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了《机械制造基础及制造工程训练》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发挥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本特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启迪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综合性大学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现代工业制造工程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各学科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的教学环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背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具备现代工业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先进实践教学基地和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探索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新模式,对于在高等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博 《电焊机》2021,51(9):107-110
以西安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焊接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基点,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模块的焊接实训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训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工程训练焊接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莹 《金工研究》2007,(4):9-13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工程训练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工程训练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参照教育部《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教学基本要求》和《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在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介绍了工程训练中心教学改革的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业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工程训练,以工程训练中的激光内雕加工实训为例,通过教学情境切入、专业知识引入、示范讲解、小组体验以及创新实践等教学过程设计,激发了工业设计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大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经过反复打磨与实践,该课程现已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也得到了学校和省级部门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双创建设提出高校要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创新型的复合人才,这对工程训练内涵建设与实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中以本校工程训练中心改革发展实践探索为例,践行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实训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多元立体”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开展立体式、个性化、多层次的工程实践创新教育,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训热情,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大幅提高,为学生整体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本文从工程训练智能制造项目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组成,开发了以轮毂生产为载体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模块"及"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模块",对模块的组成部分及建设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智能制造项目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结果表明,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9,(3):319-321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材料工程基础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的现状,讨论了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具体方案及实施途径。新考核方式侧重对学习过程性考核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创新能力强且具备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机械类专业开设《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归纳分析了《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分别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与实践方法、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措施,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以CDIO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课程教学设计,对《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围绕课程目标,加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通过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边学边设计促进自主学习、实施阶段性个人提交与指导、完善考核机制等5个举措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升学生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可为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专业综合实验”是基于工程教育、针对工科专业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过程是以产品生产为主线,体现了工程背景;实验内容是以产品生产为手段,涵盖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体现了工程教育的综合性;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实施,体现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可以在工科院校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阐述以涡喷发动机燃烧室焊接制造为案例开展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在燃烧室设计、材料选择、零件成形、焊接加工以及后处理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冲压、焊接、切割、热处理加工等基本的成形制造方法.实践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获取过程、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一般焊接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系统认知.通过团队协作式的劳动实践,培养工程素养(含劳动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喷气发动机,激励和引导学生产生投身航空事业的热情,进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毕业核心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针对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专业技术更新滞后、实践操作时间少、需求对接脱节和职业精神缺失等问题,提出了模具类人才“两堂并行·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课堂与课下同培育,理论与实践同结合,学校与企业同效能,新理念新技术同应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创新后学生专业认同度、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工程训练的不足,探索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改进方法,并以物料夹取装置为例构建了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以综合创新项目为载体,融合双元制指导教师团队,重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三联项目库”驱动各模块间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以机械产品检测技术专业"无损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标智能制造产业检测的关键技术链,对接无损检测行业的新技术与新岗位,从教学内容、实践条件、课程团队、教学方法等4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行校企共育共管、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实施课程教学与管理、共同进行教学评价等方案,保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实践证明,试点班学生在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考试、技能大赛等项目中表现突出,展现出熟练的无损检测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研究可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范例。  相似文献   

16.
《电焊机》2020,(2)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焊接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以《焊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焊接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分析了《焊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非常适合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因,重点从《焊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组织实施以及课程达成评价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介绍课程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铸造技术》2019,(11):1226-1229
在中国,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程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践作为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对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围绕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部分实践教学资源,以精密铸造与木工实践教学融合为例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学科交叉融合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践热情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韩永杰  佟永祥 《金工研究》2007,(4):27-29,26
本文从工程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探索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多元化实施途径,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进一步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通过科学化课程编排引领工程训练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工程训练质量的效果,以吉林大学工程训练排课为例,基于当前吉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课程安排上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以坚持基础课程优先排课、传统课程优先排课、关联工种连续排课和按照工艺过程排课为原则的新型排课方法。并选取3个卓越工程师班进行新方法排课试点,对试点班次与普通班次学生的实训表现、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教学软硬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新排课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都有十分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模具制造工艺》课程在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培养目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改革经验,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本研究有很强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