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红外图像中变电设备的识别和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变电设备检测方法.在现场采集的变电设备红外图像集的基础上,首先使用基于Retinex的图像增强算法以及阈值分割等图像处理方法对图像集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变电设备红外图像对YOLOv3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并通过迁移学习的策略对改进YOLOv3网络进行训练以解决图像集样本数量较少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检测准确率,并能快速地实现变电设备的识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变电设备红外检测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设备过热缺陷,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传统人工诊断方法难以应对变电站机器人、无人机自主巡检产生的海量红外图片,而目前红外图像缺陷识别大都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准确率低、泛化能力差,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设备红外缺陷识别方法。首先基于Faster RCNN算法对变压器、套管、断路器等七种变电设备进行目标检测,实现设备的精准定位、识别,然后基于温度阈值判别法对设备区域进行缺陷识别。使用现场采集红外图像进行测试,七种设备检测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0. 61%,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81. 33%,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及输电线路无人机等检测平台的广泛应用,大量输变电设备红外异常发热故障的红外图片需要人工定期进行评估诊断,亟待需要智能算法对图片进行智能诊断。当前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难以有效识别输变电设备红外图像故障异常发热点。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理论,本文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体系中基于区域建议网络的Faster RCNN算法实现对输变电红外图像发热故障的检测、识别及定位。本文以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到的输变电设备发热故障图像库为基础,对数据集进行人工标注包围框,通过交替训练构建网络共享参数,构建输变电设备异常发热红外智能检测模型。所描述的方法为输变电设备红外热成像智能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唐潇 《电工技术》2024,(8):96-98
常规的变电设备红外图像识别特征提取以目标标点提取为主,识别速度慢,容易导致红外图像的缺陷误识率升高。为此,提出对基于全局注意力机制的变电设备红外图像识别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当前识别需求,先采集红外图像数据,通过多尺度的方式,提高识别速度,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以此为基础,设计全局注意力机制变电设备红外图像识别模型,采用阈值辅助判别的方式来实现图像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在选定的3个阶段中,对比的2种辅助方法对红外图像的缺陷误识率均高达15%以上,而所设计的全局注意力机制变电设备红外图像识别组误识率被较好地控制在10%以下,说明此次在全局注意力机制的辅助下,设计的图像识别方法针对性更强,识别效率高,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5.
《高电压技术》2021,47(9):3246-3253
传统红外人工诊断方法难以应对变电站机器人、无人机自主巡检产生的海量红外图片,目前针对电流致热型缺陷较易识别,但缺少危害严重的电压致热型缺陷智能诊断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目标检测的变电设备电压致热型缺陷智能诊断方法。基于改进R3Det模型对瓷套进行旋转目标检测,基于Faster RCNN模型对红外图像中三相区域、套管、电流互感器等变电设备区域进行识别、定位;通过自动关联包含在三相区域中的同类设备,计算同类设备温差;基于温差阈值法进行电压致热型缺陷诊断。使用现场采集红外图像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检测平均精度均值为90.65%,电压过热型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81.39%,误报率为9.62%,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从红外图像中自动识别电压致热型缺陷,可为实现机器巡检作业红外诊断智能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典型部件的目标识别和温度提取是实现对设备发热状态红外智能检测的关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域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的改进YOLOv4算法,可实现对GIS母线、隔离开关等部件的快速目标检测和热点温度提取。首先,在某变电站现场采集原始红外图像,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和部位标记,构建包含GIS典型部件的红外数据集。然后,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降低模型参数量,并融入CBAM优化模型的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改进YOLOv4的GIS红外部件目标快速检测算法。最后,采用灰阶差值方法对检测到的GIS典型目标部件进行热区温度值提取。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GIS红外特征数据集上可以达到每秒31.5帧的识别速度和82.3%的识别准确率,明显优于其他目标算法,且GIS各部件的温升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内。该算法可部署在无人机和巡检小车等边缘智能终端,实现对现场GIS设备温升状态的精细化识别和快速诊断,提升GIS设备健康状态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作为电力运输的中转站,是城市运转,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位置偏僻,不支持机器人和无人机直接进行探测而造成的设备运作温度检测不及时的问题。传统的变电站设备缺陷识别算法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精确度低,只适合单个设备类别的缺陷检测,易受到环境影响。基于此,文中出一种改进的识别变电站设备红外缺陷方法。首先,基于Faster R-CNN的目标设备检测,对6种类型的变电站设备包括套管、绝缘体、电线、电压互感器、避雷针和断路器进行目标检测,以实现设备的精确定位;然后,基于稀疏表示分类(SRC)来识别不同的类,因此可以获得输入样本的实际标签;最后,基于温度阈值判别式算法,在设备区域中识别温度异常缺陷。文中算法实现了在红外线图像下的设备识别和检测,使用文中算法对6类设备的红外图像进行检测,准确率达到91.58%,不同类型设备的缺陷识别率为97.63%,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87.6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将变电设备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融合可大大提高热故障定位的准确度。鉴于小波变换缺乏方向信息,且不能为2维图像提供理想的稀疏表达,同时考虑到边缘特征在图像融合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波变换(contourlet transform,CT)域隐马尔可夫树(hidden Markov tree,HMT)模型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利用所提出的算法,完成了某500kV变电站设备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融合结果表明,该算法由于采用期望最大(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对CT分解得到的高频系数进行HMT建模且设计了一种利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的融合规则,所以可在保留更多细节信息的同时,能得到更加光滑细腻的融合图像;融合结果的均值、标准差、平均梯度和信息熵等统计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该算法为变电设备的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了量化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气设备红外图像中需要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诊断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CA)与最大类间方差(OTSU)法的图像增强与分割算法.