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糙米经发芽、烘烤、粉碎、浸提、离心得到发芽糙米茶汤;绿茶经过浸提过滤得到茶汤,将发芽糙米茶汤和绿茶茶汤按一定比例混合,添加其他配料而制成一种既营养又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复合米茶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发芽糙米绿茶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发芽糙米绿茶茶汤混合比例为1∶1,白砂糖为6%,柠檬酸为0.03%,复合稳定剂CMC-Na和海藻酸钠按2∶1,添加量为0.15%。经过验证性试验,得到的发芽糙米绿茶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9.3分,茶多酚含量309.3mg/kg,γ-氨基丁酸427μg/100ml。  相似文献   

2.
对枸杞叶清茶饮料的配比、浸提条件、防沉、护色工艺以及风味进行研究,确定了枸杞叶清茶饮料的生产工艺。选用优质的枸杞叶茶水浴75℃,以1∶80的料水比浸提15min,使用0.03%抗坏血酸和0.02%抗坏血酸钠混合护色,0.03g/L单宁酶和0.03g/L果胶酶预防沉淀,过滤后调整糖酸比(最佳添加量为白砂糖3%、蜂蜜2%、柠檬酸0.03%、柠檬酸钠0.03%)制备枸杞叶清茶。该饮料风味独特,酸甜适口,具有一定营养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金银花和烘青绿茶提取液的混合比例、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L-抗坏血酸添加量为试验因子,以复合型饮料感官审评得分为响应面值,应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感官审评得分的影响依次为:金银花和烘青绿茶提取液的混合比例>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L-抗坏血酸添加量。获得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金银花和烘青绿茶提取液的混合体积比1∶1、白砂糖添加量10.5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0.13 g/100 mL、L-抗坏血酸添加量0.10 g/100 mL。复合饮料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当稳定剂选择为海藻酸钠,且其添加量为0.16%时,复合饮料稳定性最佳。在此条件下生产的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具有较好的风味效果。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浸提后离心制得茶汤;糙米经过烘烤、粉碎、糊化后酶解、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得米汤,然后将米汤和茶汤以一定比例混合,并添加一定的配料而研制成一种既营养又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健康饮料。实验结果表明,茶(g)水(mL)比为1∶50,米(g)水(mL)比为1∶10时,茶汤和米汤以1∶3混合,并添加0.2%的CMC-Na,0.05%的柠檬酸,0.03%的甘草酸制备的饮料口感细腻润滑,入口圆润滋美,酸甜可口,回味清甜,茶香米香协调,色泽橙黄。  相似文献   

5.
以茶梗、竹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备固体复合饮料,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茶梗-竹叶提取物固体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竹叶提取液(17.3 g/L)11.0 mL、茶梗提取液(16.1 g/L)10.0 mL、绵白糖(500 g/L)10.5 mL和柠檬酸(80 g/L)2.5 mL。按此比例混匀喷雾干燥,得到茶梗-竹叶提取物固体复合饮料产品。该产品按5~6 g/100mL的较优比例冲调,具有绿茶和竹叶的清香,滋味酸甜可口,整体风味协调爽口。该产品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3.39、10.11和18.37 mg/m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此条件下得到的茶梗-竹叶提取物固体复合饮料为淡黄色粉末,溶解性良好,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为茶梗-竹叶固体复合饮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无花果叶、无花果鲜果和无花果树皮为原料,制作复合型无花果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复合原汁最佳比例,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优化了复合型无花果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无花果复合原汁的最佳质量比为鲜无花果汁:无花果叶提取液:无花果树皮提取液=3∶1∶1;复合型无花果饮料最佳配方为无花果复合原汁15 g,50%糖浆8 g,5%柠檬酸1.8 g,蜂蜜1.2 g。通过该配方制备出的复合饮料色泽鲜亮,口感良好,具有无花果特有的清香。  相似文献   

