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H800×300规格轧制时间长,轧制负荷大,成材率指标偏低,进行了孔型修改。通过将粗轧机原来的立轧+平轧孔型,改为全平轧孔型,有效的降低了轧制负荷,减少了轧制时间,成材率指标由88.5%提升至92.64%。  相似文献   

2.
针对热连轧纯钛卷时影响成材率的精轧翘头问题,利用有限元法研究轧制变形区的金属流动状况,发现纯钛精轧变形区的金属流动呈"w"型,与20钢轧制变形区的"c"型金属流动不同,表明普通碳钢的头部翘曲控制工艺不能完全适合纯钛卷轧制。分析了上下工作辊直径差、轧件上下表面温度差、道次压下率、氧化皮厚度、摩擦系数等对头部翘曲的影响规律,确定出轧件表面温差和摩擦系数不同是影响精轧翘头的显著因素。从温度控制角度出发制定了控制纯钛卷精轧头部翘曲的工艺措施,有效解决了钛卷精轧翘头问题,对于减少精轧切头损失、提高产品成材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中厚板成材率,改善钢板板形,减少中厚板的切边、切头、切尾量,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 m宽厚板厂在传统的立辊轧制工艺基础上成功开发并应用了立辊轧制新工艺,在展宽阶段及精轧阶段均使用立辊分别对板坯头尾和边部进行修正轧制,在最后一个偶数道次进行定宽轧制,并投入立辊短行程功能。新工艺和相应控制在PLC程序中编程实现,有效改善了板形,减少了切损,明显提高了钢板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4.
吴建峰  王国栋 《钢铁》2008,43(8):44-0
  短行程控制是热轧粗轧调宽过程中改善带钢端部形状、减少成材率损失的主要方法,而宝钢某热轧机组采用的传统的折线式短行程控制效果较差。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立轧/平轧三维热应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粗轧机组轧制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模拟,模拟结果得到实物验证。根据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带钢头尾失宽曲线,运用多项式插值原理,建立了短行程多项式模型,实际使用后提高了轧线成材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终轧、终冷温度条件下X65/X70中厚板管线钢的板屈强比值和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发现,当终轧温度低于Ar3温度时,钢板进入两相区轧制,钢板组织呈带状分布,钢板屈服强度的提高幅度大于抗拉强度的提高,屈强比呈上升趋势.水冷中钢板头部温度过冷对屈强比控制也非常不利.通过对X65/X70管线钢进行控轧控冷工艺优化,屈强比值得到显著降低,大幅提高了管线钢板合格率和成材率.  相似文献   

6.
金自力  李涛 《特殊钢》2002,23(6):24-25
在铅试样正交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首次横,立轧时轧件工艺参数对扁锭直接轧制为厚板时成材率的影响,得出厚板的成材率受成品宽度和首次横(立)轧扁锭的厚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韩东 《特殊钢》2023,(3):14-19
成材率是模具钢用轧制锭生产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钢厂原有3.0 t模具钢用轧制锭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并使用Procast模拟软件对其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全凝时间和内部缺陷进行了模拟计算,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成材率。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3.1 t钢锭的全凝时间为1.78 h,原有3.0 t锭型全凝时间为2.03 h,全凝时间缩短了12.32%,钢锭内部质量良好。在涵盖现有轧制规格和不增加轧制道次的前提下,锭型数量由5个减少到4个。采用40 t EAF-LF-VD模铸工艺路线对新设计的3.1 t钢锭进行小批量生产,初轧后满足GB/T4162-2008 B级探伤规格。锭型优化后的的平均成材率为83.76%,原锭型的平均成材率为78.71%,平均成材率比原来提高5.05%。  相似文献   

