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纯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用求取最佳传热有效度和传热单元数之方法,得出了最大经济效益下换热器最合理的换热面积以及顺流、逆流和叉流等情况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中表征整体特性和反映微观行为的各项传热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几种典型的结构型式作了分析。这些参数的平均方法和分析对所有管壳式结构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特种油气藏》2004,11(6):105-107
通过对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分析,说明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因素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和提高管壳式换热器性能的途径,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管数的计算机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布管管数的计算是比较麻烦的,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管数来。  相似文献   

6.
7.
板式换热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遗传算法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 ,给出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遗传算法计算方法和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 ,采用遗传算法的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比传统方法的优化设计更准确、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简介了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Tinker模型及Bell-Delaware方法 ̄[1,2],讨论了换热器结构性能优化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3],编制了计算程序。为工厂分别优化设计了无相变气—水换热器和有相变汽—水加热器。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管壳式换热器,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重量减轻了20%~30%,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工艺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在2 0世纪经历了 5 0年代的Kern法、6 0年代的Bell Delaware法和 70年代的流路分析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应是 2 1世纪的主要设计方法。对目前设计仍然存在的诸如多相流设计、传热强化、流体诱导的振动、防垢和除垢、高粘流体设计、物性数据库的完善、换热器中流动及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生产中所用换热器的种类很多,其中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因其操作弹性大,结构坚固,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而且可供选择的结构材料范围广,适用性较强等原因,故它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据资料表明,所有换热设备中,管壳式占整个换热器投资的50%~70%[1]。但它与一些新型高效紧凑型换热器相比,有换热效率低、设备结构不紧凑和金属消耗量大等缺点。因此,如何发挥这种换热器的优势,而又克服其缺点,是众多研究者的一个研究课题,即在换热器的设计和操作中,如何提高设备的换热能力、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转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管壳式换热器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机理,结合实例,利用HTFS专业软件对换热器进行了振动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力学原理 ,对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地脚螺栓进行了受力分析 ,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管壳式换热器是理论研究水平最高、设计技术最完善、标准化和规范化历史最悠久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最早的换热设备。本文简述了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和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流程,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Tasc+程序进行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通过设计实例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算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和基本设计原则,并用HTFS-TASC计算软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管壳程流体流径、流体流速、流体许用压力降、换热终温等的选用要点,从而设计出合理经济的换热器。  相似文献   

17.
结合管壳式换热器Tinker壳程流体流动模型的分析,介绍了影响换热器传热效率的一些壳程结构设计因素,文中详尽地介绍了防短路结构、进出口结构、换热器壳侧纵向隔板等方面对传热效果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对弓形折流板、折流杆以及螺旋板等常用壳程强化传热结构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几种壳程结构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基于传热系数的管壳式换热器在线能效监测技术,阐述了换热器传热系数计算原理及能效评级方法,介绍了能效测试中传感器安装方式、监测流程、能效在线监测系统和能效离线计算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顺流及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计算模型考虑了壳侧流动不均匀性、流体轴向扩散效应及固壁轴向导热对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隐式差分格式进行计算,研究了当进口流量及温度同时发生扰动时换热器温度等参数的动态响应以及换热器壁面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对其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比热容能够增加温度响应的上升时间,增大换热器壁面的导热系数能够提高管侧出口的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容易被设计者忽略的几个问题,设计者在换热器设计中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并要正确运用SW6计算软件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