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食品中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的提取效果,并对其含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以甲醇作为萃取剂的萃取效果最佳.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 g/L~2.0g/L,相关系数为0.9999,最低检出限为0.001 g/L,精密度RSD为1.57%,回收率为98.7%~102.7%.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菜粕中的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建立测量模型,分析确定菜粕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逐层分析与合成,当菜粕的丙烯基异硫氰酸酯含量为99.2 mg/kg时,得到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2、4.4 mg/kg。结果表明,校正因子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样品重复测定、回收试验和添加内标溶液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不容忽视,试样称量对总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小,为采用该方法测定菜籽饼粕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菜籽饼粕中菜籽多酚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乙醇体系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40目的菜籽饼粕,pH为2.0的(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料液比(g:mL)为1:4,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40min,分3次提取。在此条件下,菜籽饼粕中菜籽多酚的提取率达到2.09%,高于以往的丙酮提取法。  相似文献   

4.
快速测定芥末油中异硫氰酸酯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调味芥末油是近年来出现在国内市场上的一种新型调味辛辨料。其生产方法国内已有文献报导。芥末可分为黑芥末(Brassica nigra ⅠKoch)、褐芥末(Brassica juncea Coss.)黄或白芥末(Brassica alba Ⅰ.)适于生产调味芥末油是黑芥末和褐芥末,这是由于黑芥末和褐芥末中存在着黑芥子甙(学名葡萄糖甙异硫氰酸钾)。芥末在破碎后用水浸泡时,在芥末中天然存在的硫代葡萄糖甙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释放出易挥发的异硫氰酸酯(主要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而产生辛辣味,所发生的反应为:  相似文献   

5.
菜籽饼粕中植酸新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了沉淀剂法直接从菜籽饼粕中提取植酸。结果表明:碳酸钠、磷酸钠和草酸盐等三种沉淀剂中,以草酸盐溶液提取植酸的效果最好;当以草酸盐为提取剂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盐浓度为0.05mol/L、pH为6.5-7.5、料液比为1:8-1:10、温度为30℃、浸提时间为3h。本文还详细地探讨了沉淀剂法提取菜籽饼粕中植酸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调味芥末油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测定调味芥末油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新方法。以冰乙酸一苯为溶剂系统,使调味芥末油中的辛辣成分异硫氰酸酯(主要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和哌啶发生均相反应生成双取代的硫脲。过量的哌啶在结晶紫作指示剂的条件下,用高氯酸的冰乙酸标准溶液滴定,然后计算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提高菜籽饼粕利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赤 《中国油脂》1989,(2):48-50
菜籽饼粕内蛋白质含量丰富,但由于熟榨制油及饼粕内含有毒素,严重影响了其利用价值。本文提出从榨油工艺改进及饼粕脱毒途径着手,进而提高菜籽饼粕蛋白的利用,有其重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测定辣根及芥末制品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一种新方法——二乙胺滴定法。异硫氰酸酯与二乙胺在丙酮溶液中发生均相反应,生成相应的硫脲,过量的二乙胺用标准盐酸滴定,从而计算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通过与哌啶法、吗啉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1 菜籽饼粕解毒剂的功用和机理菜籽饼含粗蛋白30%~40%,是畜禽饲料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开发菜籽饼饲料资源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通过饲喂畜禽、过腹肥田,既提高菜籽饼粕利用价值又为饲养业增加  相似文献   

10.
芥末中的辛辣物质——异硫氰酸酯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我国产芥末(BrassieajunceaCoss.L.)中辛辣物质进行了成份分析。共分离出了25种化合物,从中鉴定了14种化合物,占辛辣物质总量的85.96%。从分析结果看,芥末中的辛辣物质是由多种异硫氰酸酯构成的,其主要成份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43.77%)、甲硫基丙基异硫氰酸酯(9.44%)、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4.78%)、丁基异硫氰酸酯(4.71%).  相似文献   

