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故障现象 2000年8月13日,运行中的35kV南星线(非接地系统)户外电缆终端头突然冒烟起火,运行人员随即断开电源进行灭火。现场检查发现B相第三雨裙下有一绿豆大小的击穿点,周围有燃烧痕迹。将该相绝缘热缩管割开后,发现电缆半导体层末端附近交联聚乙烯绝缘表面有较大面积的树状放电痕迹。其中最显眼的是一窟窿状的炭化击穿点,已隐约可见电缆芯线与从接地钢铠到击穿点沿半导体层的一条贯穿性放电痕迹构成完整的放电通道。 相似文献
4.
5.
1事故概况
某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发生了一起35kV线路电缆终端烧毁事故。事发时,主控室的人员听到室外35kV设备区发出“砰”、“砰”的声响,立即到主控室外察看,发现35kV设备区有一条线路电缆B相终端冒火,即向调度汇报停电,通知检修人员处理。检修人员到现场对该电缆进行了查看,发现在伞裙中间部位有击穿的痕迹。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数据合格。 相似文献
6.
1.故障情况 2014年1月5日5:00,厂用电站值班人员发现,接地选线装置报警并显示35kV系统B相接地。装置同时显示,中性点接地电流为46A,中性点对地电压为22000V。2.检查处理和原因分析 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接地线路为1号主变35kV I线。随后,根据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倒闸操作,将35kV I线退出,对其做进一步检查。拆下电缆终端(电缆为YJV-35kV/1×185型,交联聚乙烯电缆,电缆终端为热缩套管终端),进行剖开检查。 相似文献
7.
8.
9.
对某风电场一起35 kV高压电缆故障进行故障录波和现场解剖分析,得到了产生故障的原因,为运行单位提供了处理意见,也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珠海电厂220 kV电缆GIS终端故障,对电缆终端进行解剖检查,并结合实验室进行的试验和微观分析的结果,对故障原因作出了分析,判断出电缆部件中没有导致电缆系统击穿的因素,电缆头安装工艺质量不佳和相关部件老化是故障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重视,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1事故现象
2010年8月14日12:02,某厂电气主控盘接连发出“35kV正二段接地”、“消弧线圈3动作”、“消弧线圈4动作”和“35kV故障录波器动作”等光字牌报警信号。经电气专业人员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某变电站一条YJLV22型、3×95mm2的35kV户外电缆先后两次发生污闪故障,故障点均位于采用热缩绝缘管的电缆终端处,且发生时间相隔仅半年。本文对这两起故障进行介绍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18.
针对一起发生在高速铁路专用220 kV输电线路上的电缆终端击穿事故,进行了故障电缆终端检查和事故原因分析,指出220 kV故障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的铅封施工工艺存在缺陷,直接降低了机械强度,引起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分离,最终导致电缆终端尾管与主绝缘击穿,提出类似电缆终端的铅封施工工艺进行隐患排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