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Fe-27.56Cr-23.10Co-0.94Si可加工永磁合金的不同磁场热处理工艺与磁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最佳磁场热处理可使磁性能达到:Br 12400;Hc 640Oe;(BH)max5.44×106G·Oe,不在磁场中热处理性能可达到:Br9200G;Hc640Oe;(BH)max 2.42×106G·Oe。在磁场热处理后,经40-50%模锻,其性能可达到:Br13800G;Hc690Oe;(BH)max5.7×10eG·Oe。不在磁场热处理后,经40-50%模锻,其性能可达到:Br13700G;Hc615Oe;(BH)max4.17×106G·Oe。文中研究了模锻加工性与工艺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经磁场热处理,而经冷变形也可改变单畴粒子形状和尺寸比,使磁性显著提高;简化了Fe-Cr-Co可加工永磁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利用金属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把合金制成单晶体或织构多晶体,用以提高磁性,已为大家所熟知的重要工艺手段。近年来新出现的Fe-Cr-Co可加工永磁合金不仅有较高的永磁特性,而且有良好的塑性,可进行冷轧和冷拔。研究冷轧板材中织构类型、性质、演变过程,可以深入地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在工作[1,2]中曾经把Fe-30Cr-23Co-1Si合金和Fe-30Cr-15Co合金制成单晶体。这两种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较低,磁场处理时合金内部析出粒子仅受外加磁场的影响,而与晶体取向无关。这些结果表明,Fe-Cr-Co永磁合金与铸造AlNiCo合金有很大的不同。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就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Fe-Cr-Co永磁合金国外的发展概况。在归纳该合金的特点,简述美、日、苏等国对Fe-Cr-Co永磁合金的研究历史和最新情况之后,着重介绍了日、美等国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分析了今后在研究、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可能趋势,提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快Fe-Cr-Co永磁的生产和推广应用,为我国永磁材料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对添加硅含量对铁铬钴合金磁性能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磁性能依赖于合金的成份,而最好的性能用Fe—28%Cr—23%Co—1%Si的合金可以获得。在低温下进行阶梯回火,这种合金的磁能积可达5.3MGOe。  相似文献   

5.
FeCrCo系永磁合金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高矫顽力、高磁能、可塑性变形的永磁合金,它通过Spinodal分解,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为互相间隔且弥散分布的α_1(铁磁性相)和α_1(弱磁性相)两相,形成单畴粒子而获得碰硬特性。本文应用新的理论对24%Co的FeCrCo系合金进行了研究。通过成分设计、合金化、加工和热处理工艺以及电镜和X光分析,探讨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合金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关系。从巳作的工作中可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6.
合金采用真空熔炼(等轴晶),在840℃左右下进行等温热磁处理,最后采用多级回火。用CC_2型测磁仪测试结果,Fe—Cr21%—Co15%—V3%—Ti1.5%合金的磁性如下:Br≈13000G,(B·H)max≈5MGOe,Hc≈500Oe;Fe—Cr21%—Co15%—V3%—W1%合金的磁性如下:Br≈13500G,(B·H)max≈4·7MGOe,Hc≈500Oe。此外,1.本系列合金的特点是固溶温度比较低(1000~1100℃),固溶后的冷速以空冷为好,这样,既可简化艺,又可以造成较大的磁体。2.为了探寻减低V含量的可能性,我们曾把合金中的V减为%不,结果也获得4.5MGOe的磁能积,但尚须增高矫顽力。3.含3%V的含金,其等处理温度比较敏感,士5℃之差就引起磁性的明显变化,而含10%V的合金,其温度敏感性要小些。4.固溶后金相观察表明:对含3%V或1%V的合金而言,不论采用水冷、空冷或炉冷,都为单一的a相。但对含1%W的合金而言,却不是单相,新棺什么相?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四、永磁体的稳定性问题我们知道,凡是需要磁场而又不用电源来产生磁场的仪器、仪表和其他技术装备中,都要使用永磁材料的。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希望永磁材料所产生的磁场不要变化或者少变化。否则,仪器、仪表和其他技术装备的精度就要减低,甚至失灵。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Fe-Cr-Co系变形永磁合金经过十多年的研制,在新的合金成份,如一系列低钴合金、新的工艺,如变形时效、以及磁性能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关于合金化学成份方面的研究,包括在Fe-Cr-Co三元系中Cr、Co含量的合适配比,以及添加各种有益的合金元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新的工艺中,无论是得到(B·H)_(max)=9.5MGOe的定向结晶铸造,或是得到(B·H)_(max)=9.8MGOe的变形时效工艺,都是通过对合金的  相似文献   

