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竹河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渗漏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竹河水库大坝为碾压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坝,水库蓄水过程中坝体渗漏量偏大、浸润线偏高。蓄水至1 212.2 m时,下游坝坡高程1 182~1 185 m出现平行坝轴线的散浸带,并在局部形成流淌状。鉴于水库大坝渗漏问题严重,采取物探检测、连通试验以及对坝体渗漏进行反演计算,结合坝体安全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坝体沥青混凝土心墙存在渗漏;针对坝体结构特点,对大坝渗漏处理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后,从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等综合分析比选,推荐混凝土防渗墙方案,此工程的渗漏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病险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头道沟水库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为459.82万m3。大坝采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最大坝高52.42 m,心墙最大浇筑高度48.72 m。文中从坝料的选择、坝体断面的设计、坝基处理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水库经过3年的蓄水运行检验,坝体防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市处于高寒地区,冬季漫长,施工工期比较短,新建一座水库一般需要3年时间完工;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可在较低温度下施工,施工期较长,对坝基坝体变形适应性强,心墙自愈能力好。本文以乌拉斯特水库为例,介绍了其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坝体分区、防渗体结构设计、沥青混凝土与基础和岸坡的连接、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设计和坝肩及坝肩防渗处理,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官帽舟沥青混凝土心墙混合坝最大坝高109 m,坝体下游干燥区尽可能充分利用泄洪开挖利用料。根据筑坝材料试验参数,采用邓肯一张模型,进行三维非线性坝体静力研究分析,坝体最终沉降较小,坝体变形适度,沥青混凝土心墙顺河向位移很小,坝体的应力水平合理,沥青混凝土拉应力小于拉伸强度,说明沥青混凝土不会发生水力劈裂破坏。官帽舟沥青混凝土心墙混合坝能较充分利用泄洪开挖的软岩利用料,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由于深厚覆盖层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修建在其上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体会发生沉降,且最大沉降位于距坝顶2/3坝高处;受坝体的影响,坝基深厚覆盖层也会向上、下游发生水平位移;沥青混凝土心墙存在明显的应力拱效应,蓄水后减弱.以在120 m深覆盖层上修建坝高100 m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有限元分析为例,探讨了沥青混凝土心墙上石坝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应力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6.
官帽舟水电站挡水坝设计采用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混合坝,坝体填筑料能较多地利用泄洪建筑物的软岩开挖料。通过沥青混凝土防渗材料试验和坝体应力应变分析,沥青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满足要求。渗流和坝坡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坝体沥青混凝土心墙不会水力劈裂和剪切破坏,坝体变形适度,不会引起坝体局部沉陷的破坏状况,说明了本工程推荐沥青混凝土混合坝坝型是可行的且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洞塘水库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塘水库采用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很好地处理了软基建坝、坝体防渗和筑坝材料问题。实践证明坝型选择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设计是成功的。该坝是西南地区建成的第一座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为沥青防渗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马芳 《中华建设》2012,(8):294-296
1.惠蓄下水库大坝土建工程概况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主坝为典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450m,最大坝高55.17m,坝底最大宽40.17m,坝顶宽度为7m。坝体上游面铅直,下游面坝坡1∶0.75。坝体混凝土为25万立方米(其中碾压混凝土23万立方米),坝基等其它常态混凝土为5万立方米。原则上要求混凝土采用大仓面碾压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设计,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式对玉树国庆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分析。基于各种配合比下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水库正常运行期工况进行模拟,研究推荐配合比下心墙参数对坝体以及心墙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渗心墙尺寸设计合理,坝体及分区合适;推荐心墙配合比参数满足大坝运行条件;坝体和心墙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拱效应"。  相似文献   

10.
某水库工程拟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心墙高度达到116.43 m 。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该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经济性指标,对该坝进行了坝坡优化计算分析。对坝坡方案 A 、方案 B 、方案 C 心墙的计算分析表明:三种方案心墙的最大沉降均出现在坝体中部高程附近,最大沉降量分别为-44.383 cm 、-44.241 cm 、-44.927 cm ,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体协调变位好。在竣工期,各方案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1.537、1.467、1.373;在正常蓄水条件下,各方案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1.461、1.396、1.243,依次降低。方案 B 挖填方量比方案 A 减少了39.96×104 m3(10.15%),坝体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上下游坝坡坡度适宜,建议设计施工优先采用方案 B 。  相似文献   

