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介绍了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梳理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资源化方法,包括制备建筑材料、能源利用、制备吸附材料、土地利用、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等技术。在综合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污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先酸(pH值=3.0)后碱(pH值=10.0)、先碱(pH值=10.0)后酸(pH值=3.0)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 d),同时做pH值不调节的对比试验,研究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速率及其形态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酸性调节更有利于磷的释放,而碱性调节对钙磷和弱吸附态磷的赋存有利;磷的释放速率在1~2 h内达到最大,这有利于短期内获得高浓度的PO3-4-P;铝磷是剩余污泥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策略,指出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可能会导致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变和出水中氮浓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剩余污泥处置的减量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类剩余污泥处置方法(土地利用,填埋和焚烧)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可将污水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看待,运用“清洁生产”的理念从源头治理,使剩余污泥的处置朝着减量化的方向发展,并指出了今后剩余污泥处置的优先顺序应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5.
污泥接种量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厌氧条件下水解酸化污泥接种量及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产酸、污泥减量的影响.在各反应瓶污泥浓度不同的情况下接种等体积的水解酸化污泥,当污泥停留时间为7 d时,剩余污泥具有较高的产酸量,超过7 d则反应进入厌氧消化的产甲烷阶段,表明接种污泥在反应的前7 d对剩余污泥产酸具有促进作用;水解酸化污泥接种量最多(35%)时其产酸量最高,7 d后作用逐渐减弱,污泥浓度成为影响产酸的主要因素.剩余污泥的水解过程与产酸过程具有相似的规律,MLVSS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7 d后降幅趋缓,经过7 d的反应,污泥接种量最多(35%)的MLVSS浓度较开始时下降了27%,MLSS浓度下降了25.5%.  相似文献   

6.
《市政技术》2016,(3):135-137
以益阳市团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与二沉池之间的回流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上清液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清液中COD及TN的含量随超声时间的延长成线性增加,在超声处理15 min后增加率开始减小;SS随超声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在超声处理15 min时达到最小;随超声时间的延长,上清液的温度持续上升,p H值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臭氧投加量对剩余污泥的破解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臭氧破解过程中剩余污泥基质和上清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破解能够有效减少污泥中固体物质的含量,在臭氧投加量为250 mg/g(O3/TS)的条件下,总残渣(TS)和挥发性固体(VS)分别减少了31.33%和35.59%;臭氧破解使得污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均明显上升,pH值则呈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8.
泥龄对剩余污泥产率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处理规模为100 m3/d的多模式A2/O工艺中试装置,研究了泥龄对剩余污泥产率和出水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龄越长,剩余污泥产率越低,泥龄为16和38 d时,剩余污泥表观产率(Yobs)分别为0.60和0.35 kgVSS/kgBOD5,短泥龄比长泥龄的剩余污泥产率高了70%以上;合成产率(Y)与泥龄无关,衰减系数(Kd)随泥龄的增加而有所增大,泥龄为16和38 d时,Y分别为0.79和0.77 kgVSS/kgBOD5,Kd分别为0.020和0.032 d-1。两种泥龄下,对NH4+-N、TN、COD的去除效果差别不大,而对TP的去除效果却有明显差异。泥龄越长,对TP的去除效果越差,泥龄为38 d时出水TP浓度比泥龄为16 d时高73.5%。  相似文献   

9.
剩余污泥的好氧消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某工程剩余污泥的好氧消化设计,实际的运行情况表明,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站)的污泥采用好氧消化处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量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氮磷去除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泥泥龄已成为活性污泥法设计和运行的关键参数,而如何计算剩余污泥量是计算污泥泥龄的关键。国内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动力学法还是经验法,都只考虑由降解有机物BOD5所产生的污泥增殖,没有考虑进水中惰性固体对剩余污泥量的影响,计算...  相似文献   