8.
吴进  徐在新  周云松  李传  徐希义 《武钢技术》2012,50(1):15-17,29
武钢针对某热轧生产线普碳钢轧线成材率仅为96.5%,远低于国内同等热轧生产线98.3%控制水平的状况,现场根据氧化烧损规律,对亚共析钢SPHC采用低温加热工艺,通过降低二加、均热段温度40℃,使成材率提高1.03%,成品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伸长率满足交货要求。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后,精轧机组轧制力明显增大,但在轧机轧制力承受范围内。将低温加热工艺推广应用于普碳钢的生产上,在节能降耗、减少金属烧损、提高带钢成材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孙进  吴照伟 《山东冶金》2001,23(2):11-13
莱钢锻压厂型钢车间对原横列式精轧机组一、二部车交叉辊道、粗轧机后升降台、加热炉区及中轧机组和精轧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达到了提高轧制节奏、设备作业率,减少过程轧废,提高成材率的目的,使工艺更加合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改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降本需要,公司部分品种规格采用了升级轧制技术,希望通过热轧控轧控冷,降低合金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控轧控冷技术主要是通过热轧的低温大压下配合冷却来实现。但由于部分规格品种轧制温度要求过低,热轧轧制速度慢,纯轧时间长,热轧轧制难度增加很大,不仅增加热轧轧制成本,并影响生产稳定性。1 优化终轧温度试验在制造部的支持下,热轧在2016年12月16日在272779轧制单位对升级轧制的3卷汽车结构钢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钢锭断面形状对厚板成材率的作用。着重阐述模拟舞阳钢铁公司4200mm厚板轧机的轧制工艺条件,轧制8.0t镇静钢扁锭,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钢锭断面最佳尺寸。得到了在确定轧制工艺条件下,正确确定最佳钢锭断面尺寸的正交回归数学模型。在本实验最佳断面形状的锭型与合适的工艺相匹配下,厚板成材率约提高5.276%,边部切损率约降低3.635%。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厚板成材率因素的量化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朋  刘纯 《宽厚板》2005,11(5):32-34
本文量化分析了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因素,并介绍了通过措施降低加热炉氧化烧损、提高负偏差控制水平、优化坯料结构实现倍尺轧制、扩大倍尺板生产比例和加强50mm晋级管理等措施,明显提高了中厚板成材率.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厚板成材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以来,一钢公司钢板厂的中厚板成材率指标连创新高,使中厚板成材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分析了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因素,并介绍 了一钢公司钢板厂近几年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修订坯料尺寸、均衡出钢、定宽轧制、确定合理的负偏差目标量等措施,达到了降低烧损、减少切边量、负偏差平均值达到先进水平的目的,使中厚板成材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单春和  林建强 《宽厚板》1998,4(5):38-41
为改善中厚钢板轧制平面形状,有效控制窄板坯轧制宽中厚钢板鼓形度,减少切边、切头尾损耗,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结合装机设备特点开发了立辊轧制新工艺,实施立辊挤板坯头尾和钢板边部进行修正轧制,改善了中厚钢板轧制的平面形状,减少了切损,提高钢材综合成材率1.5~3.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试验、数据统计、电镜扫描等方法对钢板边部黑线裂纹进行了研究,认为边部黑线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钢板在轧制过程中发生单鼓变形造成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是控制合理的轧机压下量。  相似文献   

16.
成材率体现宽厚板厂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影响到工厂的经济效益。简要介绍宽厚板厂的生产特点,以高精度轧制技术为重点,论述宽厚板厂获得成材率所采用的技术,且对拟建的宝钢5m宽厚板轧机获得高成材率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唐钢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产品的钢种和规格较多,展宽比不合适时,钢板的矩形度难以保证,造成切损量多,成材率低。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就是根据坯料在不同展宽比和延伸比条件下头、尾、边部的不均匀变形程度,在成形、展宽过程中进行变厚轧制,以改善钢板矩形化程度,减少头尾和边部剪切损失,提高成材率。唐钢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通过轧机设备改造,实现了轧机的平面形状控制功能。该功能投用后四切成材率提高了0.8%。  相似文献   

18.
提高宽厚板产品成材率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宽厚板轧制过程中金属的变形规律和厚板轧制工艺特点.针对鞍钢鲅鱼圈5500宽厚板生产线实际,提出应采用立辊轧制与MAS轧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优化工艺,有效提高宽厚板产品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9.
无槽轧制具有单架轧机轧件变形量大、工艺共用性强、轧辊加工简单、车削量小等优点。影响无槽轧制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轧件高宽比、道次压下率、相对导板间隙、轧件脱矩程度及轧件鼓形率等。莱钢棒材厂通过制定合理的压下规程及控制适宜的相对导板间隙,采用可调组合式导卫,在粗中轧9架轧机上成功实施无槽轧制工艺,减少了换辊频次,提高月产量约9000t,降低吨钢成本7.8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