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粒度提质条件下,对内蒙古锡林浩特褐煤进行低温干燥,研究了提质后褐煤的表观性质,分析了提质前后褐煤的水分、挥发分、发热量的变化,得出各提质条件对褐煤表观性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煤样粒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综合考虑提质条件对褐煤表观性质的影响、提质后所需褐煤的水分和挥发分要求以及现有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等因素考虑,最终确定褐煤干燥提质的条件为:煤样粒度6 mm,加热温度200 ℃,保温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2.
褐煤因其热值低、含水量高、易风化自燃等特点,给其燃烧、运输、储存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实现褐煤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褐煤提质是指褐煤通过干燥或热解工艺降低水分、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的提质煤。提质技术已成为近年来褐煤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水分褐煤燃烧发电的集成干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友辉 《锅炉技术》2006,37(Z1):46-49
高水分褐煤直接燃烧发电效率低,褐煤的集成干燥发电技术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介绍了国外几种先进的集成干燥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流化床蒸汽干燥、蒸汽空气联合干燥,床混式干燥(BMD)、热机械脱水(MTE)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探讨了我国可以借鉴的褐煤燃烧发电预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和云南省有着丰富的褐煤资源,由于褐煤高水分的原因,褐煤脱水后进行运输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采用3种有代表性的脱水方式,以内蒙古大雁褐煤为对象,结合具体的运输价格,对褐煤脱水前后运输经济性和电厂燃煤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脱水方法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褐煤的高水分、低热值、易风化自燃、难以洗选、储存和运输等缺点,总结研究目前褐煤干燥脱水技术,并提出一套针对燃煤电站的褐煤干燥及其高水分烟气水分回收与余热来利用的方案,从而提高褐煤使用范围和经济性以适应当前能源紧缺及节能环保的能源局面。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目前褐煤利用现状,分析了褐煤利用领域存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以褐煤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通过掺烧试验方法分析了电站锅炉掺烧褐煤的经济性,结合褐煤提质工艺不同对褐煤加工成本的影响,建立了褐煤全生命周期利用模型,指出该模型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条件,为褐煤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经济效益的数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提质后的褐煤作为电站锅炉燃料,电站锅炉效率和经济性明显好于未经提质的褐煤,运输成本也较低,但褐煤提质过程也要消耗资源,需按照全生命周期利用经济模型综合比较后决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提出了褐煤提质制焦一体化技术,以褐煤为原料,将褐煤提质与活性焦制备相结合,生产满足活性焦脱硫工艺要求的廉价活性焦产品.试验表明,采用褐煤提质制焦一体化技术生产的褐煤活性焦其各项脱硫吸附特性指标与常规活性焦相近,能满足活性焦脱硫工艺的要求,其生产成本要低于常规活性焦.  相似文献   

8.
为了切实做好褐煤提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从褐煤及其资源现状入手,提出了褐煤提质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几种常见的褐煤提质技术展开分析,并通过分析中国褐煤提质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希望对中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TGA方法研究胜利褐煤在1,000,℃以内的热解特性,在管式炉上对胜利褐煤进行等温和非等温热解提质,评价热解提质过程效率,分析提质褐煤的物化结构特性,通过TGA实验研究提质褐煤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温度是褐煤提质的主要影响因素;350,℃提质可获得较高的提质效率和较好的提质煤;在450~550,℃之间对胜利褐煤热解提质,提质煤气化反应性明显降低;提质煤气化反应性的变化与褐煤孔隙结构以及其化学结构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褐煤中水分赋存形式及脱水机理的相关研究、几种褐煤脱水干燥工艺及各自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褐煤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2016,(4):608-614
以Amberlyst-36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催化酯化、催化酯化脱水、催化酯化烷基化以及催化酯化烷基化脱水4种不同方案对生物油进行提质。结果显示:脱除水分有利于反应朝有利方向进行,加入2-甲基呋喃烷基化提质更易得到稳定、高沸点的长碳链产物;提质前后,生物油的酸值从41.12 mg Na OH/g降低至5.17mg Na OH/g,水分含量从27.82%降低至2.71%,热值从14.46 MJ/kg升高至32.94 MJ/kg,C元素含量从38.42%增至65.47%,O元素含量从51.19%降至24.33%。GC-MS谱图和机理研究表明,粗生物油中的不稳定组分转化成了稳定的目标产物(酯、醇、醚),它们的相对含量高达82.96%。  相似文献   

