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浩  李睿 《治淮》2007,(10):16-17
淮河,在今夏经受住了一场仅次于1954年流域性洪水的洗礼,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这场历史性的大洪水,现代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河防总利用淮河现代化防  相似文献   

2.
今夏的洪水已然退去,抗洪鏖战的激越之声也渐行渐远。曾在7月的炎夏奔腾隳突的淮河,此时却显得一派祥和安然。本月7日至8日,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表彰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淮委防办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徐英三、徐时进、沈万和3位同志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模范"荣誉称号。时近年底,让我们从点滴开始,回望今夏那场流域性大洪水。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3,(11):35-41
  相似文献   

4.
钱敏 《治淮》2004,(1):5-7
2003年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统一指挥,淮河防总和沿淮各级党委政府及防汛指挥部门加强领导、靠前指挥、依法防洪、统一调度、科学防控、紧张有序,广大军民团结抗洪、顽强拼搏,依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91年以来建成的防洪工程,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了淮河干堤安全,确保了城市和交通干线安全,夺取了淮河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也迎来了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2007年淮河大水的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及其特点,归纳总结了淮河防汛抗洪的应对措施和成效,指出了淮河大水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淮河治理以及防汛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英三 《治淮》2008,(1):10-11
淮河防总是继黄河、长江、松花江防汛总指挥部之后,第四个经国家防总批准成立的流域性防汛指挥机构。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淮河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治淮》2007,(9):1-1
淮河这场自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在人们从容应对、科学防控下已经全面退去。虽然今年的洪水仅次于1954年,王家坝最高洪峰水位高于2003年,但人员转移无一伤亡,干流和主要支流堤防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与2003年相比,淹没面积减少了五分之二,转移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工程险情减少了四分之三,防守人数减少了五分之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7,(24):I0018-I0019
除王家坝分洪决策以外,在应对这场洪水的过程中,决策者们面临的决策时刻还有很多。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淮河防总及流域各省防指始终统筹考虑、慎重细致,对每一个调度决策都慎之又慎。每一个环节都细之又细,在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如果说2003年淮河防汛抗洪实现了从控射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在我国防洪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那么2007年淮河防汛抗洪则丰富了尊重寓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防洪新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防洪中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矫勇 《治淮》2007,(12):4-7
2007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精心部署、果断决策,沿淮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密切协作、依法防控,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夺取了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0.
敬正书 《治淮》2004,(5):5-8
2003年,淮河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经过科学防控和政府的有效社会管理,夺取了防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淮河防汛抗洪工作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安全,实践了新的治水思路,主动、科学、及时地调整抗洪战略和对策,探索总结出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新的理念,成为我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跨上新台阶的一个主要标志.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且推广运用到加快治淮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1.
《治淮》2003,(6):9-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成立淮河流域防汛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淮河防总)。淮河防总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的领导下,在淮河流域行使防汛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监督等职能,指挥有关省防汛指挥部门的防汛抗洪工作。  相似文献   

12.
唐伟 《治淮》2006,(4):F0002-F0002
3月2日上午.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浩辉一行专程到淮河防汛调度设施视察工作,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肖幼,汪斌陪同。  相似文献   

13.
吴旭 《治淮》2005,(10):13-16
2005年7月4日至10日,淮河流域出现了连续性强降雨天气,淮河上游发生较大洪水,支流洪汝河发生了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淮河防总和沿淮各级党委政府及防汛指挥部门协力同心,密切配合,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取得了淮河"05·7"防汛抗洪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4.
吴旭 《治淮》2007,(10):F0004-F0004
9月11日,国家防总在北京召开2007年淮河抗洪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了2007年淮河抗洪工作,分析评估了近年来治淮工程的效果,研究探讨如何做好  相似文献   

15.
鄂竟平 《治淮》2008,(5):6-8
同志们: 在成功抗御去年流域性大洪水之后,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之际,淮河防总召开2008年工作会议,总结去年防汛抗洪工作,分析淮河流域防汛形势,明确工作目标,部署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三运 《治淮》2010,(10):4-5
<正>淮河流经豫皖苏鲁四省,安徽独居其中。431公里的皖境干流,浇灌了全省46%的国土,养育了全省60%的人口。无论是历史、当代还是未来,淮河都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相似文献   

17.
钱敏 《治淮》2014,(6):8-9
一、2013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回顾2013年汛期,淮河流域水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较大的洪水过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和流域四省防指团结协作,周密部署,依法防控,科学调度,全面完成了各项防汛抗旱任务。  相似文献   

18.
徐英三  吴旭  何琦 《中国水利》2003,(19):27-28
淮河防总的成立开创了淮河防汛工作新局面.在阐述淮河防总成立的必要性后,提出了淮河防总在新时期面临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索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防汛手段,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依法防洪、统一调度的途径.研究分析了行蓄洪区的建设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防洪治水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总结了2007年淮河大洪水雨情、水情及其特点,防汛抗洪主要举措,结合防洪实践抒发了防汛体会,针对洪水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治淮工作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陈红雨  杜久芳 《治淮》2007,(10):14-15
一、概述受切变线、低涡及副高稳定少动等共同影响,2007年梅雨期(6月19日~7月25日)淮河流域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雨过程,降雨量达437毫米,淮河干流出现复式洪峰,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润河集河段超保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