首先采用高帽、低帽变换结合的方法对电气设备红外图像进行增强,时增强后的图像采用CA法进行边缘提取,并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与经过OTSU算法分割后的红外图像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测温诊断技术不断成熟,如何快速有效地对各类电气设备红外测温图像进行分类识别,是今后故障诊断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红外测温图像分类识别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类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旋转、翻转等方法对收集的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增强;然后,建立基于改进MobileNetV2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类识别模型,将电力设备红外测温图像通过迁移学习进行加权训练,利用Focal Loss函数改进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最后,通过Softmax分类方法实现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类识别。试验表明,使用改进MobileNetV2的分类识别模型对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进行分类识别的总平均准确率为92.62%,红外图像检测速度为116 f/s,具备较好的收敛速度与识别能力,为电力设备智能巡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检测的变电站设备热状态诊断方案。首先基于变电站设备的红外图像,采用局部方差映射函数和遗传算法阈值提取了变电站设备的热状态数据,以用于对异常区域进行分割。然后构建了红外图像灰度数与变电站设备温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改进的相对温差法达到了对设备热状态进行分类和诊断的目标,并捕获定位了变电站设备的热状态异常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异常热区提取的精度和效率,提升了变电站设备热状态诊断的容错能力,进一步保证了变电站和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低成本和便携的红外成像技术是最近几年带电检测的发展趋势,为减少红外检测环境、红外传感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解决红外检测中红外图像含噪声干扰、模糊和对比度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灰狼自适应阈值分割和改进模糊增强的红外图像NSCT增强算法。对原始红外图像进行NSCT域变换;变换后含有噪声的高频分量采用VT去噪后,接着采用改进模糊增强处理;对变换后含有电力设备主体的低频分量进行灰狼自适应阈值分割为背景和前景部分,随后分别进行增强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各分量进行逆NSCT变换。经对比应用,验证了该算法应用在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上的优越性:文章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在边缘强度、信息熵、对比度、标准差、峰值信噪比五类评价指标上的涨幅至少为3.94%、 2.16%、 9.86%、 7.45%、 21.86%。文章算法处理后的红外图像符合人眼视觉效果,更易于人眼识别故障,有利于电力设备热故障的检测与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不具备维修条件的情况下为保障重点区域供电的可靠性,允许故障设备在系统失稳前运行一段时间,演化预测当前故障渐变规律成为了安全预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然而,现有演化预测方法所需的评估参量不仅获取困难,还会因参量之间融合不当,而使得预估时间偏差较大。为此,通过改进的全状态集成法模型,进行了电力设备多光谱图像融合及多参量影响的故障渐变规律演化预测研究。通过红外检测图像与红外标准图库匹配以及红外–可见光的图像融合的方式从非结构化的图像数据中提取设备关键构件温度参量。结合运行参数采用聚类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在此基础上综合短期电负荷和环境因素构建了负荷/环境–温升模型,并通过关联热老化、负载率、光照等状态约束条件预估设备故障后续走势。以综合状态为评估依据的电压互感器PT故障演化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设备并对热缺陷进行定位和分类评估,预测设备的运行状态随负荷、环境变化的趋势,为电力设备不停电检修智能化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变电站电气设备温度在线监测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远程、实时、在线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温度监测,设计并开发了具有红外检测与图像监控功能的系统。针对变电站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的特点,从红外理论出发,构建了系统测温模型,分析了影响测温的一些因素及大气衰减的影响;完成了大气透射率的仿真计算并提出了温度修正算法以提高测温精度。开发了具有RS-485串口和激光瞄准方式的改进型红外测温仪,并将其红外测温功能与图像监控软件有效结合。该系统可以在图像监控画面上选择特定的电气设备对其进行远程红外测温,并将返回的温度值加以存储和分析。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熠  田联房  杜启亮 《中国电力》2021,54(1):135-141
针对当前基于复合绝缘子红外图的过热缺陷检测技术中存在的工作量大、智能化程度低,以及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在复杂背景下分割不精确且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例分割网络MaskR-CNN的复合绝缘子过热缺陷检测方法.首先,该方法为提高分割精度,借鉴CascadeR-CNN的思路对MaskR-CNN网络进行改进,并在模型...  相似文献   

16.
林淑娜 《电气开关》2011,49(3):58-59
基于红外检测与热成像原理,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图像或视频的采集,采用高德红外图像分析系统通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对发热故障点的检测,并通过对变电站的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其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变电站红外图像中小目标众多并且环境复杂,导致现有检测算法精度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enternet的变电设备红外检测方法。首先以Centernet作为基础模型,将FPN结构引入上采样网络以充分利用小目标特征信息,从而解决小目标难以被精确检测的问题;然后,为提升网络在复杂环境中检测的鲁棒性,通过在主干网络resnet50中嵌入注意力机制来提升网络对重要目标的关注;最后,采用CIOU损失替换中心点偏移损失和宽高损失的训练策略以加速网络收敛、提升训练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小目标检测和复杂环境检测中都能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精度相比改进前提升3.1%,达到92.7%,相比Faster R-CNN等现有方法精度更高,在变电设备红外检测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红外测温技术是检测电网设备状态的一种先进方法,应用红外测温技术能有效预判电网设备外部连接点的发热隐患,从而及早发现设备外部过热、内部绝缘等故障。以红外测温技术和基础GIS空间导航算法为基础,通过与原始蚁群算法对比、分析,提出了线路加权路径规划的改进算法,红外图像的采集降噪处理和结合WCDMA网络的传输方式,结合农村电网特点设计成可视化后台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对野外电力设备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并进行简单降噪处理,通过3G网络发送回后台服务端显示,供人工辅助加以预判电网故障,同时通过改进的导航算法,科学规划抢修巡检路径,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