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2):126-127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病人均采取常规抗感染、吸痰、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手叩法排痰治疗,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机行叩振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痰量、呼吸音、呼吸频率(R)和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痰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能更好的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5):119-1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单侧拍背后吸痰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双侧拍背后吸痰法,试验组采取单侧拍背后吸痰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拍背吸痰后痰鸣音消退率、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吸痰次数、吸痰累积时间、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拍背吸痰后鸣音消退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5,P<0.05);试验组的肺部感染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1,P<0.05)。试验组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吸痰累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单侧拍背后吸痰法可缩短患者气管导管和呼吸机分离时间,确保持续不断与有效的供氧,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1):27-29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方法:86例AECOPD并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体外振动排痰机+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每天排痰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每天排痰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振动排痰机治疗AECOPD并肺部感染排痰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液刺激吸痰后痰液飞溅距离,并分析成功脱机的相关因素。方法用湿化液(3~5 mL 无菌生理盐水)湿化气道,按湿化液刺激后痰液飞溅的距离将118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分为4组:飞溅至管口为 A 组(n=26),飞溅至患者管口外衣领为 B 组(n=30),飞溅至床旁为 C 组(n=35),飞溅至床尾为 D 组(n =27)。负压进管吸痰,先行脱机试验,监测最后成功脱机患者吸痰前后的 SpO2、HR、RR。结果118例患者成功脱机79例,失败39例。脱机失败:A 组18例,B 组14例,C 组6例,D 组1例。4组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06,P <0.05),且痰液飞溅距离与一次脱机成功率呈正相关(r=0.518,P <0.05)。成功脱机患者吸痰前后的 SpO2、HR、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痰液飞溅的距离越远,其咳嗽反射能力越强,脱机成功率越高。痰液飞溅距离可作为预测脱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5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2组痰液中 hs-CRP 含量及肺功能情况。再依据入院时ACT 评分将非过敏性哮喘患者分为2组,A 组58例(ACT 评分≥20),B 组77例(ACT 评分<20),并检测其气道反应性。采用 Pearson 相关检验分析 ACT 评分与 hs-CRP 及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非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中 hs-CR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肺功能各指标 FEV1、FEV1%、PEF 及 PE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0.01)。非过敏性哮喘 B 组患者痰液中 hs-CRP 水平较 A 组高(P <0.01),而反映气道反应性的 FEV1改变量均显著低于 A 组(P <0.05)。ACT 评分与 hs-CRP 含量呈负相关(r =-0.76,P <0.01),与 FEV1增加程度(%)和绝对值增加量(mL)呈正相关(r=0.85,P <0.05;r =0.916,P <0.05)。结论ACT 评分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升高的 hs-CRP 水平及气道反应性密切相关,正确使用该评分有助于简便、快捷地进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探讨SIMV+P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原发病治疗、营养治疗等常规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SIMV,观察组行SIMV+PS。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PI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pH值]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及住ICU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PIP、PaCO2、PaO2、Sa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脱机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分别为(13±9)d、(15±10)d、(60±5)h及92.0%,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脱机时间及脱机成功率分别为(21±11)d、(22±8)d、(73±8)h及73.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IMV+PS通气模式可加速脱机,减少COPD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张云娇  万煜  艾华  杨丹榕  沈策 《矿产勘查》2011,(10):43-45,4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COPD并呼吸衰竭已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相关对症治疗,治疗组采取留置鼻胃管方式鼻饲肠内营养液能全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d。记录2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无创通气时间及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例数、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d后,血液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体质量测量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和体质量测量指标均明显增加(P〈0.05)、无创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比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缩短无创通气及ICU住院时间,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对妇科术前患者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30cm,插管长度为20-25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插管长度为7~10cm。研究不同的灌肠法对妇科术前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P〈0.01),肠道清洁例数明显增多(P〈0.01),灌肠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每次灌肠液用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改良灌肠法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彻底清洁肠道,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对高压电损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56个上肢受伤部位患者(35例高压电损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个部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及局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全身和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1~3周,7d更换1次新的VSD敷料,术后1~3周拆除负压吸引装置。观察2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片或皮瓣封闭创面。结果试验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对照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快,皮片或皮瓣覆盖后愈合快;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相对较慢。试验组皮片、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92.9%(均P〈0.05),试验组皮片、皮瓣移植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2.5±2.2)、(58.3±4.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2.1)、(62.3±4.2)d(均P〈0.05)。结论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能明显地改善高压电损伤肉芽生长创面情况,为进一步封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率,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0):13-15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 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 OSAS 合并高血压患者(OSAS合并高血压组)44例和体检中心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2例。各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RDW 及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各组 RDW 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 RBC 计数、Hb、RDW 和 WBC 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OSAS 合并高血压组 BMI、DBP、RBC 计数、Hb 和 RDW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SBP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均 P <0.05);高血压组 SBP、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SAS 合并高血压组 RDW 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26,P <0.05),与最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509,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RDW 无明显改变,RDW 增高可能是 OSAS 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孙萍  颜婷  吴颖 《矿产勘查》2011,(10):34-38
