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淡化作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获得较大发展。但是,成本、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了海水淡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迫切需要制定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和综合规划,促进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推广降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新技术,出台促进海水淡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必然趋势,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海水淡化”将呈现出比“跨流域、远距离调水”更大的价格优势。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人士近日在青岛表示,目前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据了解,我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m^3/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1万m^3/d;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我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目前已接近5元/m^3。  相似文献   

3.
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近几年从事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研究工作,深入分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水利系统加强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技术研究工作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应对水资源危机,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及地区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利用海水资源有效缓解水危机是我国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分析海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分析海水利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国外海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的发展潜力、重点区域与领域布局,并提出促进海水利用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加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水淡化技术是目前主要缺水国家采用的饮用水生产技术。其主要包括多效蒸馏技术和反渗透技术。本文分析比较了两种工艺各自优势,通过主要国家将海水淡化的利用情况和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对比,总结了海水淡化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技术和标准问题、政府作用,展望了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拥有1.8万km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增加淡水资源的根本之道。总结了海水淡化的利用情况,深入探究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了淡化海水的利用前景。在分析国际海水淡化现状、经验及浙江舟山海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水淡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政产学研商模式,降低经济成本;合理规划建设海水淡化项目,提高产能利用;加强对海水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法规标准,不断推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属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水资源的紧缺将严重影响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应对水资源危机,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及地区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利用海水资源有效缓解水危机是我国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分析我国海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分析海水利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我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重点区域与领域布局,并提出促进我国海水利用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加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给水排水》2013,(Z1):37
作为水资源缺乏的沿海省浙江,正将目光锁定在性价比日益突出的海水淡化水上,欲将其作为支撑该省海岛和沿海缺水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资源。近日,浙江省发改委下发了《浙江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浙江省将建成杭州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扶持发展若干个核心竞争力较强、国际知名的海水淡化产业龙头企  相似文献   

10.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该文总结石狮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践,包括出台非常规水资源政策、多领域推广使用再生水、直接引海水作为冷却水、将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水应急水源,集蓄雨水二次利用等,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良好,可供其他沿海缺水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海水淡化利用已经日益成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乃至全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健全我国海水淡化利用管理体制的必要性,梳理了我国海水淡化利用管理的体制现状,总结了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海水淡化利用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开展了管理体制框架设计,分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城市层面三个层面提出了总体构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发改、水利等国家相关部委的事权划分与职能分工,以及健全我国海水淡化利用管理体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蛳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而蓄水、调水、开采地下水等方式,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总量并没有增加.河北省属资源性缺水省份,但位于渤海湾西岸及北岸,海岸线总长487km,海水资源丰富,同时,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渐降低,这些均为我省实施海水淡化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海水淡化及其设备制造还可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因此,海水淡化产业化,是解决河北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河北省未来充满生机、颇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介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状况,论述了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并结合唐山海港开发区大唐电厂海水淡化技术实例,阐明了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介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状况,论述了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并结合唐山海港开发区大唐电厂海水淡化技术实例,阐明了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目前海水淡化规模最大的区域.与国内和国外其他城市的海水淡化及利用相比,滨海新区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淡化水厂多,规模大小不一,淡化工艺有多级闪蒸/低温多效等多种形式,出水水质不同.淡化后的海水用途多样化,有电厂自用,有制成瓶装水出售,有直接供大企业用,有进入市政管网.分析了滨海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比较了滨海新区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模式,提出滨海新区海水淡化发展战略与合理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资源.海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有效保护与安全供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近年来天津市海水淡化利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海岛型城市的舟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增源措施,如大陆引水和雨水利用等,尤其是利用临海优势,发展海水淡化。介绍了舟山市的海水淡化利用情况、制定了舟山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提出了水资源多渠道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应对水资源危机,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及地区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利用海水资源有效缓解水危机是我国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分析我国海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分析海水利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国外海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海水利用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加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邦斌 《治淮》2014,(12):35-36
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是解决沿海城镇和岛屿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水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了加快沿海地区海水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阐述了淮河流域沿海地区海水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客观分析了淮河流域沿海地区海水利用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淮河流域沿海地区海水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一种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充水等稳定用水。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太阳能法等.目前应用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法以其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