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贾晨  陈博  王迪  杨宝伟 《吉林电力》2013,41(4):17-20
分析了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高压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用交流耐压试验方法替代直流耐压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在深入研究交流耐压试验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变频谐振系统进行XLPE绝缘高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特别指出,在城网中大量存在的新、旧电缆相结合的耐压试验时,应严格执行Q/GDW168—200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以保证电缆安全。  相似文献   

2.
黄永祥 《高电压技术》2001,27(Z1):36,39-39
探讨了 110 k V交联聚乙烯电缆交流试验有关规程中关于直流耐压试验的规定 ,介绍了苏州供电局交接试验的实施情况。电缆的试验及运行记录表明 ,其交接试验中直流耐压试验不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交流耐压试验中采用施加正常系统相对地电压 2 4h的方法是简易可行的 ,必须检测电缆屏蔽层的对地绝缘电阻。  相似文献   

3.
《电世界》2015,(8)
<正>1存在的问题DL/T 596—200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给出了额定电压3.6 k V和7.2 k V开关设备1 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5 k V和32 k V。依据该标准"非标准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的相邻电压等级按插入法计算"的规定,我公司对6 k V额定工作电压下,真空断路器断口1 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计  相似文献   

4.
高压交联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对交联聚乙烯电缆做直流耐压试验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讨论了 110 k V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方法 ,介绍了用变频谐振装置在山东电网做 110 k V交联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从工程实际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现有耐压试验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检测效果、理论研究成果、试验设备能力、工程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采用混联方式实现长距离500 k V电缆线路工程变频耐压试验的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变频谐振耐压过程中同步开展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的方法,可满足500 k V长距离交联电缆线路耐压过程中的局部放电分布式同步检测。在北京海淀500 k V电缆工程中,实施完成了世界上首次1.7 U_0/60 min条件下500 k V长距离交联电缆线路变频谐振耐压与分布式局部放电同步检测的现场试验应用,有效地支撑了海淀500 k V电缆线路的交接试验。  相似文献   

6.
《电线电缆》2017,(2):41-46
针对封闭式变电站中高压电缆在进行交流耐压同步局部放电测量试验时,试验引线通道紧张,无法安全连接试验设备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高压电缆交流耐压同步局放测量的试验引线系统。采用理论计算、仿真分析与试验的方式,开发一种小型化、轻量化、整体预制与多次重复插拔式的220 k V高压电缆试验终端,以及能够实现柔性化、轻量化、多次重复收放的220 k V试验电缆。并在南京地区某220 k V电缆线路工程交接试验中进行了现场的应用验证,为开展高效安全的高压电缆交接试验,提高试验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20 k V电缆的现场耐压方案的比较和计算分析,最终采用变频谐振的耐压方式,而且利用该试验设备的自身特点选取了串联谐振并联补偿的方法,通过多个电抗器的串、并联组合增加了试验设备的灵活性。通过该试验的开展,云网首次完成了220 k V长距离电缆的现场交流耐压试验,证实了采用并联补偿、串联谐振的试验方法对电缆进行交流耐压是可行有效,试验方法和结果对今后相关试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电缆投运后的安全可靠运行,需现场进行交流耐压验收试验。以两条220 k V超长交联聚乙烯电缆为试验实例,分析计算了耐压方案;试验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系统损耗,提高试验回路品质因素;分析了系统品质因素的影响因素,考察了系统能量损耗情况。现场试验表明,串并联混合谐振的试验方法对超长电缆进行交流耐压是可行的,电抗器温升对系统品质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荆门特高压站1号主变1 000 k V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直流参考电压及泄漏电流试验时,发现A相最下一节避雷器0.75倍直流8 m 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I0.75U8m A实测值比初值(以出厂值作为初值)大了约42%,超出《GB/Z 24846-20091 000 k V交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为了查找原因,对该节避雷器进行了诊断性试验分析。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该节避雷器符合规程要求,并建议试验结果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GDW 322-20091 000 k V交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110 k V电力电缆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其本体及附件进行耐压试验,对电缆回路升压至128 k V,保持60 m i n,电力电缆电压不下降,耐压试验合格,之后可投入运行.在某电力工程中,在对110 k V电缆进行耐压试验时,当升压至128 k V,经过15 min后,电压降至零.随即对该条电力电缆线路进行故障排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国家标准GB50150-2006《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第18章电力电缆线路关于1.8/3 kV-26/35kV交联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规程内容在国内配电交联电力电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订版建议稿。  相似文献   