7.
将信阳低档春茶浸泡的茶汤添加到主食面包中,研究茶汤的茶水比、泡茶温度对主食面包比容、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主食面包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茶水比、泡茶温度均对面包比容及感官评分影响显著,经优化得出绿茶面包最佳制作工艺:茶水比为3∶100 g/m L,泡茶温度50℃,得到的绿茶面包比容为5.54 m L/g,感官评分97.8分,水分含量31.2%,酸度1.47°T,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所制的茶汤主食面包具有绿茶的保健功能和较好的焙烤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芹菜、百合为主要原料,辅以柠檬酸、白砂糖,研制出口感优良、营养价值高的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芹菜百合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百合汁和芹菜汁混合比例为1∶4(m L/m L),白砂糖6 g/100 m L,柠檬酸0.08 g/100 m L。通过试验,确定黄原胶0.03 g/100 m L与CMC-Na0.03 g/100 m L混合稳定剂为饮料的最佳稳定剂。此复合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以信阳毛尖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信阳毛尖绿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工艺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信阳毛尖绿茶饮料的最佳浸提工艺: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8.6min,茶水比为1:82,信阳毛尖SCC溶液添加量为4.37g/L。在此工艺下生产出的信阳毛尖绿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为970±6.72mg/L,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茶汤清澈,香高持久。  相似文献   

10.
张颖 《食品工业》2013,(1):43-45
研究桑叶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并探讨了桑叶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桑叶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粒度为80目时,在70%的乙醇在70℃水浴中进行提取,料液比以1︰60的条件下最好。桑叶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每100 mL中,茶汁20 mL,黄酮提取液20 mL,蔗糖10 g,柠檬酸0.06 g,调制成浅黄透明、澄清、具有桑叶和绿茶特有的香气的桑叶绿茶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11.
以五味子、酸浆、枸杞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柠檬酸和稳定剂,制备复合饮料。以饮料感官指标为考察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饮料的最佳配方:混合汁配比为五味子提取液、酸浆汁和枸杞汁混合汁比例为7:3:4,混合汁添加量30 mL/100mL,蔗糖8 g/100 mL,柠檬酸0.05 g/100 mL;稳定剂及其添加量为卡拉胶0.04 g/100 mL,CMCNa 0.1 g/100 mL,黄原胶0.03 g/100 mL。该饮料营养全面,具有独特风味,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松针和山楂为原料,以黄酮为功能因子,研制松针山楂复合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适宜于饮料生产的松针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135min,料液比为1∶22g/m L;适宜于饮料生产的山楂提取工艺为:在超声功率350W条件下,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8min,料液比为1∶30g/m L。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松针提取液和山楂提取液的复合比为1.5∶1,与11%的白砂糖,0.12%的柠檬酸调配。复合稳定剂为0.1%CMC-Na和0.1%海藻酸钠。所得饮料为淡黄色,澄清透明,均匀一致,酸甜可口,具有松针特有的柔和茶涩及山楂果味。黄酮含量为64.59mg/g。  相似文献   

