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北方某城市200 t/d污泥集中处置项目进行模拟工业化生产的试验研究,以探索污泥深度脱水协同生活垃圾焚烧相关工艺条件及其稳定性。考察了不同工况下污泥脱水速率、泥饼含水率、低位热值以及冬季严寒环境下脱水泥饼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使用厢式隔膜压滤机,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石灰作为调理剂,通过调整药剂投加比例,在PAC投加量为污泥干基的5%~7%、石灰投加量为污泥干基的10%~20%的情况下,经厢式隔膜压滤机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44. 0%~58. 5%,低位热值为3. 25~4. 22 MJ/kg,脱水周期为2. 6~4 h,化学调理药剂成本为37~57元/t(含水率约为80%),泥饼低位热值可以满足垃圾焚烧炉入炉要求;泥饼在有条件储存或晾晒时可显著降低含水率,提高低位热值。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螺旋压榨式脱水机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为97.9%的消化污泥,在絮凝剂投配率为0.51%、螺杆转速为0.25 r/min的条件下,脱水后泥饼含水率最低可达70.3%、固形物回收率为98.89%、污泥处理量为24.84 kg/h;对于含水率为99.7%的剩余污泥,在絮凝剂投配率为0.94%、螺杆转速为0.75 r/min的条件下,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为82.5%、固形物回收率为92.46%、污泥处理量为8.64 kg/h.螺旋压榨式脱水机对污泥的处理效果较带式脱水机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沥浸微生物对浓缩污泥与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同时采用厢式压滤机在0.35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生物沥浸前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浓缩污泥与稀释后的脱水污泥的CST值可分别降至11.8、14.6 s;沥浸结束后静置24 h,上清液所占比例分别从原来的12.5%、24%升至31%、42%,两种污泥中Zn的溶出率分别为66.65%、59.13%,Cu的溶出率分别为13.31%、23.55%。对浓缩污泥直接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高达75%;加PAM调理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达68%;而经生物沥浸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8%。可见,在相同脱水条件下,生物沥浸法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要优于PAM。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高效廉价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方法,即采用碱改性煤渣预调理污泥,并通过中试考察了调理后污泥在叠螺式脱水机与新型板框式压滤机组合脱水工艺中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与原煤渣相比,碱改性后的煤渣比表面积增加,吸附活性增强,经其调理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增强。在24 g/L的碱改性煤渣投量下,污泥比阻由7.9×10~(12)m/kg降到3.72×10~(12)m/kg,泥饼含水率由98.5%降到63.2%,并且采用多次等量投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降低污泥比阻,提高脱水效果。在脱水过程中,碱改性煤渣不仅能够作为吸附调理剂,也能起到增强骨架结构的作用,使得新形成的污泥絮体强度增加,在脱水挤压下不会由于剪切力而破碎,从而强化污泥脱水效果,同时煤渣这种固体废弃物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污泥比阻、泥饼含水率、沉降性能和絮体形态等指标的观测,考察了壳聚糖和溶菌酶联用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和溶菌酶联用时,以先投加壳聚糖后投加溶菌酶的联用效果最好;壳聚糖和溶菌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01和0.10 g/g TS,在此条件下,与壳聚糖单独调理相比,联用调理可将泥饼含水率进一步降低约7%,比阻降低约20%。