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羟基硅酸镁的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羟基硅酸镁粉体分别采用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在其表面引入众多有机短链和有机长链,使纳米羟基硅酸镁粉体在有机介质中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别表征了表面修饰改性前后纳米粉体的表面形貌和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修饰剂与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未经表面修饰处理的纳米粉体呈纳米颗粒和纳米管/棒的团聚体;经过原位表面修饰处理的纳米粉体的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呈局部分散的表面形貌;经过原位表面修饰和二次表面修饰,纳米羟基硅酸镁粉体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效分散。  相似文献   

2.
层状固体润滑薄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状物固体润滑薄膜是固体润滑薄膜中最常用的形式.本文针对4种有代表性的层状物固体润滑薄膜(硫化亚铁、二硫化钼、石墨及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及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些薄膜都具有优良的减摩、耐磨、抗擦伤性能,但不同的薄膜其摩擦学性能有差异,适用工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工业中,使用润滑材料降低摩擦磨损已成为提高机械元件耐久性和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中,润滑添加剂已被广泛证明能够进一步改善润滑介质的润滑性能,因此研究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表现是必要的.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基础润滑介质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改善机械系统摩擦学性能,对节能减排和环保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  相似文献   

4.
表面修饰Cu纳米微粒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相萃取法合成了二辛基胺二硫代氨基甲酸(DTC8)表面修饰铜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表征了铜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和结构,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纳米铜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斑形貌。结果表明:DTC8修饰铜纳米微粒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与此同时,表面修饰纳米铜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这可能是由于熔点低且易变形的纳米铜可填充磨损表面微坑而起到自修复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含纳米LaF3的固体润滑涂层摩擦学及抗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纳米LaF3微粒对粘结固体润滑涂层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纳米LaF3填料的质量分数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以及纳米和微米LaF3填料对涂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1%纳米LaF3的涂层的耐磨性最佳,而纳米LaF3填料对涂层减摩性能的影响不大;纳米LaF3填料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学性能,润滑油添加剂、低摩擦表面以及表面微织构等作为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手段已得到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表面微织构复合固体润滑材料技术作为一种集成了已有各种减摩手段优点的复合技术开始被研究。 文中综述了表面微织构与固体润滑材料复合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评述了表面微织构几何形状、参数和固体润滑材料种类对复合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表面微织构复合固体润滑材料的减摩机制;最后指出了该复合技术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将羟基硅酸盐通过表面修饰分散在水中,并与不同比例的水溶性润滑剂进行复配。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查不同配比的羟基硅酸盐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AX)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和元素构成。结果表明,单独的羟基硅酸盐或水溶性润滑剂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均不高,但以羟基硅酸盐与水溶性润滑剂复配的水溶液在合适配比下PB值大于1962N,有较高的承载性,在834N下,其减摩抗磨作用也非常明显。羟基硅酸盐-水溶性润滑剂体系的良好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原因是羟基硅酸盐粒子提高了水溶性润滑剂形成的润滑膜的粘弹性,同时水溶性润滑剂对羟基硅酸盐粒子“微轴承”进行“润滑”,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蛇纹石结构的纳米管状羟基硅酸镁粉体,利用SRV磨损试验机考察纳米管状羟基硅酸镁粉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镁合金/GCr15钢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透射电镜、纳米压痕仪等表征分析镁合金磨损表面,探讨蛇纹石纳米管对镁合金的减摩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蛇纹石纳米管能够显著降低镁合金的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当蛇纹石添加量为0.3%、载荷为20 N、频率为20 Hz时,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与基础油润滑下相比降幅最大,分别为64.07%和61.58%。摩擦过程中蛇纹石与摩擦副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了由SiO_(2)、(Mg/Fe)_(2)SiO_(4)、MgSiO_(3)等硬质陶瓷颗粒和MgO、Fe_(2)O_(3)等金属氧化物以及石墨、ZnS、蛇纹石纳米管等组成的非晶/纳米晶结构自修复膜,自修复膜优异的力学性能显著改善了镁合金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法在水-甲苯体系中原位合成了含硫、氮有机物修饰的铜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和结构,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纳米铜添加剂在石蜡基础油中的抗磨减磨性能,最后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磨斑的表面形貌及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铜纳米微粒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基础油的极压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发现在摩擦过程中铜纳米微粒在表面形成沉积膜,这种沉积膜与表面修饰层形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表现出优良的极压抗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羟基硅酸镁粉体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提高羟基硅酸镁粉体在设备磨损表面的成膜性能,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方法采用同步热分析仪(SDT Q600),分析羟基硅酸镁粉体的相变过程。采用不同的表面改性剂对羟基硅酸镁进行改性,采用MG-2000型高速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对羟基硅酸镁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羟基硅酸镁在常温到500℃之间,脱失吸附水;500~800℃之间,脱去层间水和结构水,生成新的物相镁橄榄石;800~860℃之间,晶体结构发生重组;860~1100℃之间,发生镁橄榄石-顽辉石物相转变。经过油酸表面改性后,羟基硅酸镁粉体表面引入了有机长链,表面改性剂改性效果为:油酸>司盘80>硬脂酸>吐温80>KH270>KH560。粉体质量分数为10%时,短时间内易于达到磨损-自修复动态平衡,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效果。经过200、400℃热处理的粉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分散性能和成膜性能。结论油酸能有效改善羟基硅酸镁粉体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能,200、400℃热处理能有效提高羟基硅酸镁粉体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能和摩擦过程中的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重点介绍了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原位增强体的形成机制、增强机理和原位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等研究热点问题并展望了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镁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文中对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分析了其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镁合金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指出界面控制是复合材料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文中对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分析了其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镁合金复合材料中的界面问题,指出界面控制是复合材料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镁合金的阻尼机理,在常温下其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晶界也参与滑移,所以除了位错阻尼外还有晶界阻尼的贡献。着重介绍了Mg-Al系、Mg-Zr系、Mg-Li系、Mg-RE系以及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讲述了热处理工艺对镁合金阻尼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镁合金的阻尼机理。在常温下其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晶界也参与滑移.所以除了位错阻尼外还有晶界阻尼的贡献。着重介绍了Mg-Al系、Mg-Zr系、Mg-Li系、Mg-RE系以及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讲述了热处理工艺对镁合金阻尼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医用多孔镁合金的优势,综述了当前多孔镁基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医用多孔镁合金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多孔镁合金材料骨架部分强度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在保证医用多孔镁合金具有大量孔隙的同时,使材料骨架部分的晶粒细化,才能制备出高质量多孔镁基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