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构成要素主观性强,难以精确度量的现实问题,利用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构建SEM模型进行研究。把山东煤矿事故案例做为研究样本,利用频次分析法统计事故原因做为观测变量,以"制度要素"做为内源潜变量,"人员要素"、"设备要素"、"环境要素"做为外源潜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SEM模型。  相似文献   

2.
丁波  肖启飞 《现代矿业》2019,35(8):12-14
为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管理增效,针对本钢南芬选矿厂现场生产岗位人员紧缺的问题,推行“操检合一”的管理模式。工作中树立起“操检合一”管理理念,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规范了实施细则,进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操检合一”考核体系,使全厂的安全、生产、设备以及班组等管理工作取得进步,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操检合一”管理增效。  相似文献   

3.
陈静 《现代矿业》2018,34(9):213-217
针对煤矿井下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重点借助鱼刺图分析方法,从整体角度梳理了社会、企业、制度、个体4个层面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重点从个体角度,围绕个体内在、外界刺激、群体环境、其他4个方面建立鱼刺图,列出了17种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个体因素。设计“测点法”改进并提升了样本检验效果,并在两个矿区实施了包含4个测点的“矿工个体因素与生产行为调查问卷”。利用“测点法”及SPSS19.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各因素对矿工行为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并将17种个体因素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指标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4.
矿山技术经济指标动态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矿集团的实际生产状况和复杂多变的外界市场环境为背景,通过调查集团积累的实际生产数据,对矿山内部各指标进行数据挖掘,构建了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多目标整体动态优化模型,基于“模式循环搜索算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矿山技术经济指标综合优化理论,实现了对该矿的技术经济指标动态、实时的优化,为集团公司经营参数的调整和分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傅贵  殷文韬  董继业  Di FAN 《煤炭学报》2013,38(7):1123-1129
通过观察事故统计得知,几乎100%的生产安全事故是责任事故,且是由于事故单位的“管理漏洞”所引起。理论分析得知,应用古典、近代及已有的现代事故致因链不能够精确定位“管理漏洞”的具体位置和内容,事故预防困难。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并研究国内外已有事故致因链发现并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这个新型现代事故致因链。在该模型中,将事故的原因首先分解为组织行为、组织成员个人行为两个层面,然后再将组织行为继续细化分解为指导行为、运行行为,将个人行为细化分解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4个行为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根本、间接、直接原因,具体内容分别是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证实,应用该模型,且把“安全管理”表达为“行为控制”之后,可以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管理漏洞”、“管理缺欠”理解为“行为控制缺欠”,并可将其精确定位在“2”个层面、“4”个行为阶段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上面,据此即可制定有效、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依据Tapio脱钩指标和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分别构建了二氧化碳(CO2)“脱钩”弹性指标和努力指标扩展分解模型,并对山西省CO2“脱钩”和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脱钩弹性指标和脱钩努力指标均显示山西省CO2的“脱钩”情况有所改善,已呈现出“弱脱钩”的低碳经济特征;能源强度降低是导致CO2“脱钩”的关键性因子,其脱钩努力指标从2001年的-0.239 2逐年增加到2008年的 0.542 4,这主要源自工业领域技术的进步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减排效果;假定在以上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CCS技术将成为实现CO2减排和“强脱钩”的关键性因素。该研究尝试将脱钩指标和CO2排放因素分解模型进行结合,考虑了CCS因素在减排和“脱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闫军印 《煤炭工程》2012,(11):131-133
 摘要:根据应急管理“感知-避险-救援”三阶段模型对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综合功能进行分析;提出“六大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构建基于GIS的井下安全避险集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该系统集成了煤矿地理信息数据、煤矿实时安全信息数据和“六大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实现了“六大系统”的基础数据管理、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三维巷道环境下“六大系统”的实体模型实体属性调取功能以及安全监测信息与人员定位信息的综合监测与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8.
安全管理的经济激励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健  毛祎琳  谢婷  傅贵 《煤炭学报》2012,37(Z1):143-148
概述了安全管理的经济激励方法,给出了“安全股票”激励方法与“隐患买卖”激励方法的实施流程,阐述了两种激励方法的应用原理和实施效果,提出了两种激励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运用经济激励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励职工注重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业绩,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将“安全股票”激励方法与“隐患买卖”激励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配套使用;个人经济激励的正向激励作用相较于组织经济激励更为明显,以个人经济激励为主组织经济激励为辅的正向激励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主动性,使经济激励的作用发挥的更为充分全面。  相似文献   