9.
Fe-Cr-Co合金是近10年来新出现的可加工永磁材料。这种合金的磁性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铸造AlNiCo5的水平。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够承受冷热塑性变形,通过压力加工可制成丝、管、带、棒等。 Fe-Cr-Co合金的磁硬化机理与铸造AlNiCo合金相似:在高温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相,快速淬火后形成过饱和固溶体,随后在640℃附近等温处理,发生α→α_1 α_2分解,α_1为富含FeCo的强磁性相,α_2为富含FeCr的弱磁性相,两相交替周期排列形成“调幅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合金元素Zr和Mn对可加工Sm-Co永磁合金组织定向的影响。实验发现:Zr易偏聚,严重影响组织定向的稳定性;Mn能消除Zr对组织定向的不利影响,形成稳定的层状定向组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微量合金元素 Zr 和 V 对可加工 RE-Co 永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联合添加微量 Zr 和 V 可使磁体在保持高 Br 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 H_(CB)。获得了(BH)_(max)(?)99kJ/m~3且可进行车削、钻孔和用内圆切割机切成厚为0.2mm 薄片的磁体。  相似文献   

12.
13.
降低Co含量,这是Fe-Cr—Co永磁合金日前研制的一个重要趋向。其意义不仅是节省金属Co,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合金的发展。15%Co合金的(BH)max值达到6.5MGOe,而以前含23%Co的合金的(BH)max值只有5.0MGOe。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有可能抑制有害的γ和σ相的形成,得到只有单一的α相的合金,这对改善工艺性能和磁性能都非常重要。为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对不同Cr、Co含量的配比,添加不同元素的合金进行试验。我们曾在工作中先后报导了几种Co含量为12~15%的合金,(BH)max值达到6.5~7.30MGOe。岩田在工作中也曾报导含12%Co的合金,(BH)max值达到7.20M  相似文献   

14.
20Co合金的热、冷加工性能良好,可轧出0.5mm薄带,拉拔出φ0.3mm细丝;同性永磁的(BH)_(max)2.0MGO左右,异性永磁的(BH)_(max)4.0MGO左右;几种永磁元件已在仪器、仪表上试用。  相似文献   

15.
16.
任伟强 《中国包装》1989,9(1):55-59
所谓包装薄膜的二次加工,指在印刷的(或未经印刷的)包装薄膜上涂底漆、粘胶剂、乳化剂、分散剂、热熔胶等,或者用复合或挤出涂布法再复上一层薄膜的加工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复合将不同单层薄膜的优点合而为一。经过二次加工的包装材料的重要特征是:水蒸汽和空气透过率比较低,保香和阻光性好,撕裂和穿孔强度高,此外,还可具有低温稳定性及热封性、机械适应性和优良的外观等。复合技术就是通过水溶性或溶剂型粘接剂、蜡、热熔胶、聚乙烯或无溶剂型固体粘接剂将两层或多层薄膜复合起来的方法。目前常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轴箱体在加改二次加工中,从装夹、定位、找正等方面分析,改变原有的定位找正方式。根据钢丝螺套结构,巧妙采用螺纹配合的辅助定位,达到快速定位,简单快捷,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二次加工脆性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强度汽车用钢板成形后出现的脆性现象,从脆性产生的原因和脆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测定其二次加工脆性的试验方法和评判指标,以及影响其测定结果的装置方面因素;相应开发了一种试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装置可以较好地用来测定薄钢板的二次加工脆性。  相似文献   

19.
我厂生产的油剂计量泵的泵体由前板、后板、中板和齿轮板组成,使用材料均为9Cr18钢。尤其齿轮板,它的厚度为1~2mm,形位公差的平面度、平行度均为0.002~0.003mm。热处理后硬度分别在HRC54~60之间,热处理制度采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200℃左右)。零件完工检验入库,在总装时发现零件产生变形,进行排油量试验时,由于渗漏达不到技术要求,或由于零件变形造成装配时尺寸干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网建设进程,智能变电站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地方,它凭借着占地空间小、功能齐全的显著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它和一次设备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保证了发电工作的稳步进行。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智能发电站,然而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工作也至关重要。本文先对二次设备进行概述,然后着重探讨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检修处理机制,最后具体分析了检修压板在检修处理机制中的应用,希望能促进智能变电站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