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6、7月,分别对官厅水库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样品和有机分析样品采集,以形态分类方法对浮游植物显微镜检分析,以液相色谱法对微囊藻毒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官厅水库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8属,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9属,浮游植物总藻细胞密度为508.09万个/L,蓝藻门和绿藻门占总藻细胞密度的96.71%,为水库浮游植物的优势门类;平裂藻属、卵囊藻属和栅藻属藻细胞密度为37.2万个/L,占浮游植物藻细胞密度的82.98%,为官厅水库浮游植物的优势属.官厅水库7月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为12.67μ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5,Margalef指数为1.1,Simposon多样性指数为2.95,说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富营养化程度较高.6月微囊藻毒素LR和囊藻毒素RR浓度分别为29.27、4.04 ppt,浓度值均较低.官厅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在1956年为硅藻门种类逐渐演变成蓝藻门种类,藻细胞密度从1956-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7月藻细胞密度较近年来年平均藻细胞密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王快水库浮游植物调查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8月和9月王快水库坝前浮游植物类群的结构组成、优势类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王快水库浮游植物有6门,25种,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鉴定出9种和7种;9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99.57万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共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86.66%,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和粗壮细鞘丝藻,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61.69%;叶绿素a含量为3.88μg/L,浓度较低,营养状态为贫-中营养,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海子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海子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浮游植物功能群调查为基础,于2010年春、夏、秋三季对海子水库进行了生态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特征,在北湖、南湖两个不同生境区域设置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水样采集,将3个季节中的浮游植物划分为16个功能群,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同步取得的电导率、TN、TP、水温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功能群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海子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种(包括变种),分属于6门37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为:绿藻门20属45种,占种类总数的60.82%;蓝藻门7属11种,占14.86%;硅藻门5属8种,占10.81%;裸藻门2属7种,占9.46%;甲藻门2属2种,占2.70%;隐藻门1属1种,占1.35%。浮游植物丰度春季(801.67×104个/L)秋季(3 589.17×104个/L)夏季(13 806.53×104个/L),三季均值为6065.78×104个/L。代表性功能群的季节演替为:春季(J/Xph/P/C)→夏季(Tc/S2/P/C)→秋季(X1/C)。TP、水温、电导率是海子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对衡水湖2016年5—10月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水体中共有浮游植物6门57种,物种较丰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合计占总种类数的87. 72%。与其他研究者的调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时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人类活动干扰和调水有关。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月平均值为42. 86×106个/L,3个样点的细胞密度处于5. 84×106~125. 74×106个/L之间,各样点各月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蓝藻门占优势,细胞密度最大,为106. 12×106个/L,基于细胞密度评价衡水湖营养状况,中营养和中富营养占比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利用Shannon-Wiener和Margalef指数计算衡水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 22~3. 36和0. 85~1. 85,综合评价其水质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崂山水库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及水体营养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崂山水库水质状况,2008年对崂山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为: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5属6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48.39%和27.4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3月份硅藻种类最多,7月、8月和10月绿藻种类最多。库区优势种为鱼腥藻(Anabaena Bory.)、实球藻(Pandorina morum Bory.)、隐藻(Crytomonas Ehr.)、小环藻(CyclotellaKtz.)。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12.8×105个/L,8月份最高,达到40.5×105个/L。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05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0.6。总体来看,水库水体已经呈现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2年夏季,长江科学院组织了江源科学考察团,对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区的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种,其中硅藻门17种,占种类数的54.83%,其次是绿藻门,共检测出7种,占种类数的24.14%;蓝藻门3种,隐藻门1种,甲藻门1种。各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密度均相对较低(密度范围为(9.14~13.60)×104 个/L)。本次调查的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区水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没有明显差别,研究结果与201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江源科学考察结果相接近。