13.
钠离子是饮用水中的重要金属离子,为探明其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浓度钠离子(0~200 mg/L)对普通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及其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钠离子(Na Cl)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绿茶茶汤的苦味、涩味和醇度等滋味强度;适量的钠离子(20 mg/L)可以有效降低普通绿茶茶汤的苦味和涩味强度、提高茶汤醇味程度,从而改善绿茶茶汤的整体滋味品质。通过分析,发现钠离子的添加对茶汤滋味品质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是通过改变儿茶素(EGCG)、咖啡碱和茶氨酸等主要滋味品质成分及其混合液的呈味特性来影响绿茶茶汤整体滋味品质。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阴离子钠盐对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氯化钠和硫酸钠对普通绿茶茶汤滋味品质的改善显著好于其他钠盐。本研究结果将为绿茶饮料的滋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金银花和绿豆为主要原料,研究金银花、绿豆原汁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绿豆浸泡条件为35℃、6 h。复合饮料最佳配方:绿豆原汁和金银花提取液的混合比例为4∶6(mL/mL)、柠檬酸添加量0.12 g/100mL、蔗糖添加量为6 g/100mL,黄原胶与瓜尔豆胶(1∶2)为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07 g/100mL。绿豆原汁和金银花提取液进行复配制成的复合饮料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兼有金银花和绿豆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枸杞为原料制备枸杞汁、枸杞醋,并添加白砂糖及菊花提取液制备枸杞果醋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果醋饮料配方,并对其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枸杞醋8%,枸杞汁15%,白砂糖6%,菊花提取液15%。在最优配方条件下,枸杞果醋饮料感官评分为95.47分,枸杞果醋饮料口感柔和、酸甜爽口。总酸、不挥发酸及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66 g/100 m L、0.36 g/100 m L、0.07 g/100 m L,总糖、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9.62 g/100 m L、0.48 g/100 m L、0.06 g/100 m L,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农业部标准NY/T 2987—2016《绿色食品果醋饮料》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三种乳酸菌按照1∶1∶1的比例复合发酵红树莓山楂复合果汁(1∶1),分析其发酵前后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后红树莓山楂复合发酵饮料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共检出4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酮类、酸类以及酚类化合物等;总酚含量为0.061 g/100 g、维生素C含量为89.56 mg/100 g;发酵后有机酸含量增至4.19 g/L,特别是乳酸含量由0.12 g/L增至3.22 g/L;活菌数达到2.2×107CFU/m L。感官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能提升发酵原液的风味,保护色泽,红树莓山楂复合发酵饮料感官评分为86分,是一款营养、健康的乳酸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7.
天麻和蜂蜜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饮料。研究了天麻煮制液制备、稳定剂配比,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天麻蜂蜜茶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煮制液的料液比为1∶30(g/m L),煮制30 min后品质最佳,稳定剂的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5∶1(g/g)。天麻蜂蜜复合饮料的配方工艺为:0.15%的复合稠化剂,9%的蔗糖、0.5%的蜂蜜和0.17%的柠檬酸,均质时间为5 s。复合饮料酸甜可口,其中天麻素的含量为0.222 3 g/L。  相似文献   

18.
以紫薯渣为原料,研究其护色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研究提取花色苷的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以口感、颜色、香味为指标进行饮料最佳复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护色条件为0.05%的柠檬酸,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柠檬酸与5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75℃水浴1.5 h,提取液中花色苷含量为0.170 1 g/100 m L。饮料最佳复配实验配方为:紫薯渣花色苷提取液70 m L,相对甜度为22.55的罗汉果水提液30 m L,蔗糖6 g/100 m L,其口感酸甜适宜,颜色亮紫红,具有淡淡的紫薯和罗汉果的香味,产品花色苷含量为0.219 4 g/100 m L,相对甜度为11.76。保质期实验(相当于1年)表明,保质期内饮料的色泽、口感稳定,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饮料产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黄秋葵花红茶复合饮料的工艺优化及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黄秋葵花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黄秋葵花红茶复合饮料的调配配方进行了优化,并对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黄秋葵花红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秋葵花提取液和红茶提取液的添加比例为2∶1,白砂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05%,蜂蜜添加量为1%。在此配方下,得到的黄秋葵花红茶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89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40.92%,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2.1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3%,总多糖含量为277.43μg/m L,总黄酮含量为0.21μg/m L,总酚含量为210.16μg/m L,口感风味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水浸提法对菊糖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菊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g/g),温度90℃,提取时间60 min,菊糖提取率为79.98%。以菊芋菊糖、山楂、菊花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蜂蜜等辅料。针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产品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菊芋菊糖、山楂、菊花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山楂和菊花提取液比为2∶3(m L/m L)、菊芋菊糖2%、白砂糖4%、蜂蜜3%、最佳稳定剂为0.05%海藻酸钠和0.1%CMC-Na。该复合饮料具有营养、保健的功能,色泽、香味、口感俱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