通过对比调理前后的污泥显微照片和二维分形维数发现,联用调理后的污泥絮体变得大而密实,表面和内部结合水被释放,从而有效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污泥比阻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脱水率、泥饼含水率及过滤时间因素,研究使用壳聚糖与硅藻土对污泥单独调理的最佳条件及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并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先投加0.5g/g硅藻土调理污泥,再投加5 mg/g壳聚糖以30r/min搅拌反应150s,污泥比阻下降了95.43%,脱水率上升至91.02%,泥饼含水率降至83.13%,过滤时间降至29.5s。壳聚糖与硅藻土联合调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壳聚糖或硅藻土单独调理的效果,且其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综合性能的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各净水药剂间关联性,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液体)、臭氧、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投加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药剂成本。生产运行表明,预臭氧最佳投加量为0. 5~0. 7 mg/L,可显著提高絮凝效果,使PAC投加量降低20. 7%;在控制PAC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平衡池污泥浓度(最佳3%),可减少58. 9%的PAM投加量。降低2种药剂的使用量并控制泥饼含水率后,污泥运输量减少了54%,大大降低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污泥焚烧处置的难点在于如何降低污泥含水率和提高泥饼热值。为此,采用竹粉作为骨架构建体替代石灰,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Fe Cl3为协同化学药剂调理污泥。通过测定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及滤饼的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等,探讨竹粉及协同化学药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粉主要发挥骨架构建体作用,在30%的最佳投加量条件下,可使污泥的压缩系数降低24.6%;相比石灰调理,泥饼的有机物含量从44.9%提高到65.6%,适宜污泥焚烧处置;竹粉协同化学药剂调理污泥时,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和泥饼含水率均明显降低。基于中试结果和运行成本分析,认为竹粉作为骨架构建体调理污泥的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以垃圾渗滤液为代表的高浓度氨氮废水与市政污泥的处理,可以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产生的磷酸铵镁沉淀应用于污泥深度脱水。以深圳某污水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板框压滤机中试发现,磷酸铵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泥脱水效果,仅以污泥干质量3%的磷酸铵镁作为深度脱水药剂,压滤后泥饼含水率可以降至66%~70%。污泥深度脱水药剂中磷酸铵镁的投加有利于脱水后泥饼的后续堆肥应用,同时也解决了MAP法产生的磷酸铵镁沉淀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稻壳粉作为骨架构建体替代无机调理剂(生石灰),通过测定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Zeta电位及滤饼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滤液水质指标,探讨稻壳粉及其协同聚丙烯酰胺和Fe Cl3对污泥脱水性能及脱水液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粉作为骨架构建体能够降低污泥的可压缩性,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降低污泥泥饼含水率,并且投加量为30%时效果最好。当稻壳粉协同聚丙烯酰胺和Fe Cl3的投加量分别为0.07%和7%时,可以明显降低污泥毛细吸水时间、污泥比阻和污泥泥饼含水率。同时,稻壳粉调理污泥能显著改善脱水液水质、降低COD和氨氮值,从而减轻污水厂的运行负担。对比运行效果和经济成本发现,稻壳粉可以取代生石灰作为污泥调理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找出描述离心脱水的两个重要运行参数,分离因素(z)和离心时间(t),确定压实性指标为z~(1.5)t,并建立了此指标与离心后污泥饼浓度之间的关系式s=c十alogz~(1.5)t。用它可预测原型离心机可能达到的污泥饼浓度和合理选择原型离心机以及评价污泥离心脱水性能。试验还表明,离心机与其它脱水机种相比可少投加调理剂进行脱水工序。  相似文献   

12.
