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数字化领域的进步日益开始展露头角。教育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管理、农业数字化等诸多发展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已逐渐形成社会中发展的主流。加之以现价段党中央领导对于数字化建设工程的大力支持,使得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取得了喜人的效果,数字化技术已达到世界发展潮流中较为领先的国际化水平。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以科技为主要推动力,数字信息化建设发展必定能够在我国更多行业领域中成为主导。本文就现阶段我国数字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发展实际提出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业界动态     
863计划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进程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是我国“十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自实施一年多来,已初步形成了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我国由粗放、经验型的传统农业向精准、数字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专项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数字化的需求,优先选择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应用前景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进行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专项实施以来,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系统…  相似文献   

3.
《传感器世界》2005,11(7):37-37
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是我国“十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自实施一年多来,已初步形成了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我国由粗放、经验型的传统农业向精准、数字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更是数字中国落地的重要支撑。我国乡村发展具有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也在全国一盘棋战略布局中承载着独特的发展使命。围绕扩大内需、加快要素流动、顺畅国内大循环的紧迫需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已迫在眉睫。数字城市在发展环境、核心技术、市场空间和监管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成为数字乡村发展的核心引领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信息化为契机,目前我国农业领域正掀起数字技术应用新浪潮,其中依托数据支撑平台提供的定量分析指导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农业,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据北京市农委(城乡)信息中心主任曹四发介绍,《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将“221行动计划”作为“十一五”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技术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融合文化与艺术,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娱乐、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为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者坚实的技术支持,而数字媒体产业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7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章简单阐述了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井详细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RFID定位、传感与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的研发。这些技术已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数字社区、电子物业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数字农业、防灾减灾、报警应急系统等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科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  相似文献   

9.
引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经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的动能,也带来了新的治理问题。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发展,这其中由以VR和AR技术为最.VRAR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艺术创作领域不断扩大,数字媒体的发展也逐渐与这种新技术不断融合.该文章简单介绍了VR和AR技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形式、影视制作、游戏设计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法学、计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数字法学等概念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被相继提出。其中,数字法学未体现对某一法律部门的偏好,为从公私两个维度观察我国近十年的数字法治进展提供可能。在公法层面,我国的数据安全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以分类分级监管和安全审查制度为代表的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仍需在安全和发展间不断保持平衡。在私法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与数字身份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对既有的主体制度造成冲击,而智能合约是否属于合同等问题还未有定论,新兴权利中有关企业数据权属的研究虽然数量不少,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数字作品(图象、视频、音频等)纷纷以网络形式发表,而版权保护则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数字水印是实现版权保护的有效办法,因此它已成为当今多媒体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也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入与应用,我国农业发展机制面临着改革与转变。当前,积极依托于网络技术,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网络时代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了网络时代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农业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RFID定位、传感与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的研发。这些技术已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数字社区、电子物业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数字农业、防灾减灾、报警应急系统等领域获得应用。公司具有一批高学历的计算机网络、3S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人员,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省部重点科研项目,获得过20多项省部科技进步奖证书。  相似文献   

15.
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大决策之一,也是搞好“三农”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建设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建设农村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有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协助美丽乡村建设。本文旨在探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应用,我们迎来了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已深刻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数字生活已然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商品条码与数字经济接轨,是将商品信息转化为数字资源的有效手段;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管理,优化了供应链全渠道数字化,也提高了市场运作效率和国际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已普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军事、医学、建筑、农业、商业和教育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研究,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熟,能应用到更多领域。农业工程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在农学研究、精确农业以及农业工程等多个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分析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概念、组成部分以及与其他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探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学研究领域和农机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现阶段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机工程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倩瑞 《软件》2022,(8):116-118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农业技术方面,还能够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促使农业发展理念得到全面更新。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领域的影响,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策略,以及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时代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领域逐渐应用物联网技术,且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农业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物联网技术为农业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可以利用物理网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全方位分析农业生产识别的信息要素,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基于此,详细分析了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数字乡村是弥合城乡差距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正射影像及其经纬度信息,在利用Photoscan与ArcMap等软件进行拼接并制作出正射实景地图的基础上,构建分辨率达到厘米级的乡村数字地图,并进一步搭建集地理信息与数字资源于一体的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以福建省东山县樟塘村为例,探索此类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案,并开发了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浏览器等移动端程序扫码访问的"数字樟塘"微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