11.
国外菜籽饼粕脱毒及其营养价值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共引用约六十篇参考文献,对国外菜籽饼粕营养价值及脱毒方法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依据国外对菜籽饼粕营养价值研究结果对所用脱毒方法给予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蜡酯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氯仿-甲醇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乙醚洗脱,得到待测样本。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几种含有蜡酯的典型水产品中蜡酯的具体组成,选取了C30、C32、C34、C36、C38蜡酯作为检测目标物,使用气相色谱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对于含有蜡酯的典型水产品,以肉豆蔻酸月桂醇酯(C26酯)为内标物进行定量。该方法的峰形良好,检出限为0.6 μg/mL,定量限为2 μg/mL,线性方程R r2为0.9995~0.9999,精密度实验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阳性样本中加标回收率为95.29%~103.91%,阴性样本中加标回收率为86.52%~105.98%。结论 本方法可以实现水产品蜡酯成分的有效检测,为市场监管、风险评估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脱壳菜籽饼粕脱毒液中含有大量的矿物离子,提取植酸时无须加入外源阳离子沉淀植酸,利用其本身含有的阳离子,调整溶液pH即可沉淀出植酸盐。最佳参数为:用3%盐酸室温下浸提45min,浸提2次后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9~10,弃去溶液后用0·3mol/L盐酸溶解沉淀,以2%BV/min流速流过732型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再以2%BV/min的流速流过D315树脂上柱吸附,以2mol/LHCl按3%BV/min的流速洗脱植酸,产品得率91·10%,纯度为76·84%。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利用六氢吡淀的直接滴定芥末籽中辛辣成分-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方法,与银盐法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溶剂、pH对异硫氰酸酯吸收光谱的影响,并报道了测定辣根及芥末制品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一种新方法。异硫氰酸酯在正己烷溶剂中的λmax=249nm,εmax=1041L/mol·cm。在249nm处测定样品正己烷提取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的异硫氰酸酯含量。该法简便省时,灵敏度高,并通过与哌啶法对比实验,证明该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菜籽饼粕生产复合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的研究表明,菜籽蛋白对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氨基酸组成和WHO/TAO推荐的比例很接近。文介绍了以菜籽饼粕为原料,用酶-酸两步水解法生产复合氨基酸的方法,对原料的选择处理、酶解以及酸解条件、沉淀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建立了生产氨基酸的工艺路线,并且生产的复合氨基酸的纯度、产品得率、氨基酸组成、安全性能等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菜籽饼粕中硫甙及其降解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菜籽饼粕中硫甙的降解途径和各种毒素的存在形式,并指出目前分析测定硫甙、噁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腈类和硫氰酸酯等毒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苏省棉菜籽饼粕的品质,对该地区部分棉菜籽的常规营养组分含量以及部分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菜籽饼粕粗蛋白含量为33.95%-41.34%,粗脂肪1.87-7.85%,粗纤维10.43%-13.78%,KOH溶解度22.27-52.03%,芥酸含量0.01-7.19mg/g,硫甙含量10.62-65.58umol/g,棉籽饼粕粗蛋白32.08-43.91%,粗纤维11.12%-17.36%,粗脂肪0.36%-1.20%,游离棉酚310-1300mg/kg,检测结果表明,棉菜籽饼粕的质量差异较大,在使用棉菜籽饼粕时应充分考虑其品质差异对饲料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菜籽饼粕为原料,采用模拟胃、肠(十二指肠和小肠)消化,研究菜籽饼粕蛋白胃肠消化中抗氧化特性和产物特征。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构建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体系,氨基酸分析仪和液相色谱分析产物35种游离氨基酸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菜籽饼粕蛋白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底物浓度在4mg/mL时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肽产生集中于模拟胃肠消化的十二指肠阶段,该阶段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比原料中多出5种,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明显增加;同时,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211~5 000的多肽占总多肽含量的84.97%,其中主要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608、1 695和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