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毒性大、持久性强和生物富集等特点,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亟需对受有机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有效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为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拓展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茜  高延雄  杜敏娜 《广州化工》2010,38(7):14-16,19
简要介绍地下水-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理,分析了地下水-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溶解氧的输送方法以及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地下水-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发展需求,对异位生物、异位淋洗、原位化学、原位生物4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研究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值得关注的是:异位淋洗修复技术中,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分子具有亲水亲油两性结构,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中,在有些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很难向地下水中输送氧气,强化厌氧生物修复处理技术可能是去除污染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EK-PRB-EDTA联合修复技术能够对污染物的去除产生协同增强作用,比单一的修复技术更有效果,未来联合多种修复技术用来修复地下水污染将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诸毅 《广州化工》2022,(11):114-117
上海市某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受1,2-二氯乙烷污染。本案例修复过程中先采用多相抽提技术(MPE)降低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然后通过原位注入零价铁生物强化药剂,实施厌氧强化原位生物修复进一步降低目标污染物浓度。经过60天的多相抽提及注入187吨药剂后,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1,2-二氯乙烷浓度均达到修复目标。本案例表明,采用多相抽提与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修复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物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逸江  张红 《广东化工》2013,(19):111-113,98
文章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现状,并分析了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从地下水有机污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后着重介绍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几种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即生物注射法、有机黏土法、抽提地下水系统与回注系统相结合法、生物反应器法等,说明了它们修复流程及工作原理,并对各自的修复特点进行了比较。紧接着就常见的有机污染类型,如石油烃污染、多换芳香烃污染、氯代烃污染等,提出了相应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最后文章对几种原位生物修复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生物修复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更好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我国污染场地地下水中高频检出的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多以非水相液体(NAPL)形式存在,成为持久的污染源,具有较高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监测式自然衰减法修复技术(MNA)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修复技术联合使用,具有费用较低、不会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等优势,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种可选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执行监测式自然衰减法前必须进行自然衰减可行性评估,实施监测式自然衰减法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概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地下水中VOCs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地下水中VOCs自然衰减可行性评估程序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我国制定利用MNA技术修复污染场地章程和规章以及保障地下水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某树脂厂地块由于历史悠久、长期的工业活动及早期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场地内地下水受到了多种类型的有机物污染,包括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半挥发性有机物[联(二)苯和二苯醚]以及石油烃。地下水修复过程中采用原位多相抽提技术降低土壤气态和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针对抽提后残余的污染物,通过原位注入"多硫酸钠+亚铁"药剂,实施原位高级氧化修复。经过60 d的多相抽提及10 t药剂的注入后,该场地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均达到了修复目标值。本次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原位多相抽提与高级氧化技术联合修复地下水中有机污染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慧敏  仵彦卿 《净水技术》2010,29(6):5-8,8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化学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系统,进而污染地下水。目前世界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地下水修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文从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原位曝气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原位电动修复技术以及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等。最后根据我国实际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厌氧生物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能耗低与资源回收等突出优势,是实现废水有机污染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有效的绿色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但传统厌氧技术出水可生化性差,系统易酸化。如何提高厌氧生物技术的高效性及系统稳定性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分别介绍了磁性炭、微电流以及微电流耦合炭材料这3种方式用于强化厌氧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磁性炭及微电流强化厌氧生物降解有机物存在的强化机理以及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微电流耦合碳材料构建二维、三维生物电化学系统对强化厌氧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厌氧生物技术今后研究需关注的重点,以期为厌氧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钦钦  张鹏 《山东化工》2022,(22):198-200
垃圾填埋场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具有掩蔽性且污染物种类较多,修复治理难度较大,原位修复技术以其处理方便、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效果好等优势,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电动修复(EK)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原位注射修复技术和监控自然衰减(MNA)技术,以期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国外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过程,着重阐述微生物,电子受体,营养元素和环境因素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指出土著菌,溶解氧的关键作用和基因工程菌,胶态微气泡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今后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Co-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ith toxic chlorinated organic and heavy metal pollutants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facing industrialized nations today. Heavy metals may inhibit biodegradation of chlorinated organics by interacting with enzymes directly involved in biodegradation or those involved in general metabolism. Predictions of metal toxicity effects on organic pollutant biodegradation in co-contaminated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s is difficult since heavy metals may be present in a variety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forms. Recent advances in bioremediation of co-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have focussed on the use of metal-resistant bacteria (cell and gene bioaugmentation), treatment amendments, clay minerals and chelating agents to reduce bioavailabl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Phytoremediation has also shown promise as an emerging alternative clean-up technology for co-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However, despite various investigations, in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systems, demonstrating that metal toxicity hampers the biodegradation of the organic component, a paucity of information exists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Therefore,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chlorinated organics in co-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owing to metal toxicity and shed light on possibl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bioremediation of sites co-contaminated with 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and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13.
ABR反应器启动及颗粒污泥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百忍  牛仙 《广州化工》2011,39(23):43-4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缩短停留时间和提高污泥负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ABR反应器启动及颗粒污泥培养。研究了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讨论了颗粒污泥培养所需的技术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负荷为0.60 kgCOD/(kgVSS.d),上升流速为0.13 m/h,出水碱度为CaCO3 1 00...  相似文献   

14.
王洋  陈峰  王凡  何国富 《净水技术》2009,28(5):43-46
采用小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在常温下处理人工模拟废水,初始CODCr浓度为300mg/L,依次递增300mg/L以增加容积负荷,直至CODCr浓度为3000mg/L研究其运行状况。结果表明:好氧污泥与厌氧污泥颗粒混合接种可以使ABR反应器成功启动;处理CODCr浓度为300-600mg/L的废水时,出水可达到国家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处理CODCr浓度为2100-2700mg/L废水时,最高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接近二级排放标准。因此,利用ABR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废水或作为较高浓度城市生活废水的前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为活动和自然活动的影响下,海洋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急剧加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简要介绍PAHs的特点、来源、分布以及海洋中PAHs污染的基础上,论述了海洋中PAHs微生物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PAHs生物降解的途径和机制,归纳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PAHs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以及红树林在去除PAHs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海洋中PAHs的生物降解与修复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全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污染水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舍物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生物放大性以及生物毒性效应,有关全氟化合物环境行为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化学的热点。概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全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污染水平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全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多相厌氧(SMPA)理论认为,一个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微型生态系统的厌氧反应器,应能保证各类微生物的正常代谢,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高效顺畅。ABR几乎完美的实现了SMPA理论,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适于处理各种浓度的废水。  相似文献   

18.
印染废水厌氧水解过程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印染废水普遍存在的B/C较低、脱氮优质碳源不足等问题,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对印染废水厌氧水解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及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染色废水,最佳厌氧HRT为15 h,VFAs浓度可达到472.1 mg/L,乙酸浓度占VFAs浓度的86.5%,其中相对于低温,中温厌氧更易于VFAs的产生,但温度的改变对于VFAs的组分影响较小。对于前处理废水,最佳厌氧HRT为60 h,出水VFAs浓度可达到692.4 mg/L。合理浓度的VFAs产生可以为后续反硝化单元提供优质的碳源,为印染废水总氮的削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