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填海工程大厚度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000k N·m、6000k N·m和10000k N·m的高能级强夯现场试验,通过夯前、夯后现场超重动力触探试验、瑞雷波检测和夯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出不同夯击能下强夯的影响深度和地基加固效果。综合分析认为,3000k N·m夯击能影响深度约为6m,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 Pa;6000k N·m夯击能影响深度为6~9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 Pa;10000k N·m夯击能影响深度为9~12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 Pa。试验结果可为同类地区高能级强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底层强夯置换和顶层强夯半置换的分层强夯置换方法处理某1000万t/年炼油工程油罐地基,处理后,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底层和顶层强夯半置换效果进行了检测;除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手段外,顶层处理后,采用了静载试验测试地基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底层和顶层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岩土体工程特性得到了改善,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8000/12000k N·m强夯置换和底层5000k N·m强夯半置换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8m和5m。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黄泛区软弱夹层地层条件下强夯加固效果,采用4种不同的夯击能在鲁西黄泛平原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了强夯过程中软弱夹层的夯沉量、超孔隙水压力以及强夯前后地基承载力、土质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 h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90%;强夯加固效果显著,地基承载力最大可提高80%;选择单夯1 800 kN·m夯击能加固经济合理,夯后土体物理性质明显提高;对于黄泛区含有软弱夹层地层结构,可用超孔隙水压力为自重应力10%估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约为7 m;对比不同夯击能下Menard加固深度公式,在一般夯击能条件下,实际加固深度与Menard加固深度较为接近,在较大夯击能下,Menard公式并不适用;所得结论对该区域地基加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弱地基处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软弱地基处理的复杂性,采用夯前、夯后的瑞利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夯后的静载荷试验等方法,完成了3 000k N·m能级强夯加固处理效果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设计要求的处理后土体承载特性参数均达到了相应要求;由于基岩起伏的原因,夯后地基土均匀性较差;综合3种检测方法分析结果,可判断出3 000k 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约为4.0~6.0m。所得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滨海含软土夹层粉细砂地基高能级强夯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粉细砂场地地基常分布有软土夹层或淤泥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处理难度大。目前采用高能级强夯加固滨海粉细砂场地的工程案例较少。结合具体工程研究了某地下水位较高且含软土夹层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开展的5、8、12、15M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除5MN·m能级强夯试验区外,其余试验区均先采取高能级点夯加固深层土体,然后采用中等能级点夯加固夯点间土,最后利用低能级满夯加固地基浅层。对比分析了夯沉量和强夯前后的旁压、静力触探测试数据,发现夯击7~8击后夯沉量变化明显减小,每遍的单点夯击击数宜控制在8~9;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旁压模量和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均明显提升,高能级强夯能有效消除滨海粉细砂的液化势。试验场地内上述各个能级的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7.5、9、10.5、10m,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表征土体相对加固程度的提升系数沿深度大致呈直线下降。现场试验数据还表明,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距地表以下2.5m有助于提高加固效果;软土夹层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加固效果及限制有效加固深度的发展,因受软土夹层的影响,场地15MN·m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明显偏小。建议在级配不良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按照规范JGJ 79—2012中细颗粒土的标准来确定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强夯加固地基的模式。假设地基加固区体积与夯击次数及单击夯沉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对前人的强夯加固模式公式进行改进,得到实用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与加固范围的公式;通过8 000,12 000,15 000 kN.m三个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实例,建立干密度和单击夯沉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与检测结果相对比分析,计算的加固范围与设计值进行比较,验证改进后公式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某抛石填海场地进行了12000k N.m、8000k N.m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对比试验。试验过程中进行了隆起观测、分层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及振动衰减测试,试验完成后进行了夯后检测。通过夯后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检测得出,高能级强夯加固抛石填海地基处理效果良好。为高能级强夯的设计、施工、监测、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机场飞行区进行强夯加固浅层粉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等进行了监测,并在试验后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处理后消除了地层6 m深度范围内粉土地基的液化,同时改善了该范围内土层的工程性质。强夯前需采取降水措施,可有效避免出现夯坑内积水和场地局部液化现象,强夯加固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比较快。强夯施工间隔1 d后不同深度的超静孔隙水压消散比例都超过80%,间隔5 d后超静孔隙水压基本消散,点夯加满夯处理的加固效果整体上好于满夯,并且较小单击夯能和较多夯击次数的点夯施工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固效果,采用1 500 kN.m夯能点夯两遍和800 kN.m夯能满夯一遍的施工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碎石土回填地基采用高能级强夯技术的工程实例,得到了大量的静载试验、动力触探等现场实测数据,比较完整地反映了12000kN.m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分析比较了碎石填土地基夯前和夯后的土工性能指标、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研究表明,深度12m以内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均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为其它工程高能级强夯技术的施工、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沿海下卧软弱夹层、高地下水位的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个试验区的强夯系列试验与对比研究。