东莞运河樟村水质净化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污染河道水质净化厂,其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工艺.一期工程于2004年春季投入生产运行后,污泥处理系统存在浓缩池浓缩效果不佳、浓缩池未设计放空系统、污泥脱水机脱水能力不足、泥饼含水率不能达标和污泥脱水机房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增加浓缩池加药和放空系统、增加机械浓缩机和离心脱水机系统以及增加脱水机房除臭系统等技改方案.2005年-2006年实施改造后,有效解决了污泥处理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和泥饼含水率不能达标等问题,改善了厂区员工的生产操作环境和厂区环境,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合肥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药剂改性+厢式压滤脱水工艺,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压榨压力、药剂种类和投加量、进泥浓度等因素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该厂污泥压滤后含水率达到55%的最佳药耗为3%的Fe Cl_3+25%的Ca(OH)_2(药剂投加量以干泥计),此时药剂成本为53元/t(以含水率为80%的污泥计);使污泥压滤后含水率达到60%的最佳药耗为3%的Fe Cl_3+20%的Ca(OH)_2,此时药剂成本为46元/t。与无机絮凝剂调理相比,采用有机絮凝剂调理时,压滤机单位过滤面积的污泥产量更大,但泥饼含水率及药剂成本更高。另外,在有机絮凝剂调理前,适当降低原泥含水率,有利于提高进料速度、缩短运行周期、提高厢式压滤机的污泥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泥饼含水率为78%左右,不能达到设计值(65%),为了分析其原因,对污泥的脱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较差,且使用的是板框压滤机与PAM调理剂,使泥饼含水率降至65%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据该厂目前的运行状况及今后污泥的出路,泥饼含水率设定为75%左右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灰、聚合硫酸铁(PF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等对污水厂浓缩池污泥进行化学调理,然后采用板框压滤设备进行强化脱水,考察了不同药剂对污泥的调理效果。结果表明:当Ca O和PFS投加量分别为污泥干基的14%和7%,即按2∶1的比例进行复合调理时,污泥脱水效果最理想,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9.0%;阳离子PAM虽然对污泥脱水的强化作用不明显,但是合理的投加可大大缩短板框压滤设备的进泥时间,提高压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结合厦门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的应用情况,考察了预浓缩—FeC l3和CaO调质—高压隔膜厢式压滤机对污泥的深度脱水效果,并研究了泥饼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污泥经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60%,自然放置7 d后,含水率可进一步降至45%左右,满足填埋的要求,另外还可用于制砖和作园林绿化的土壤基质,也可作焚烧处置。污泥深度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滤液可循环利用,回流至进水处时,对出水水质影响很小,且可为脱氮过程提供碳源和碱度;回流至重力浓缩池时,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提高脱水效率。与传统污泥脱水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离心脱水工艺,2002年6月投入生产运行。随着水量和泥量的增加,污泥处理系统存在进料泵输送能力偏小、脱水机污泥处理能力不足、脱水机易堵塞、转鼓磨损严重、泥饼输送机能力偏小和故障多等问题,为此提出更换进料泵、改造离心脱水机和更换泥饼输送机的技术改造方案。2008年—2009年实施改造后,有效解决了污泥处理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低成本投入下,总体污泥处理能力提高30%以上,基本满足日常正常生产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18.
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工艺在板框压滤机的基础上增加抽真空和加热系统,可在一套设备内完成压滤脱水和热干化的过程,使污泥含水率从97%降至30%~40%。污泥在主机内完成传统板框压滤过程后,根据水沸点随压强减小而降低的原理,利用真空系统降低腔室内气压,使泥饼中水的沸点降低;同时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加热污泥,使水分沸腾汽化并抽出。新塘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10~4m~3/d,设计最大湿泥量为400 m~3/d(含水率为97%),采用该工艺实现了污泥减量,出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污泥,考察了温度和污泥种类对出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进泥、分段运行的方式下,初沉污泥经高温和中温消化后比阻值都有小幅降低,二沉污泥和混合污泥在高温条件下的比阻值增加较多,而在中温条件下比阻值降低;稳定运行阶段,在间歇进泥、间歇排水和排泥的条件下进行中温消化后,初沉污泥、二沉污泥和混合污泥的比阻分别下降了(3.3%~6.9%)、(48.0%~60.9%)和(27.5%~60.0%),表明二沉污泥和混合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二期工程离心脱水系统的工艺设计、设备参数和进泥参数校正情况,并以实际调试为依据,对影响离心脱水机出泥含水率的几个重要因子(药剂投加量、污泥进泥量、稀释水、主机转速)进行试验分析,同时进行离心机恒扭矩试验,得出恒扭矩设置数值和最佳辅机扭矩目标值,最终确定该型号离心脱水机的运行区间;在该运行区间内进行168 h性能考核试验,最终得出最佳运行参数和运行结果,对类似大型污泥脱水系统工艺运行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