目的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al acquired pneumonia,CAP)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对肺炎患儿早期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及至少一次痰培养阳性的患儿,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7例均为同期诊断为肺炎的住院痰培养阳性患儿,其中HAP64例,CAP203例。HAP患儿分离出1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15.00%),革兰阴性菌70株(70.00%),真菌15株(15.0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株(25.00%),鲍曼不动杆菌15株(15.00%)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11.00%),混合感染占48.40%。CAP患儿分离出20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6株(22.12%),革兰阴性菌157株(75.48%),真菌5株(2.4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5株(31.25%),大肠埃希菌32株(15.39%),肺炎链球菌19株(9.14%),混合感染占2.46%。药敏结果显示HAP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多明显高于CAP(P〈0.01或P〈0.05),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结论HAP患儿痰培养的病原菌产酶菌株多,细菌耐药率高,治疗困难。了解肺炎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A组单纯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1;D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E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各组麻醉成功后均行人工流产术,监测各组术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术中异丙酚使用剂量、麻醉时间(意识消失到呼之睁眼)、术毕唤醒时间、苏醒期有无躁动及术后有无下腹痛等。结果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增加(P〈0.05与P〈0.01),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减轻(P〈0.01);C组与B组比较,SpO2〈90%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及异丙酚剂量都一样(P〉0.05),术后下腹痛减轻(P〈0.05)。麻醉时间及术毕唤醒时间,C组短于A组、B组(P〈0.01);B—E组的苏醒期躁动较A组少(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都可增强术后镇痛、减少术毕躁动的发生率;且以异丙酚2mg·kg-1配伍芬太尼1ug·kg-1或曲马多1mg·kg-1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宗娟娟  林璐  苏莎 《矿产勘查》2014,(10):71-7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顽固性RAU 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锡类散局部涂布于溃疡病损。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沙利度胺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左旋咪唑片。观察2组治疗1个月后及停药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比69.2%,P <0.05),试验组停药2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8%比61.5%,P <0.05)。结论采用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RAU 有较好的疗效,延长溃疡发作间歇期,不良反应较少,但停药后仍可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3 DCRT与单用3 DCRT、奥沙利铂应用于晚期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72例晚期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再均分为对照组 A和对照组B,每组18例)。对照组 A采用单纯3 DCRT方法,对照组 B采用单纯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3 DCRT方法。对3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 A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A和对照组B(均P<0.05);对照组 A与对照组 B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88.9%)和2年生存率(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A(66.7%、38.9%)和对照组B(61.1%、38.9%)(均P<0.05);对照组 A与对照组 B 2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神经毒性,比对照组A明显(P<0.05),但在放射性直肠炎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神经毒性,与对照组 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性直肠炎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3 DCRT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可提高放疗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将1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拮抗药物的不同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55例。A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1,B 组在手术结束后5 min 静脉推注纳洛酮1μg·kg-1。观察2组给予拮抗药前,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拔管后5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包括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过敏反应和肺水肿)的情况,并对2组拔管后5 min 意识状况及拔管后30 min 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分别采用 Ramsay 和VAS 评分)。结果A 组拔管时间为(5.4±0.3)min,B 组拔管时间为(6.1±0.4)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给予拮抗药后2、10 min 和拔管后5 min 时 SBP、DB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给予拮抗药后10 min 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2组拔管后30 min VAS 和拔管后5 min Ramsay 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1例(1.8%),B 组恶心、躁动、转氨酶升高2例(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美芬可安全、有效地拮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引起的呼吸抑制,且患者呼吸恢复率优于纳洛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6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体化组1401例和对照组1361例。一体化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13-49(30.5±4.8)个月的随访,一体化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46.2%、66.8%vs14.3%、22.0%、39.0%,均P〈0.05)。一体化组并发症共发生152例(10.8%),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242例(17.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7(PPAR7)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抽取中国汉族111例PCOS患者(PCOS组)和92例非DCOS女性患者(对照组)静脉血;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限制性酶切(PCR—RFLP),电泳分离,检测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P—COS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PCOS组中CT/T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患者中PPARγ基因外显子6突变者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未突变者(P〈0.05),肥胖型PCOS患者中突变(CT/TT)明显高于非肥胖型PCOS患者(P〈0.05)。结论PPAR7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与PCOS肥胖的发生、空腹血糖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C和牛磺酸对铁过载小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右旋葡萄糖铁剂的方法,获得急性铁过载小鼠模型。急性铁过载小鼠再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维生素C(150mg·kg^-1)、牛磺酸(420mg·kg^-1)、1/2维生素C(75mg·kg^-1)+1/2牛磺酸(210mg·kg^-1)和0.5mL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给予0.5mL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提取各组小鼠血浆测定血浆CK、LDH值,提取各组小鼠心脏测定心肌的MDA、GSH—PX、SOD值。结果维生素C组、牛磺酸组和1/2维生素C+1/2牛磺酸组小鼠的血浆CK活性显著低于铁过载组(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和牛磺酸对小鼠血浆CK活性的影响有协同作用(P〈0.05)。铁过载组小鼠血浆LDH活性比其他4组小鼠血浆I.DH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他4组之间小鼠血浆L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组、牛磺酸组和1/2维生素C+1/2牛磺酸组小鼠心肌MDA含量比铁过载组明显降低(P〈0.05),但和对照组小鼠心肌MDA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和牛磺酸对降低小鼠心肌MDA的含量有协同作用(P〈0.05)。铁过载组小鼠心肌SOD活性比牛磺酸组、1/2维生素C+1/2牛磺酸组和对照组小鼠明显降低(P〈0.05),牛磺酸组、1/2维生素C+1/2牛磺酸和对照组心肌SOD活性3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C对铁过载引起的小鼠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维生素C和牛磺酸在改善铁过载对小鼠所造成的心脏损伤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