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利用街道网络密度作为基本分析参量,构建起“网络密度图表”,针对城市空间几何形态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天津城市核心区的实证研究,解析了城市的网络空间特征。量化描述方法的建立使得不同城市,以及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网络之间的比较研究具有了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它为城市研究者及设计师提供了深入理解街道网络内在关联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转型到精细化调整和完善的历史阶段,这意味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关注点已开始由"速度优先"向"品质追求"的理念进行转变,逐步重视城市中人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在当前城市设计的实施与评价中,急需一套综合、快速的评价体系来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评价。文章通过综述分析,利用空间形态数据和街景图片等多源数据,建立街道空间品质量化研究的基础数据库,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物质空间构成与主观空间感知的双重维度出发,构建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街道空间承载力、街道空间吸引力、出行安全性、环境舒适性以及社会交往性5项评价指标。希望该评价体系能在街道空间建设评价工作中发挥必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 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 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 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 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 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 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 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 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 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 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 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 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 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 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商务核心区现状开发建设情况入手,在商务核心区功能形象、空间关系、建筑与山体景观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商务核心区建筑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划分商务核心区设计特色分区,明确商务核心区制高点和建筑高度,规定建筑的色彩基调和材质,塑造商务核心区空间形象,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形成特色鲜明的商务核心区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5.
相比地面建筑,地下街道存在改造困难、界面压抑等问题,需要更加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和评价。通过对多个城市地下街道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地下街道界面形态的相关数据和类型,建立模型场景并通过VR展开空间认知试验获取相关评价数据,利用Logistics函数模型回归分析地下街道界面形态与空间评价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地下街道视域面积、视觉聚类系数等形态要素与人在地下空间中的体验有着较强的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道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缩影。本文通过对伊宁市六星街道街巷空间形态成因分析,街道空间形态特征和街巷人文情怀的具体剖析,以及研究聚落街道空间形态的构成特征展示新疆伊宁市六星街道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2020,(5):118-126
基于轨道系统与城市街道网络的可达性叠加效应,研究轨道站域空间发展潜力是高密度城市空间集聚形态的后续研究,是对城市集聚形态的成因和潜在动力的剖析。以空间句法的可达性评价工具为量化手段,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10km出行半径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将69个港铁站分为4组,通过比较港铁系统置入城市道路网络前后的可达性,量化港铁站域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以居住单元密度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各区域及站点所在的选区居住单元密度之间的比值,描述港铁站核心区(200m半径)和站域(500m半径)的集聚程度,最终得出不同城市区域典型站点案例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与居住空间集聚程度的平均值。结合空间形态和发展过程分析8个不同区位港铁站域,发现轨道系统可达性叠加效应带来的发展潜力的体现程度与城市发展程度,与轨道建设时机、城市更新措施等有直接关系。解析轨道站域居住空间的集聚形态与轨道可达性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城市轨道站周边空间容量和形态的研究,通过引导形成集聚形态而强化轨道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去一般的交通联系功能外,街道空间与城市中的广场、公园、水体、山体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开放空间,这些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社交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要素.文章系在渠县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针对规划区现状街道空间形态定量研究过程的简要介绍.研究中首先将街道分为路段;接着采用长度、高宽比、封闭度3个单项指标分别描述路段的空间形态不同特征;然后综合3项指标对路段的空间形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改善现状街道空间形态感受普遍不佳提出了规划对策,用以指导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9.
原伟 《四川建筑》2009,(Z1):111-112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老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总结,提出了旧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从城市整体关系和核心区自身两个大的方面为设计依据的观点,并以诸暨市老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为例,具体的"展示"了设计的操作过程。试图为旧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设计策略与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0.