11.
无剩余污泥的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常温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强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常温下对剩余污泥直接破解以促进水解酸化是污泥处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无需污泥脱水,而且能提高污泥絮体的降解率,并实现资源化利用.但这种方法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和难以稳定控制等问题,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程应用.对目前研究较多的污泥机械处理、酸碱处理、超声破解和臭氧氧化等技术的作用原理、处理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技术的组合是提高污泥处理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将溶菌酶应用于剩余污泥的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滤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Zeta电位及污泥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并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污泥絮体和颗粒结构的变化,同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原污泥和酶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的溶菌酶投加量可显著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原污泥相比,当酶投加量为15%时,真空抽滤后的含水率由91.4%降到63.6%,比阻降低了82%,CST降低了65%,Zeta电位从-14.8 mV上升到2.7 mV。溶菌酶对污泥结构的破坏是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量是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我国《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中给出了按污泥产率系数、衰减系数及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计算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量的公式,但该公式中的污泥衰减系数(Kd)取值范围(0.04~0.075 d-1)不能适应进水中含有较高浓度不可生物降解悬浮物在长污泥龄下的情况。基于污泥龄的概念,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该计算公式中Kd的表达式,说明了Kd的实质含义和影响因素,指出Kd并不是一个常数,其值随污泥龄和不可生物降解悬浮物在反应池中的累积浓度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可由污泥龄和进水中不可生物降解悬浮物浓度与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比值判断Kd的取值。所列举的工程实例的适宜Kd值为0.03 d-1。可为改进和拓宽该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中试研究,在不添加任何药剂、SRT=15 d的条件下,考察温度在22~40℃之间变化时对发酵产酸以及氮、磷释放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污泥浓度空间分布与污泥水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产酸量逐渐降低,但在22~28℃时产酸量基本稳定在90 mg/L;中试装置1~9 m高度处的污泥浓度与污泥水解程度呈线性相关,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7 m高度处污泥浓度降到最低值即1.39%,相应的SCOD、碳水化合物、TOC浓度也降到最低,分别为345.62、66.84、36.67 mg/L;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液中的氨氮含量逐渐增多,在38℃时达到最大值即147.13 mg/L,而磷酸盐含量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铁酸盐对剩余污泥进行氧化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结果显示:高铁酸盐对污泥的氧化反应迅速,并且在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中间态氧化物;反应5 min后,MLVSS和VSS/SS值快速降低,表明EPS及污泥细胞被氧化破解,其内部物质释放出来,导致TPN、SPN、多糖、SCOD、TN和TP值均显著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SCOD和多糖增加缓慢,TPN、SPN、TN和TP最终趋于稳定,这是由于Fe(Ⅵ)及其中间态氧化物能继续与胞内溶出物反应,且Fe(Ⅵ)随时间延长逐渐被消耗所致。紫外-可见光扫描结果表明,污泥细胞可被进一步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导致紫外区吸光度值显著增加。显微镜检照片显示,高铁酸盐在氧化污泥的过程中,逐步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导致细胞裸露,进而被氧化、破碎。  相似文献   

17.
剩余污泥大量产生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立足于陕西省关中地区7个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调研,分别对剩余污泥的有机质、氮、磷、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氮肥,从磷素含量角度考虑,其肥效有限;该剩余污泥有机质含量高,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潜在的补充碳源.依照农用污泥中重金属控制标准,陕西省关中地区剩余污泥中Cd元素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u和Zn元素.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剩余污泥中Mo元素含量在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差异较大,剩余污泥中Se含量远高于我国土壤中Se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因此可作为低硒带土壤硒水平调节的潜在硒肥.  相似文献   

18.
剩余污泥回流初沉池的工艺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处理厂二 沉地剩余污泥回流进入初沉池,能明显提高初沉池的沉淀效率,降低初沉池出水COD和SS的浓度,其沉淀污泥含水率为98%,体积小,对浓缩脱水和降低投药量十分有利。自1997年5月对采用普通活必 泥法的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以来,效果良好且稳定运行至今。  相似文献   

19.
剩余污泥的超声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别考察了超声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对污泥絮体形状、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污泥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超声作用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污泥上清液的SCOD和污泥温度的变化表明,生物细胞分解主要是白超声空化引起的力学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处理现状及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餐厨垃圾、剩余污泥等城市有机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大,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填埋、堆肥、饲料化、焚烧、厌氧发酵等几种备选技术的利弊和发展趋势,认为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联合发酵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技术,产氢量可达2.11 molH2/mol己糖.最后,简要阐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