11.
下坂地水库地处高地震区,大坝基础覆盖层厚度达150 m,且存在粉细砂层,针对下坂地大坝工程的特点,在坝料静、动力特性试验和三维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考虑坝体—覆盖层—防渗体等动力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对下坂地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体和覆盖层进行了地震情况下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以其优越的抗渗性能,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可与坝体同步填筑快速施工,对坝基的广泛适应性,正发展成为当地材料坝中的重要坝型之一。目前,世界上虽然建设了一批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的砂砾坝壳与堆石体等土石坝,但所占比例不大,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我国,随着三峡茅坪溪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等工程的兴建,使我国水工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发展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本文以小峡水库大坝工程实例,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优缺点、适应性、筑坝方法及工程设计等进行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牛头山水库沥青混凝土面板坝的变形和坝坡稳定分析,评价坝体结构的安全性,对坝身部分砂砾石料的工程性质及其变形和稳定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寮望岽水库为单曲砌石拱坝,在该水库除险加固中,坝体迎水面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方案解决坝体渗漏问题;在坝体上游侧两坝肩、坝基采用帷幕灌浆并增设混凝土盖板解决坝肩绕坝渗流、坝基渗漏等问题.除险加固后,消除了大坝多年的隐患,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沥青多用于民用建筑、交通道路等。由于沥青具有极佳的防渗性能(渗透系数不大于10~7~10-8)和较强的变形的能力,近20年来,我国在沥青混凝土防渗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2年,吉林的白河水电站(坝高24.5m)和甘肃省的党河水库(坝高58m).就是我国最早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坝体防渗材料的水工建筑物;1979年,陕西长安县的坝高85m的石吸峪水库就是目前我国最高的沥青混凝土防渗斜墙坝;1985年建成的辽宁省大连市青流河水库,是我国库容最大的沥青混凝土防渗工程。另外,还有近50处水工建筑物也相继采用了沥青混凝土心墙。目…  相似文献   

16.
1概况碧流河水库位于大连市碧流河干流上,主要用于供给大连市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兼有防洪、灌溉、养鱼等效益.碧流河水库总库容为9.34亿m3,为大巨型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合坝型,左侧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坝.右侧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中间主河道为混凝土重力坝,全坝总长为708.sin·沥青混凝土心培砂砾坝全长287.5m,最大坝高386m,坝顶宽7om.心墙顶宽0.5m,底宽08m,基础部位扩大到1.6m.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及右岸联接段长113m,最大坝高32.3m,坝顶宽7.om.心墙顶宽0.4m,底宽0.sin,基础部位扩大到1.Zm.混凝土重…  相似文献   

17.
寮望岽水库为单曲砌石拱坝,该水库除险加固中,坝体迎水面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方案解决坝体渗漏问题;在坝体上游侧两坝肩、坝基采用惟幕灌浆并增设混凝土盖板解决坝肩绕坝渗流、坝基渗漏等问题.除险加固后,消除了大坝多年的隐患,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琼中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副坝均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坝体主要采用全强风化料填筑,上、下游分别设干砌块石与草皮护坡,中部设0. 5 m等厚沥青混凝土心墙,心墙通过混凝土基座与下部防渗墙或帷幕相接,坝基下游设2 m厚水平排水层。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坝体变形与渗漏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大坝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牛头山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方案为在原沥青混凝土面板上浇筑新的混凝土面板,并结合上游坝脚防渗墙及两坝肩帷幕灌浆防渗。通过对埋设于防渗墙及面板中的应变计、坝体渗压计、面板测缝计等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大坝经过加固后防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具有结构简单、工程量小、施工速度快、防渗性能安全可靠等特点:同时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也具有较好的塑性和柔性,能适应坝体和基础的沉降变形,对已产生的裂缝还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同时由于心墙处于坝体内部,受到坝壳料的保护,抗震能力较高。结合北京市平谷区花峪水库续建工程的具体实际,分析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技术和主要质量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