试验区A:14000,10000和8000 kN.m能级单点夯试验;相同能级(6000 kN.m)、不同压强夯锤对比试验,即34 kPa(18 t),50 kPa(25 t)和90 kPa(46 t)夯锤单点夯。试验区B:12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试验区C:15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通过现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与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对同一能级强夯前后、不同能级夯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沿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上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及梅纳深度公式的修正系数,为同类地区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监测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底层强夯置换和顶层强夯半置换的分层强夯置换方法处理某1 000万t/年炼油工程油罐地基,处理后,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底层和顶层强夯半置换效果进行检测,顶层处理后,采用了静载试验测试地基承载特性底层和顶层强夯置换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岩土体工程特性得到了改善,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顶层8 000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均不小于6m。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山西建筑》2008,34(16):106-107
结合某地基强夯工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平板载荷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测试了夯击能,夯后时间对强夯强度和加固深度的影响,初步解释了有效加固深度的概念,提出了目前设计承载力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地基的加固效果,了解强夯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动应力分布规律,测定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用DH5939动态应变仪采集不同夯击能、不同击数、不同测点位置煤矸石地基中的动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夯击次数相同情况下,单击夯击能越大,夯沉量也越大。在强夯作用下,动应力主要为单一的波峰,没有明显的第二波峰,作用时间极短,动应力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明显小于衰减时间。沿夯锤不同深度的动应力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在同一深度,随着夯击能、夯击次数的增加,动应力也相应增加。另外,强夯后煤矸石地基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如压实度、黏聚力等较夯前有较大提高,夯击能越大,提高幅度越明显,夯击能相同时,距夯点位置越近,提高幅度越明显。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最佳夯击能约为3 000 kN•m,最佳夯击击数为7~9击。该成果不仅适用于强夯法处理煤矸石地基,对其他松散易碎介质如建筑渣土的强夯地基加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考虑长三角沿海地区吹填软基实际工程性质,采用新型集成管井降水联合强夯加固技术进行某滨海工业园区试验段软基处理。新型集成管井降水装置可增加主动降水能力,大大加快了孔隙水的排出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并可使超孔隙水压力降至负值,减小地基侧向位移。通过监测水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和沉降,及时了解加固效果,进一步探究加固机理。试验表明:第1,2遍点夯分别采用1 250k N·m和2 000k N·m的夯击能,夯击次数为2~3次,夯实效果最佳;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比较快,消散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第2遍强夯过后孙隙水压力消散速率比第1遍大。最后通过检测,地面以下5m深度地基得到充分加固,地基承载力达到100k Pa,完成了试验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回填土地基上国内首次实施18 000 kN·m高能级强夯法加固地基,并分别应用平板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瑞利波试验方法对高能级强夯处理地基进行效果检验及分析,得到了碎石回填土地基上18 000 kN·m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等检测效果,有效加固深度为15.5 m,地基承载力为290 kPa,若用Menard公式计算,其修正系数为0.37,为18 000 kN·m高能级强夯法的参数设计、施工工艺和工程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哥拉罗安达省南部Kilamba Kiaxi区某一营地Quelo砂地层进行低能级(1000kN·m、2000kN·m)强夯加固处理,在场地内分别开展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及平板载荷试验等原位试验,并结合其它场地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对罗安达Quelo砂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变化对罗安达Quelo砂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天然条件下,当含水率大于4%时,罗安达Quelo砂地基承载力随着含水率的增高而显著降低;强夯法处理罗安达Quelo砂地基效果明显,夯后地基承载力至少是夯前的5倍,夯后浸水条件下,承载力较夯前提高4~11倍;罗安达Quelo砂力学性质对水极其敏感,地基基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含水率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种夯击能下不同夯点间距和土石比的组合,设置6个试验区,对土石混合填方地基进行强夯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施工监测数据,采用动力触探和平板荷载试验检验了强夯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填料夯坑周围变形以隆起为主,而土石比对夯坑周边变形影响不明显;强夯后的土石混合填方地基,动力触探击数得到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强夯法加固碎石填土地基的夯后效果检验是比较困难的。 攀枝花市某工业厂房用单击为3200KN·m的夯击能、强夯加固平均厚度达15m的碎石填土地基的效果检验,是以120kg重型动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浅层和深层)为主要手段的。该工程深层地基土静载荷试验在井模中进行。井模设计按沉井的设计方法进行。为了防止逐段施工的井模下滑,井模制成如图所示的?型。  相似文献   

19.
对黄土塬某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通过探井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3种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和研究,得出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后消除湿陷性效果显著,地基土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单点夯击试验、群点夯击试验,总结确定25 000 k N·m超高能级强夯的施工参数,通过不同的强夯能级组合及振动碾压,实现超厚碎石土地基的有效加固,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形成成熟的沿海回填超厚碎石土地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