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避免黄土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安全隐患,结合某隧道工程,探讨了用钢管贝雷梁搭设运输通道及作业平台,采用风动导向跟管钻进,一次成孔法施工管棚,配以小导管超前支护,将黄土特大断面一分为八,用交叉中隔壁法进行暗洞掘进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供电主网和配网的敷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架空线路电能输送方式正快速向地下电缆的敷设方式转变.相对于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目前的电力隧道截面选型通常按敷设电缆的规模和运检方式来确定,截面型式多样,很少从机械化施工的角度来确定断面尺寸.本文提出从两方面扩大电力隧道机械化施工:一种方式是通过改变隧道断面形式,减少断面尺寸种类,结合现有机械设备尺寸归并出几个适用范围广的隧道断面尺寸;另一种方式是鼓励设备厂家研发出适用于电力隧道特点的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3.
结合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导流隧洞混凝土衬砌施工实例,对比分析了2种隧洞混凝土衬砌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了利用全液压钢模台车进行洞身混凝土衬砌.详细介绍了钢模台车的自行设计、制作安装、施工工艺及使用效果,总结出在特大断面隧洞洞身混凝土衬砌施工中,采用全液压钢模台车具有其他施工方案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实践证明:该方案是经济、合理、可行的,为以后在同类型隧洞洞身混凝土衬砌施工提供了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佛羊岭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施工,以FLAC3D有限元软件为计算平台,建立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有限元模型,对隧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表沉降、围岩与衬砌结构应力,并提出相应的监控和加固对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先行隧洞上部地表沉降比后行隧洞大,后行隧洞的施工会增大先行隧洞竖向位移,使先行洞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隧道衬砌结构应力集中于拱腰至拱脚范围区域,先行洞支护结构对于后行洞开挖起到稳定岩体的作用,后行隧道的开挖会使中夹岩柱出现应力集中,在施工时应注意对隧道围岩采取加固措施。分析结果能够为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佛羊岭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施工,以FLAC3D有限元软件为计算平台,建立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有限元模型,对隧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表沉降、围岩与衬砌结构应力,并提出相应的监控和加固对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先行隧洞上部地表沉降比后行隧洞大,后行隧洞的施工会增大先行隧洞竖向位移,使先行洞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隧道衬砌结构应力集中于拱腰至拱脚范围区域,先行洞支护结构对于后行洞开挖起到稳定岩体的作用,后行隧道的开挖会使中夹岩柱出现应力集中,在施工时应注意对隧道围岩采取加固措施。分析结果能够为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依托银川滨河新区长河大街延伸项目隧道工程,采用ABAQUS对不同开挖方法(两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及支护方案展开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计算得到结构应力、古长城沉降值,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和支护方案二得到古长城的沉降值为2.809 mm,较两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分别减小了 119.47%和64.15%,表明双侧壁导坑法对保证古长城的安全更为有效.相关结论可为隧道下穿古建筑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牡绥线双丰隧道为背景,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3种不同的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计算围岩和衬砌内力及支护的强度安全系数,研究不同的开挖方法对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的影响,选择最优施工方法,为类似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春地铁1号线某区间左右线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在某站前右线设置停车线和渡线,该段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在该段区间由于盾构隧道和矿山法隧道相距较近,最近处为0.775m,且矿山法隧道断面较大,跨度均超过10m,最大断面跨度超过14m,大断面隧道施工以及近距离隧道施工的风险较大,因此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段隧道施工进行模拟,评估大断面矿山法隧道及近距离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知道,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锚杆在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部位锚杆荷载传递和动态调控过程。施工初期主要依靠拱部锚杆来促进拱效应形成,最大轴力先升高而后逐渐降低,中性点向围岩深部移动,形成动态"压力拱"现象,建议客运专线软岩大断面隧道拱部只需打设短锚杆或注浆可有效促进拱效应形成,控制隧道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某岩溶区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群安全施工,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钻探及声波测试对该隧道群围岩进行了综合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成果显示测线内覆盖层厚度在0~1.3 m之间,强风化层厚度在4.0~21.0 m之间,基岩表面溶沟溶槽发育,并推测了存在溶洞的位置。