12.
张诚 《电世界》2005,46(4):15-15
根据DI/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交联聚乙烯电缆主绝缘直流耐压试验只适用于新制作终端头或接头,运行中的电缆不做直流耐压试验而是采用如下试验方法:(1)电缆主绝缘绝缘电阻试验;(2)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3)电缆内衬层绝缘电阻试验;(4)测试铜屏蔽层直流电阻和导体直流电阻之比。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1000 k V"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苏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管廊工程将采用6 km长,1100 k V GIL设备,文中梳理了特高压GIL现场耐压试验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分析了GIL常见故障类型,针对GIL设备中常见的自由金属颗粒和尖刺缺陷进行了电场仿真,并对GIL的冲击耐压进行了过电压仿真,最后对特高压GIL的现场耐压试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 电力电缆 1.1 关于直流耐压试验(《规程表26、表24序号5) 规程中规定对充油电缆和橡塑电缆的主绝缘在投后一般不作直流耐压试验,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此项试验。这是因为对充油电缆线路而言,外力破坏可通过对外护套的绝缘电阻和对油压进行监视,绝缘老化则可通过油性能变化进行监视。因此无必要再作直流耐压。  相似文献   

15.
台山核电1号主发电机在东方电机厂进行定子下线后,在104k V直流耐压试验时,绕组端部相间引线绝缘发生放电,虽经修复及临时绝缘加固处理,仍未能通过试验。综合考虑1号机生产进度及绝缘安全性,确定加固绝缘,并通过1.5Un(40.5k V)交流耐压试验,以满足型式试验对绝缘耐压考核的要求,将端部绝缘修复及104k V直流耐压试验调整至型式试验结束后处理。修复完成的端部绝缘,顺利通过了104k V直流耐压试验及55k V交流出厂耐压试验考核,验证了定子的绝缘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通过介绍台山1750MW发电机的端部结构及绝缘操作工艺探讨耐压试验产生放电的原因,并制定最终的绝缘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瑞 《江苏电器》2021,(2):71-73
2020年3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 B/T 3906—2020《3.6 k V~40.5 k 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简称新标准)代替标准G B/T 3906—2006《3.6 k V~40.5 k 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简称旧标准),定于2020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黄永祥 《高电压技术》2001,27(B07):36-36,39
探讨了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交流试验有关规程中关于直流耐压的规定,介绍了苏州供电局交接试验的实施情况。电缆的试验及运行记录表明,其交接试验中直流耐压试验不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交流耐试验中采用施加正常系统相对地电压24h的方法是简易可行的,必须检测电缆蔽层的对地绝缘电阻。  相似文献   

18.
正1现场情况某电力公司对新建110 k V的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升到接近耐压标准时,耐压机突然跳闸,造成300 k V调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装置控制台烧坏,不仅经济损失较大,且延误了变电站的投产运行。2原因分析生产耐压装置的厂家带来设备进行试验。为防止突然放电,缓慢升压,同时观察电流表的变化,顺利通过了标准的交流耐压试验,说明GIS本身不  相似文献   

19.
《电世界》2015,(7)
<正>爱迪生照明协会标准AEIC CS7—1998《额定电压69 k V~138 k 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规范》明确指出:金属套应属于挤制铅套或焊接铜、铝及合金护套工艺。规范中没有提及要求挤包的铝套电缆。1992年,山东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在64 k V/110 k V~127 k V/220 k 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加工过程中首次引进了氩弧焊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本文对轧纹铝护套中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信箱     
《电世界》2015,(12)
<正>10 k 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顾建华问万善良答问某工程由一路35 k V电源供电。主变(35k V/10 k V,20 MVA)10 k V侧主要带10台配变(10k V/0.4 k V),设备全部安装在地下。10 k V馈线电缆总长不到2 km,接地电容电流按1 A/km计算。请问10 k V系统是否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另外,想在每根10 k V电缆上均装上零序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