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李红斌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3):69-71,73
针对IPv4的一些问题和Internet的要求,IPv6协议提供了新的机制,从而解决移动性,安全性,多媒体传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志凌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22-23,19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阐述了IPv6产生的原因,分析了IPv6应用在互联网中的优势,研究了从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原理。重点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的三种主要技术,以便这三种技术能为从IPv4向IPv6过渡阶段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根据IPv6技术研究的深入,对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过渡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IPv4向IPv6过渡技术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如何渐进的、无伤害的由IPv4过渡到IPv6是当前Internet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现存的过渡策略做了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IPv6与IPv4互通技术出现的背景及现状,介绍了IPv4 to IPv6过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隧道代理的方法,实现了IPv6与IPv4互通. 相似文献
7.
IPv6过渡技术的改进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IPv5地址前缀的利用率,通过对现有过渡技术NAT-PT的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过渡技术AFT。通过引入IVI地址格式表DNS64地址格式,结合无状态和有状态转换机制,通过不同的配置模型,具体给出AFT技术的实现方法和步骤.该技术可成功实现IPv4和IPv6数据包的相互转换,从而提高地址转换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宽带为主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匮乏的问题日益明显。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如何在目前的中国电信网络中通过建设IPv4/IPv6双栈的模式,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并最终实现IPv6在电信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IPv6校园网的建设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IPv4校园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建设。因此,IPv6校园网的规划、配置和建设方案就需要依据不同高校的网络状况和不同的实现技术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校园网IPv4到IPv6过渡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校园网从IPv4向IPv6的过渡,首先分析了目前可用的几种主要过渡技术,然后根据现有校园网的软、硬件环境,设计了符合校园网实际情况的几种过渡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田鹏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5):70-72
探讨了在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过程中,通过隧道技术,实现两种网络协议在同一物理网络中实现协同工作,进而实现v4,v6资源互访,扩充网络用户资源,扩大网络带宽,分散带宽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IPv4向IPv6过渡,需要解决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为实现通过IPv6连接IPv4孤岛,利用IPv6高带宽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UDP协议的处理简单、处理开销小的IPv4 over IPv6隧道过渡方案BoIP。描述BoIP工作原理和具体实现,实验床测试结果表明,BoIP可以实现两个IPv4局域网通过IPv6网络透明连接。 相似文献
13.
汤俊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15(3):30-32
研究了下一代IP协议IPv6的地址编码技术,并讨论了IPv6中的安全协议、IPv4向IPv6过渡方式、对多媒体和实时业务支持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IPv4局限性入手,讨论了如何平稳的从现有的IPv4网络结构过渡到IPv6网络的策略.重点介绍了三种基本技术: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并对三种技术做出了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6PE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IPv6网络和IPv4网络间隧道的建立过程、IPv6数据分组通过IPv4网络隧道的封装解封过程,通过MP-BGP实现了IPv6路由和IPv6MPLS标签跨IPv4网络的发布,通过6PE技术设计出了校园网IPv4向IPv6网络过渡的方案,并给出了设备的关键配置步骤,利用现有的IPv4/MPLS网络,通过升级少量网络设备,实现了IPv4向IPv6网络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6.
IPv6比IPv4具有明显的先进性,IPv4到IPv6过渡是当前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从IPv4升级到IPv6是不可能的.因此,IPv4向IPv6的过渡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要实现平稳过渡就得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网络环境选用最适合的过渡策略.文中分析了IPv6的发展过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如何选取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