KPT-F1360树脂为PTBP和PTOP混合型增粘树脂,KPT-S1503树脂为PTBP和PTOP树脂与C5石油树脂的混合型增粘树脂。  相似文献   

14.
以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为改性剂,采用阳离子聚合工艺合成了C5石油树脂,对聚合体系、改性剂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水AlCl3是引发C5-苯乙烯共聚体系的理想催化剂;苯乙烯与其余可聚单体的质量比在0.4-0.8,或α-甲基苯乙烯与其余可聚单体的质量比在1.0左右时,所得改性C5石油树脂具有良好的色相、软化点以及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离子液体的催化作用下α-甲基苯乙烯二聚合成1,1,3-三甲基-3-苯基茚满。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室温离子液体(CH3CH2)3NHCl-AlCl3对该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反应进行到5min即可达到100%的α-甲基苯乙烯转化率和97%的环状二聚物1,1,3-三甲基-3-苯基茚满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郝洪 《轮胎工业》1999,19(8):459-461
通过等量替代C5石油树脂的试验,探讨了烃类增粘树脂在轮胎胎侧胶和胎冠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烃类增粘树脂胎侧胶和胎冠胶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C5石油树脂侧胶和胎冠状,使用烃类增粘树脂的9.00-2016PR成品轮胎侧和胎冠物理性能满足质量要求,且生成成本较低。烃类增粘树脂完全可以等量替代C5石油树脂用于轮胎胎侧佼和胎冠胶中。  相似文献   

17.
杨毅 《河南化工》2022,(6):30-32
以异戊烯、α-甲基苯乙烯、α-蒎烯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傅克反应合成了高品质的液体石油树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对液体石油树脂的影响。确定了聚合最佳工艺条件:m(异戊烯)∶m(α-蒎烯)∶m(抽余C5)∶m(α-甲基苯乙烯)=360∶72∶96∶72,进料阶段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70 min,保温阶段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0 min,成品树脂色度(YI)≤35,软化点0~15℃,相对分子质量为600~700。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P(BA—St—MBDM)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其抗静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丁基溴化铵盐(简称MBDM、(CH2=CCH3-COOCH2N(CH3)2-nC4H9)^+Br^-)为共聚单体,N-甲基-N-十六烷基吗啉硫酸甲酯盐作乳化剂进行自由基型乳液聚合,研究了影响聚合速度、共聚物[η]和乳液稳定性的因素,合成了一系列稳定的阳离子共聚物乳液。所得乳液经稀释后对不同织物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  相似文献   

19.
C_9芳烃石油树脂的制造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_9芳烃为主要原料制取的树脂,称为C_9芳烃树脂。由于它的原料丰富,使用价值高,所以很快就已工业化了。就其产量来看,芳烃石油树脂列于古马隆茚树脂和脂族石油树脂之首;因此,芳烃石油树脂在工业上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国内石油树脂主要用在橡胶添加剂和路标漆上,更广泛的应用尚未打开。因此,扩大芳烃石油树脂的使用范围,开发新用途,应  相似文献   

20.
合成C5—C9混合石油树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立欣  武兴彬 《化学与粘合》2000,(4):166-168,174
本文全面论述了C5-C9混合石油树脂的合成机理、聚合反应等工艺条件,并对C5和C9馏分蒸馏得到的轻组分,经催化聚合工艺制得的浅色石油树脂进行了论述,为C5和C9馏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