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江源地区水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良好,继续深入开展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研究对于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初步掌握黄河源区藻类的概况,于2016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河源源区重点湖泊河段开展了浮游植物系统调查研究。调查记录浮游植物7门52种,以硅藻门(21种)和绿藻门(18种)为主,优势种多属硅藻门中的贫营养或中营养型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密度整体较低,介于6.90×10~4~1.17×10~6 cells/L之间,夏季明显高于秋季,湖泊明显高于河流。通过对浮游植物的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分析认为,黄河源区水质介于极贫营养水平到贫中营养水平之间,水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良好。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源区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2016年夏季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共有浮游植物71种,分属6门:绿藻门36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2种。2014—2016年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49 mg/L、3.89 mg/L、1.54 mg/L;年平均丰度分别为9.45×106 cells/L、7.76×106 cells/L、3.91×106 cells/L。优势种主要集中在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种类。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解释率为25.32%,水位、透明度、电导率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水质评价表明,鄱阳湖夏季水质处于寡污至中污染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研究及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彭娴  朱丹丹  王丑明 《水利水电快报》2023,(11):110-114+120
为了解洞庭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生态评价,在2020年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对洞庭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采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WQI)对洞庭湖进行水生态评价。结果表明:(1)洞庭湖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73属,优势种类有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直链藻(Melosira sp.)、尖头藻(Raphidiopsis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十字藻(Crucigenia sp.),全湖平均密度为95.7×104个/L。(2)洞庭湖浮游动物共检出48属,优势种是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象鼻蚤(Bosmina sp.)以及无节幼体(nauplius),全湖平均密度为74个/L。(3)底栖动物共检出57种,优势种类有指突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rostratus)、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  相似文献   

10.
对西河湾2019年3~11月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西河湾水质状况为V类水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各采样点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3.9~49.6之间波动,西河湾整体达到中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58属116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在种类上占据优势,分别占藻类种类数的41.38%和31.03%.各采样点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较大,全年波动于0.35×105~180.6×105ind/L之间,平均为19.7×105ind/L. 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时间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西河湾水体的污染程度3月、9月高于5月、7月、11月. 3种多样性指数对西河湾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显示该水体几乎全年处于中污型状态,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水体环境特殊,关于源区间浮游植物特征差异及环境作用因子尚不清晰。对比了2012—2016年长江三源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了浮游植物特征与13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隐藻门仅在南源当曲被发现,长江南源样点的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最多,为18种,长江北源最少,为9种;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最大,为37.70×104 ind/L,南源平均密度最小,为28.90×104 ind/L;长江南源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达到3.04,北源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4;长江源区总体上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各源环境因子PCA结果显示:第一轴主要成分(71.23%)可解释为总氮、电导率,主要代表了河流营养物特征;第二轴主要成分(28.77%)可解释为海拔、床沙中值粒径、水温、含沙量和化学需氧量,主要代表河流生境状况。物种和主要环境因子CCA结果表明蓝藻门种类数与总氮、隐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和床沙中值粒径,绿藻门种类数与海拔、化学需氧量和床沙中值粒径均呈明显的正响应关系,隐藻门和绿藻门种类数和含沙量、水温呈明显的负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于2017—2018年对北京永定河干流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和宛平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共发现浮游植物149种,其中蓝藻门35种,硅藻门29种,甲藻门和隐藻门各3种,黄藻门2种,金藻门2种,裸藻门6种,绿藻门最多,有69种,四次采样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有65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1.43×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10.64mg/L。生物多样性(香农维纳)指数3.32,超过2,根据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永定河水系的水质整体为β-中污型,其中除宛平湖水质为β-中污型外,其他三湖水质都是清洁-寡污型,生物均匀性指数0.68,超过0.5,根据均匀度指数评价标准,永定河水质为清洁-寡污型,其中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水质都为清洁-寡污型。根据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永定河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其中门城湖、晓月湖和宛平湖的营养状态等级都是轻度富营养化,而莲石湖营养状态等级为中营养。  相似文献   

13.