9.
采矿方法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方坚 《矿冶工程》2003,23(1):8-11
应用层次分析(AHP)的基本决策理论, 针对急倾斜煤层的赋存条件, 提出了6 种技术上可行的采煤方法, 并建立了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层次分析模型。结合沙井矿煤层的具体条件, 构造判断矩阵, 求解矩阵的特征向量, 最后确定了伪倾斜钢结构“八字形” 掩护支架采煤法是较适合该矿井条件的采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神东矿区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安 《煤炭学报》2006,31(4):414-419
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好转的最重要途径.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系统环境本质安全的统一体,可以表达为“人-机-环境”系统或“人-物”系统.其建设途径可以分为管理“软件”和设备设施“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包括安全理念、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员工素质等的形成与提高; “硬件”建设包括建设合理的矿井开拓、采区布置方式,主要生产系统、开采方法、技术装备、安全保障设施等.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的建设可以创造优异的安全业绩,百万吨死亡率可以达到“0”目标.如果在不远的将来解决技术先进性、行业准入标准等问题,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的安全业绩可望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下组煤开采的底板突水问题,以龙固井田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后,确定出断裂构造、奥灰水压、有效隔水层厚度的3个主控因素,并利用Surfer得出3个主控因素的专题图。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梯形模糊数法(TFN)分别计算一级因子及其子类的权重,建立了基于AHP_TFN的预测模型。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为以后开采过程中的底板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法的鄂尔多斯市煤矿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分析鄂尔多斯市煤矿矿区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山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三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作为矿区环境的评价因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煤矿矿区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鄂尔多斯市五个主要煤矿矿区进行了评价,并对矿区进行了分级,评价结果与矿区实际环境情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鄂尔多斯市煤矿矿区环境质量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Fisher判别理论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项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取老顶、直接顶、底板、瓦斯、采深、倾角、煤层厚度、坚固性系数、夹矸等9项指标作为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分类判别指标.利用国内矿区急倾斜煤层可放性分类实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建立顶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求得判别函数.用建立的模型对5个矿山的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进行分类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Fisher判别理论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取老顶、直接顶、底板、瓦斯、采深、倾角、煤层厚度、坚固性系数、夹矸等9项指标作为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分类判别指标.利用国内矿区急倾斜煤层可放性分类实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建立顶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求得判别函数.用建立的模型对5个矿山的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进行分类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盖秋凯  黄磊  赵霖 《煤炭工程》2021,53(1):123-127
为研究焦作矿区工作面底板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选取地质构造λ1、煤层厚度λ2,煤层倾角λ3、工作面宽度λ4、开采深度λ5、含水层水头压力λ6、隔水层平均强度λ7、隔水层平均厚度λ8作为研究变量,建立了焦作矿区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因子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焦作矿区底板突水的8个变量可归纳为采矿赋存因子、采矿设计因子、技术可变因子|得出了模型加权综合得分大于等于0.95时则突水危险性很大,且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的判别标准|该因子分析模型在赵固二矿11011工作面成功应用并验证了其正确性。该研究成果对焦作矿区及类似地质条件下采掘工作面底板是否需要注浆加固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中马村煤矿已发生20多次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影响了该矿的安全生产。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对该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进行了地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大致在水平方向,最小主应力大致在铅直方向。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区域的有限元模型,以实测的地应力为作用面荷载,根据合理的边界条件得到了该区域煤层的主应力分布云图,分析了最大主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Fisher判别法理论和影响煤层注水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选用煤层的埋藏深度、裂隙的发育程度、孔隙率、湿润边角、饱和水分增值、坚固性系数6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以15组煤层注水的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的Fisher判别函数对15组实测数据用回代估计方法逐一进行检验,正确率为93.3%。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3个工程实例,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模糊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或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传统煤炭检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干扰检测结果以及数据准确度差等问题,对煤炭检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以适应现代煤炭检测实验室的自动化检测、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监管需求。结合开发应用技术环境、安全保障措施以剖析包括平台层、数据采集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分析层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包涵煤炭检测作业流程、资源管理、样品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等方面,并结合系统特点及应用情况对检验数据传递流程进行优化及系统开发。煤炭检测数据采集系统在煤炭检测过程中可从采、制、化等生成全流程可溯源管控,实现煤炭检测过程盲样管理、结果自动计算、报告自动生成,提高了煤炭检测实验室的细化管理水平及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煤炭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郭超 《煤炭学报》2012,37(Z2):293-300
针对综放开采中顶煤冒放性等级评价中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顶煤冒放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综放开采中顶煤冒放性识别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了影响综放开采中顶煤冒放性诱因,选取煤层埋深H、煤体单轴抗压强度σc、煤层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η、煤层厚度M、煤层中夹矸层厚度mj和直接顶充填系数k等6个实测指标作为顶煤冒放性识别的主要影响因子,以16个放顶煤工作面为例,构造了适于顶煤冒放性评价指标的测度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冒放性等级进行识别。为进一步考察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运用已建立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应用到4组综采工作面顶煤冒放性评估中。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型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与模糊聚类和BP 神经网络方法一致,能解决综放开采中顶煤冒放性等级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可考虑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煤矿事故隐患监控预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事故危害金字塔等理论,通过对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认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人或物的隐患,而隐患的背后又必然存在着管理缺失或员工基本素质与身心状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由25个项目构成的监控要素框架,确定了54类1 000多条隐患明细,并以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点数,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动态量化考核;开发了实时监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了日、周、月、年的安全工作评价和隐患发生情况的统计查询,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全工资考核分配的依据;延伸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了班组事故隐患的实时监控;建立了事故隐患实时监控体系,设置了煤矿安全生产红、黄、蓝、绿4级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