声波测试结果显示隧道围岩为可溶岩,岩溶微发育;隧道围岩完整性系数在0.49~0.64之间。现场已施工的37个钻孔中,有2个遇溶洞/裂隙,钻孔遇洞率5%。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与钻孔及声波测试所得的地下地质体信息吻合。综合物探成果很好地解释了隧道群围岩的地质情况,可以作为岩溶区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群隧道设计、施工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断面隧道在复杂条件下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围岩的变形、应力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可为大断面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某超大断面高铁隧道出口段失稳分析与加固处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的进出口边坡稳定性问题常是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施工中容易发生仰坡坍塌、衬砌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以某超大断面高铁隧道出口段发生滑坡为工程实践,首先列出该隧道出口段不良地质现象变形特性,然后分析了该滑坡一隧道相互作用机理以及该失稳现象的成因,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判断该失稳处于加速变形阶段,应采取紧急加固措施;通过截水排水工程、明洞与明暗交界处加固、边仰坡加强防护措施保障了隧道安全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说明该加固方案思路是正确的,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FLAC5.0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段隧道——包西铁路洞子岩隧道进行了三台阶、CRD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力学行为模拟分析,确定了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案较优。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不同施工工序时的围岩位移、支护内力、地表沉降以及塑性区的变化,得出了先开挖浅埋侧侧导坑后再开挖深埋侧侧导坑施工工序较优,且能有效地控制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地处山体内部或地下,往往存在极为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情况,使得勘察设计阶段围岩级别难以准确预测或预报,这就给隧道的施工开挖过程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困难。为此,较为准确地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对调整支护结构以及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以椿树垭隧道为工程实例,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能够有效指导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复杂环境下超浅埋地下通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合肥市府广场地下通道工程,详细介绍了在饱和淤泥质地层条件下采用长管棚结合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短开挖和强支护等综合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工程结果表明,在复杂环境下采用暗挖法施工是可行的,并可实现洞内施工安全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避免了明挖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所得施工经验对合肥地区类似地下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通风竖井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特长公路隧道,其通风设计和施工不仅关系到隧道的建设规模和将来的运营成本,而且和隧道的防火救灾相关。本文详细介绍了雪峰山隧道通风竖井的布置、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以期对今后其它长大隧道的通风及防灾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净距林屋隧道洞口段开挖为工程背景,对现场爆破振动、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表明,在超前大管棚支护下,原设计开挖方法(CRD法)需要进行优化.由此提出了台阶法施工的方案,并结合洞口段地形状况和掌子面实际暴露的围岩状况,建立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以验证台阶法施工的合理性.监测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台阶法施工的方案可行,体现了新奥法动态设计和施工的理念.结果可为超前大管棚支护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的开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坡度隧道临界风速存在的争议,以城市交通隧道的典型坡度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搭建1∶8的坡度隧道模型实验台,对火灾工况中车辆沿坡度下行时的临界风速进行了研究,并与现有的较有影响力的2个临界风速模型"Kennedy模型和WuBakar模型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沿坡度下行时,控制烟气回流所需的临界风速大于相同火灾场景中平直隧道的临界风速,且随着隧道坡度的增加,车辆沿坡度下行时的临界风速逐渐增大.综合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的研究成果,对现有多数规范中推荐使用的Kennedy临界风速模型中的坡度修正系数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新的坡度修正系数.当隧道坡度在5%以上时,建议使用WuBakar临界风速模型进行烟气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超磁致伸缩材料静、动态特性,对自行设计的超磁致伸缩大功率换能器进行了试验研究,该装置具有功率大、适用频带宽、峰值尖锐余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