城市CBD地下空间具有功能高度复合、开发规模大、连通性强、低碳化模式的发展特征。针对城市CBD地下空间规划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CBD地下空间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基于控规层面的城市CBD地下空间开发的控制方法、控制要素与控制指标的研究,构建了地下空间控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了应用,从而为虹桥核心区地下空间二期开发建设以及我国其他大中城市CBD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街道空间结点与在街道上的各种生活场景的研究,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空间结点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系列细部特征,和其对以街头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形态各不相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中的共通和差异之处。力图通过研究,还原中国传统城市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城市核心区是区域金融、商务、商业、会展等活动重点地区,房地产价值明显高于其它区域,环境品质要求很高,但也是城市容积率最高,交通发生与吸引最突出的区域.交通预测显示地面道路很难满足交通需求.作者提出开发城市核心区道路地下空间,建设联系城市干道与核心区各地下车库的交通通道,小客车快速进出,减少人车混行,解决核心区地面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大大减少因此而发生的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晓文 《华中建筑》2022,(9):124-129
骑楼是近代城镇道路两侧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这种街道空间直观地反映了南方炎热地区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生活。吴川的骑楼街区位于梅菉古镇,与海口、厦门等地的骑楼街区相比,由于缺乏整体性保护,核心区仍保持着其基本街道格局,但传统形制的骑楼已所剩无几,骑楼街特有的空间形式也遭受破坏,承载着几代人时空记忆的城市空间正随时间而消逝。该文主要从街道的空间形态对吴川骑楼街展开研究,着重以类型学的方式对骑楼街的沿街立面进行形态分析,结合现场实地测绘,归纳该地区骑楼街的建筑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董贺轩  高翔 《风景园林》2023,30(1):54-62
【目的】在建设城市健康街道的背景下,街道植物空间环境及其对步行质量的影响规律问题值得关注。【方法】选取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样本,通过构建街道植物空间形态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评价体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随机森林法等探索两者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发现:1)街道植物空间形态评价体系分为尺度特征(面积、高宽比)、形状特征(形状系数)、界面特征(侧面Ⅰ通视率、侧面Ⅱ通视率、顶面通视率、绿视率);2)步行愉悦度评价体系包括满意度(0.253 7)、放松度(0.237 9)、舒适度(0.214 4)、安全感(0.162 9)、吸引力(0.131 1);3)街道植物空间形态特征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因子包括绿视率、顶面通视率、面积、形状系数、高宽比、侧面Ⅰ通视率,影响权重分别为0.288 5、0.238 8、0.184 1、0.164 2、0.099 5、0.024 9。【结论】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分析结果等,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4点街道植物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1)选用植物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空间,并控制乔木株距;2)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绿视率;3)重视街道植物空间边界形状的复杂度与丰富度;4)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  相似文献   

15.
柳州城市核心区的功能调整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军 《规划师》2006,22(1):37-39
柳州城市核心区存在用地功能混杂、结构不合理、空间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城市发展的整体环境考虑,规划将柳州城市核心区功能定位为以商务金融、文化休闲和居住为主.柳州城市核心区未来发展的政策应包含柔性政策、刚性政策等方面,同时应根据各投资主体的目标取向,明确其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空间的快速变化过程中,街道始终扮演着交通联系、促进商贸以及文化交流等角色,但现阶段有些城市的部分街道面临着品质低下、特色消失和公共性减弱等问题.通过运用空间句法这一量化解析法,分本地居民及外来游客两类人群对青岛市中山路商业区的街道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山路与河南路等街道空间的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较高;大鲍岛片区的里院空间形态布局具有特色;外来游客的活动范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田甜  袁园 《中外建筑》2012,(7):29-30
汉口租界对武汉城市结构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以武汉市近现代城市规划活动为时间轴线,通过城市空间形态理论的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街道模式以及地块模式等三方面对汉口原租界片区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探讨,探索其空间形态发展的现状、特征以及对未来租界片区可持续化发展提出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层面,出行在街道的聚集程度能够体现不同街段对城市公共生活的意义。既往街道网络量化研究存在局限性。基于空间句法线段模型改进,将对街段的研究置于城市街道网络中,从城市层面评价出行在不同街段中的聚集度:首先,收集研究区域基础数据,选取适宜拓扑半径,运用空间句法线段模型计算各出行方式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其次,依据不同出行方式在当地占比,进行附加权重的叠合计算,对街道网络聚集度进行分级与评价;最后,探讨街道网络出行聚集度评价对沿街空间功能的调整与容量的框定,以及关键性节点与街段的选取及再设计方面的意义。街道网络出行聚集度评价为全局性认识各街段的城市公共生活价值提供参考,有助于面向城市公共生活回归的街道设计。  相似文献   

19.
始建于德占时期的青岛历史城区道路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形态,结合滨海山地的地理特性,促成了街道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富有高差变化的界面.基于历史图像和文献史料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在德制规划影响下的城市分区与街道“密路网”形态、自然地理环境与“动态对景”街道类型以及借“城市地景”形成的特色街道空间等方面的街道空间品质建构.以史为鉴,以期对当代青岛历史街道空间的品质提升实践提供思路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街道是城市活力的表现,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空间,还可以反映出城市多元的人文环境。街道是城市的脉络,街道空间美学是一门系统庞大的学科,街道是城市最富代表性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感知一座城市最直接的依托,从空间形态来讲,街道是外部空间,建筑是内部空间,一个好的街道空间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并将建筑有机融合。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街道日益被赋予越来丰富的功能,街道展现着都市的多元、包容与盎然生机,传达都市魅力与人文风情,构建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