12.
对褐煤热解提质系统所生产的副产热解煤气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褐煤热解提质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四种煤气净化工艺,同时对煤气脱硫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煤气净化与煤气脱硫合理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锅炉运行期间进入过热器的饱和蒸汽通常带有一定的水分,湿度的设计要求不允许超过(0.01~0.03)%,但受汽筒内部实际汽水分离高度影响,运行中饱和蒸汽的实际湿度较设计值大很多.饱和蒸汽湿度越大,带入过热器的水分越多,机械性携带的盐分也越多,给过热器造成的腐蚀危害也严重.本文针对锅炉过热器工作特点,分析了饱和蒸汽湿度增大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波加热对褐煤干燥及成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外水分和内水分含量都很高的褐煤,利用微波700 W加热10 min使其干燥,可有效地改善其成浆性能,使最大成浆浓度由原煤的45.67%增加到51.65%。利用六种薄层物料干燥数学模型对褐煤干燥过程进行计算,发现Page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褐煤的微波干燥过程。褐煤脱水能耗随着微波功率增大而降低,当用大反应容器、大装样量时的微波能耗比小反应容器、小装样量时要低。经微波干燥后的褐煤若放置于空气中,发现微波改性使煤样二次吸水的负作用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5.
沈小波 《能源》2013,(10):75-77
储量丰富的褐煤迎来产业化提质的关键时刻,谁将克服繁杂的技术障碍,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针对褐煤干燥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某660 MW褐煤机组为研究对象,按照蒸汽管回转干燥工艺拟定了褐煤干燥技术方案,研究了干燥前后机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变化、锅炉及制粉系统设备的选型的差异。研究表明:干燥后煤质特性变化很大,接近烟煤特性,导致干燥前后锅炉本体和制粉系统的设计差别很大。采用干燥技术后,可以降低发电煤耗9.8g/(kW·h),回收水分74.6t/h,锅炉热效率和运行经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蒙东褐煤脱水改质的孔隙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蒙东褐煤及其灰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脱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低温氮吸附法研究脱水前后褐煤的表面特性及煤样和灰样的孔隙特性.结果表明:褐煤的脱水率达到70%以上,脱水后煤样的空干基低位发热量增加10%以上,且热压后褐煤的外表面相对光滑.由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30 MPa热压后褐煤的孔隙特性和回水性能无明显变化.50 MPa热压后褐煤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均减小,吸水回潮能力减弱,回水率仅为58.7%.与印尼褐煤相比,蒙东褐煤受热压压力的影响不明显,灰分会抑制热压过程中煤样孔隙结构的变化,影响热压脱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美国LFC技术和ACCP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开发历程和商业化示范装置运行概况.针对国内褐煤加工利用情况,建议适时引进相关褐煤提质技术以促进我国褐煤加工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煤的水分舍量。煤中水分的含量对煤的自燃性有很大影响。水分含量达饱和的煤,特别是在水分含量高的褐煤和次烟煤被开采和干燥前,煤体不再吸附水分,因而不能放出润湿热。煤氧化放出的热量通常使内在水分温度升高。另一方面,自热时的化学反应需要有少量的水分参加。低口级煤水分含量远远大于化学反应的需要量。因而,对低品级煤来说,水分实际上是煤自热的阻化剂。  相似文献   

20.
以660 MW褐煤锅炉为对象,研究了含水量升高对褐煤燃烧特性及锅炉性能的影响。模拟中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考虑褐煤中水分的存在,计算准确性高。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较高的褐煤炉膛温度相对较低,炉内受热面吸热量减少,但气体发射率变大使得屏区的辐射传热差异相比水冷壁减小。水分含量升高对炉内气化反应有促进作用,但总体影响小于温度降低带来的抑制作用。高含水率煤的未燃尽碳浓度升高,煤粉燃尽变差,锅炉整体效率降低。因此,实际锅炉运行时不宜燃用超过设计燃料水分太大的褐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