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优化大容量高热值垃圾焚烧炉的燃烧工况,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炉膛结构下的焚烧炉内部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道位置对焚烧炉内的流场分布具有明显影响,烟道入口的最佳位置为垃圾料层燃烧段的上方;前拱二次风会在烟道入口处形成涡流,涡流随后拱倾斜角的增大而增长;前拱对气相燃烧的影响大于后拱;当前拱倾斜角为21°、后拱倾斜角为35°时,炉内挥发分燃烧的效率较高,流场分布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节能》2020,(1):68-70
对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小型L型火焰焚烧炉炉拱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种用于L型火焰焚烧炉的新型炉拱结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8种不同的试验条件。炉拱的最佳无量纲准则为:H/L=0.333,H/L=0.12,前拱角度为45°。通过热态试验验证以农村固体废弃物为燃料的L型火焰焚烧炉的炉拱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某台900 t/d高热值垃圾焚烧炉,研究前后拱角度、烟道位置对炉内燃烧过程、温度场、速度场、烟气主要组分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前拱角度有利于气流扰动和混合,强化传热和提高燃料燃尽率,提高后拱角度有利于增加烟气停留时间,促使热解后的可燃气体燃烧充分,提高热效率。前拱角度为21°,后拱角度为35°时炉内获得最佳的流场分布。烟道上移将增大炉膛容积,降低容积热负荷,出口烟气温度降低。烟道下移,炉膛容积减小,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烟道温度升高。烟道左右偏移容易造成温度场分布不均、水冷壁高温腐蚀等现象。从烟道模型中得到了最佳气流分布场和低的排放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垃圾焚烧设施设计处理能力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际需求不符,导致焚烧炉普遍存在超烧或者负荷不足的问题,采用炉排固相燃烧模型与炉膛气相燃烧模型耦合的方法,对不同负荷下某城市炉排炉内垃圾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床层上的烟气中间产物浓度分布、炉内温度场和湍流分布。结果表明:在现场对应的边界条件下满负荷运行时,炉膛后拱上部分布着高温区域,极易发生结焦现象;焚烧炉110%负荷运行时,二次风引起烟气湍流强度增加,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焚烧炉90%负荷运行时,前拱处烟气湍流扩散,附近高温烟气区域向下移动,烟气温度降低,需提高二次风温度,使烟气在850℃以上区域的停留时间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5.
使用Fluent模拟软件,针对后拱角度这一参数展开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拱角度这一参数对机械炉排炉的炉膛内流场分布影响较大;后拱角度分别为9°、12°和15°时,随后拱角度的增加前拱下方处涡流增强,对垃圾焚烧产生有利影响;后拱角度分别为15°、17°和20°时,随后拱角度增加,后拱侧二次风口处形成的涡流出现减弱趋势,不利于此处的O2和可燃气体混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的垃圾成分特点,选取处理量为250t/d的垃圾焚烧炉排炉为研究对象.在垃圾焚烧炉分区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前后拱及二次风布置对垃圾焚烧炉燃烧的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采用前后拱的炉型比单采用后拱的炉型炉内燃烧状况及温度场较优,前后拱设二次风风口,可以有效改善炉膛的气流组织,优化炉膛的燃烧状况....  相似文献   

7.
<正> 锅炉在运行中效果好坏,关键在于炉膛的燃烧温度,只有提高炉膛的燃烧温度,才能增强高温辐射和对流放热,减少化学和机械未燃烧损失,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要想提高炉膛温度,除了保障煤的燃烧空间、时间和供风外,还在于炉膛拱的合理设计和改造。锅炉炉拱,一般有前拱、后拱,对于蒸汽锅炉,因炉内蒸汽温度高,用较短较高的拱就可保障煤的燃烧。但热水锅炉,因炉内水的温度低,若采用苏汽锅炉同样的拱就不合适了。  相似文献   

