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逊 《真空》2021,(1):15-18
简述常用工作用真空计、单片机在真空计中的应用、真空测量在航天应用、真空测量标准以及碳纳米管阴极在电离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膜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乳品、食品饮料、化工和环保领域。国内超滤膜的应用开发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相当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膜技术应用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及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超滤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盛骁骏 《硅谷》2014,(2):104-104,10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推广已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家居、交通、医疗、物流、农业、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文章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关键技术及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结合国内检测机构的现状,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实验室检测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激光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激光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以及在材料加工制造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对激光技术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的进展有一个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印刷中的激光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蔚  杨皋 《包装工程》2002,23(Z1):8-9
提出了激光在印刷中的应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激光在现代印刷中的应用.例如在直接制版中、采用CTP的激光雕刻技术中、数字印刷技术、调制器等.从以上各个方面的应用从而说明了激光在现代印刷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勇  郝永刚 《材料导报》2021,35(z1):78-82
本文阐述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特性和结构特点,系统总结了石墨烯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开发以及在纺织中的应用、石墨烯功能织物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指出石墨烯在纺织中应用已成为热点,并且其应用价值已得到体现.同时,石墨烯在纺织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纺织中应用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极大的提升汽车的整体质量。文章阐述了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以及机电一体化在我国的三个发展阶段,具体的介绍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在底盘上的运用、在汽车稳定系统上的应用和在变速器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足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它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文章介绍了测量的定义、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三维工业测量技术的兴起与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天然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施爱芹  王健 《包装工程》2014,35(18):5-8,12
目的研究天然材料在现代包装中创新应用的具体规律。方法采用列举法和归纳法,对天然材料在现代包装中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的方法,以及整合性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结论天然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应从功能、造型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天然材料应用的不同方法和规律,寻求其在包装造型设计中的创新结合点,并注意规避缺陷,即天然材料的直接应用是一些产品常用的包装方法,可通过整体或局部进行创新应用;当直接应用法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限制时,可从模仿材料形态、抽象应用和材料工艺等方面间接入手;另外,可以从材料使用的单纯性、多种材料的对比、天然材料取代法等角度进行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10.
张亮 《中国科技博览》2013,(30):422-423
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项新型技术,在国外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力学理论的完善、防火材料的应用使得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我国到1996年钢产量达到一亿吨后,钢结构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结构安装标准、规范在现代已经完善起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也随着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基础。本论文通过钢结构实际应用,介绍了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小型能源总线系统全年动态热力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总线系统是集成化规模化应用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及未利用能源的低碳区域能源系统。本文以TRNSYS为仿真平台,构建基于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土壤源与地表水源集成形式的能源总线系统各个部件的理论模型,对系统进行全年变工况动态逐时仿真研究,计算小型能源总线系统应用于金茂崇明低碳实验社区的全年逐时热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总线系统的全年系统综合热力性能系数达3.5,而常规方案的系统综合热力性能系数均小于1.5,节能率和减碳率均大于20%,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能量回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介绍澳大利亚能效符合性管理体系和产品符合性状况,为我国乃至其他国家完善本国能效符合性管理体系、了解典型发达国家产品符合性状况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鑫家  高兴  蔡建平  袁杰 《制冷》2012,31(1):74-77
由于冷机的水温和流量运行参数的变化,会导致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调节失灵,最后当成定风量系统去使用.这样既增加了初投资,又没有得到后期的节能效果.调查发现,运行多年的冷机设备,冷冻水温差小、流量偏大.利用公式COP=Q/W求出冷机性能指数.分析发现冷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COP波动很大,平均COP偏低.随着冷负荷增大,冷机COP与系统整体COP有所提高,同时用电量也增大.通过调整冷机的运行策略使系统重新恢复为变风量系统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以某典型商用建筑为调查对象,对其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了不同季节的逐时测定,对系统能耗结构、负荷指标、能效比、水系统输送系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系统节能改造的建议,包括:合并南北空调系统、增设水泵变速控制、调整新风运行方案、加强运行和维护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供电磁流变阻尼调节系统的能量供给问题,提出基于脉冲液流换能器的振动能量回收方法,通过振动能-液流能-机械能-电能的变换,实现振动能量回收。建立了基于齿轮马达、飞轮和永磁发动机的脉冲液流换能器分析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正弦振动下换能器的电压输出特性、功率转换特性和转换效率进行仿真。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设计制作了基于脉冲液流换能器的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利用J95-I减振器测试台上对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实验测试,比较了正弦激励条件下换能器的理论电压特性与实测电压特性、理论转换效率与实验转换效率。实验研究表明,脉冲液流换能器是能够实现振动能量的转换,在带30 负载情况下,效率可以达到 46.85%,平均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7.4W。  相似文献   

16.
以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为例,介绍土壤源热泵系统能效测评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并对该项目土壤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工况进行能效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冬季COPSH达到3.1,节能率达到22.3%。  相似文献   

17.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A-CAES)是一种清洁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储能技术,AA-CAES技术具有多能流联供的独特特性,这一特性使得其在微型综合能源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考虑AA-CAES电站的多能联供特性,研究了含AA-CAES电站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介绍了含AA-CAES电站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构成;基于AA-CAES电站的实际热力学过程,构建AA-CAES电站的冷热电多能流联合调度约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建立含AA-CAES电站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采用天津中新生态城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18.
摘 要:被动柔性防护系统中采用的减压环由钢管及铝管套筒组成,应用中将钢丝绳穿过钢管连接在防护系统的支撑绳及拉锚绳上,起到吸收能量和缓冲冲击荷载的作用。根据被动防护系统中减压环的工作状态,将减压环的受力形式简化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受荷载作用,并进行了静力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在较低的冲击荷载作用下,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随着冲击荷载速度的增大,启动荷载逐渐增大,减压环耗能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另外,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减压环中的铝管套筒长度对耗能性能及启动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环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耗能能力开始增大比较明显,后期耗能能力无明显增大,而启动荷载随着套筒长度的增大先减小而后增大,当铝管套筒在合适长度范围内时,减压环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理想吸能效率与静力试验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能源中心区域供冷、供热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特点、系统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将由原本单一形式的热源向多种形式热源并存转变,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不同形式不同品位的热源集成必将引起系统能量变化。能源总线系统是集成化规模化应用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及未利用能源的多源多用户能源系统。本文针对能源总线系统相对常规分散系统而言特有的多源多用户特征进行系统混水和热回收过程的变分析,将能源总线系统抽象为一系列工作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的劳伦兹循环的集成,通过建立能源总线系统与常规分散系统的理想热力学模型,找到能源总线系统混水和热回收过程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的变化与各子系统低温热源进出口温度、高温热源进口温度以及高低温热源质量流量比相关,不同的设计参数会导致混水过程能量发生增加或者减小,亦或不变。通过分析得到热回收过程影响源侧总线热量变化的相关参数并找到热量变化规律,并得到最佳总线供水温度TEBS1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