清澜港红树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清热带地区红树林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其关键水质影响因子,分别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和8月在海南清澜港红树林进行样品采集,进行藻类鉴定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浮游植物7门,74属(种)。蓝藻门13属(种),硅藻门35属(种),绿藻门13属(种),隐藻门4属(种),裸藻门3属(种),甲藻门3属(种),金藻门3属(种)。八门湾优势种为硅藻门角毛藻(Chaetoceros)和硅藻门小环藻(Cyclotella sp.);红树林潮间带优势种为蓝藻门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甲藻门多甲藻(Peridinium);养殖水优势种为蓝藻门微囊藻(Microcystis)和隐藻门蓝隐藻(Chroomonas placiodea)。养殖水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其次是八门湾和潮间带。除2016年3月份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由大到小顺序为:潮间带,八门湾,养殖水。2015年11月时氮为藻类生长限制因素,而2016年3月和8月时磷为大部水体限制因素。藻类与氮磷营养盐及金属离子密切相关,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2017年4月(非汛期)和8月(汛期),对岳城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Shannon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探讨岳城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期为岳城水库以及其它同类型水体的水质监测及有效管理提供参考。非汛期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38种,汛期调查发现浮游植物4门25种;非汛期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0.57×106个/L,汛期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12.26×106个/L;非汛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45~0.98,汛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53~0.69。浮游植物类群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岳城水库水体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王琦玥  刘振楠 《吉林水利》2021,(4):10-12,27
为了解红升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于2019年5月—10月对红升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藻细胞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红升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55种,隶属于7门9纲15目26科44属.浮游植物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密度变化范围为507.9×104-1377.2×104ind·L-1.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同沙水库水生态状况,于2021年8月在同沙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质状况的调查。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浮游植物密度对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8种,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47.9%,蓝藻门次之(27.1%),优势种以蓝藻门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点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微囊藻(Microcystis)为主,蓝藻门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均高于绿藻门。夏季同沙水库各采样点水质类型均为清洁—寡污染型,水体营养状态为富营养型,pH和NH+4-N是影响同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河道采砂对赣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7年9~11月对赣江中下游典型采区采砂作业时的水生态环境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砂扰动下赣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①主要污染物为SS,TN和TP,其中TN背景浓度较高,采砂对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因采砂方式、采砂船数量、采砂船功率不同而不同,泵吸式采砂船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抓斗式。②共检出浮游植物55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82×10~3~8.42×10~5 cells/L,平均细胞密度为1.29×10~5 cells/L,硅藻、隐藻为优势类群,南赣中13、栖龙Ⅱ等采区局部水域蓝藻比例较高。③采砂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浮游植物种类和细胞密度的降低以及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和优势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暴柱  石维  张辉  周绪申 《海河水利》2012,(1):11-12,32
2009年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监测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37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14属,优势类群非汛期以硅藻为主、汛期以蓝绿藻为主,其中9月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优势种类主要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水库营养化程度发展为中—富营养,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为大黄堡湿地池塘水环境保护、修复及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09-15至2021-10-15和2022-05-15至2022-08-30在缓冲区池塘,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鉴定浮游植物种类、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分析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16种(属),主要以绿藻门为主,占其总数的39.70%;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2.63×108 ind./L,以蓝藻门为主,占总丰度的76.83%;常见优势种为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蹄形藻(Krichneriella sp.)等;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72、0.36、1.39,湿地池塘水体处于中污染水平。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变化与水体pH、氧化还原电位、总氮和悬浮物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黄堡湿地...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南水北调亦庄调节池水生态环境安全稳定,于2021年1~8月进行了调节池浮游植物监测,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135种,绿藻门和硅藻门是主要门类,种类数占比分别达到45%和30%;调节池输配水状态发生改变后,在6月出现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现象,浮游植物密度达到1 350万cells/L,蓝藻门浮游植物占绝大多数。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上,调节池各区域之间的浮游植物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在水流缓滞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亦庄调节池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处于1.0~3.0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0.5~2.0之间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稳定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