8.
链条锅炉具有单面点火、着火条件差、新煤点燃困难、燃烧分层进行、燃料难以燃尽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主要介绍通过添加、改造炉膛后拱,并加强、改进拱维修、浇筑工艺,从而优化炉拱结构,使前后拱良好配合,发挥其辐射热量、调整燃烧中心、提高炉膛温度、加速新煤着火,并延长烟气流程、促进充分燃烧的作用,达到改善链条锅炉燃烧状况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型节能拱结构特点,改造有机热载体炉的炉拱,最大限度提高前段动力燃烧区的温度,同时利用6~8°水平向上斜角,使后段扩散燃烧区的高温气流向上穿透,形成良好的烟气动力工况,延长烟气在炉内逗留,改善缺氧,促进煤炭燃尽.起到节能和降低排烟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顾志龙 《节能》1999,(2):22-24
针对链条炉排锅炉固定式炉拱结构在运行中存在的多缺陷,研制出活动炉拱,并对这一新型炉拱的设计原理,结构、调节方法及使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Flic和Fluent耦合计算,进而准确有效预测某900 t/d焚烧炉内的温度分布。改造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炉膛壁面严重的高温腐蚀的原因主要是二次风口位置不合理和炉排速度不合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炉排速度和堆料厚度、折焰角是否布置、二次风管的排列方式、前后拱二次风和烟道二次风风口位置对于炉膛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炉排速度和加装折焰角可以改进炉膛底部的燃烧情况;二次风管采用切圆布置方式可以强化对于高温烟气的约束作用,减少壁面高温腐蚀;前后拱二次风可以加强炉拱区的扰动减少积灰;烟道二次风风口优化调整后,可以加强气流扰动,提高燃料的燃尽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链条炉排锅炉固定式炉拱结构在运行中存在的诸多缺陷,研制出活动炉拱。并对这一新型炉拱的设计原理、结构、调节方法及使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层燃炉稳定、经济地运行,正确地布置炉膛很重要。对燃烧层沿炉排长度分阶段燃烧的链条炉排,组织好炉排上的燃烧以及炉膛空间内的燃烧,炉拱的采用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布置炉拱能够较好地起到二个作用:(1)促使炉膛中气体的混合。(2)组织辐射和炽热烟气的流动,使燃料及时着火。正确地设计炉拱,首先应考虑所燃用燃料的种类和结渣、颗粒度等特性,其次还要顾及二次风,水冷壁的布置以及炉墙等问题。文章通过设计总结,运行调查以及对国外某些标准的分析,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上述炉拱基本尺寸是这样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FLUENT软件对某炼化企业处理量为10t?h–1的废液焚烧炉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焚烧炉炉膛内流场、温度场、各组分浓度分布、污染物生成及火焰形状等信息,揭示了炉膛内燃烧、流动以及传热与传质的特点。模拟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工业有机废液在炉内燃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EA)的增加,炉膛内温度峰值逐渐减小,炉膛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燃烧区域增大,炉膛出口截面平均NOx浓度逐渐升高;在EA=1.25的情况下,炉膛出口排烟温度合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较低;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优化设计操作工况及污染物的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火床炉前拱区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火床锅炉燃烧高挥发份烟煤和气煤时严重冒黑烟是由于前拱区混合不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发新的炉拱结构,该文作者从拱区流动特性方面对没前拱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带预室燃室的消烟前拱结构,通过试验归纳了预燃室出口截面速度分布规律,并将其推广到后拱出口截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再燃喷口竖直摆动角度对煤粉耦合生物质气再燃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基于Fluent模拟软件搭建生物质气再燃锅炉模型,对某电厂600 MW燃煤锅炉耦合2台20 t/h秸秆气化炉再燃系统进行再燃喷口摆动角度分别为0°、±15°、±25°等5种工况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区、折焰角及炉膛出口处烟气速度场及温度场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生物质气再燃工况下炉内燃烧区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改变再燃风喷口竖直摆动角度对炉内燃烧稳定性会造成影响;当再燃风喷口向下摆动角度过大(工况1)时,再燃风气流会扰动主燃区烟气气流,影响主燃区煤粉的燃烧;随着再燃喷口摆角向上倾斜,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偏差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系数M逐渐增大,再燃喷口摆角为+25°(工况4)时的M值最大,可达5.80%.在不影响炉内主燃区燃烧的同时,再燃喷口摆角为-15°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偏差最小.再燃喷口摆角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减小炉膛出口热偏差.  相似文献   

17.
SHL10-1.25-AⅢ型锅炉炉拱的改造与节能涪江机器厂谭方荣在工业锅炉中,链条炉排锅炉团结构可靠、运行稳定,而成为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火床炉。拱的作用在于促使炉膛中气体混合、组织辐射和炽热烟气的流动,使燃烧及时着火和燃尽。基于炉拱在链条炉排锅炉中的工...  相似文献   

18.
锅炉炉拱对链条炉的燃烧至关重要。由于种种原因,燃煤煤质与原炉拱设计不匹配,链条锅炉实际燃烧过程中存在着火难、燃尽难、煤种适应性差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采用超长后拱、提高前拱炯气出口高度等技术手段对炉膛炉拱进行改造,实践表明有效改善了燃烧效果,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鉴于目前常用的废液从炉膛下部喷入、烟气上行式炉膛炉型在处理含盐有机废液时存在废液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的缺点,研制了一种废液由炉膛顶部雾化喷入,烟气下行的新型含盐有机废液焚烧锅炉,该炉型具有废液雾化效果好、烟气停留时间长、燃烧充分等优点。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新型焚烧炉的实际运行数据及其数值模拟结果,对炉内烟气流动特性、烟气温度分布及炉壁温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链条燃煤锅炉的燃烧过程,以及高原环境对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焦碳燃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高原环境下炉膛容积、炉拱等锅炉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