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胰升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变化。方法对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于空腹,口服葡萄糖后30、60、120和180 min 各采集静脉血10 mL,测定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浆胰岛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GLP-1(7~36,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 OGTT 中各时间点血糖、血浆胰岛素和 GLP-1(7~36)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在 OGTT 过程中各时间点(空腹,餐后30、60、120和180 min)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5)。糖尿病组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120 min 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水平于60 min 达峰值,对照组胰岛素水平于30 min 达峰值,糖尿病组胰岛素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组口服葡萄糖后180 min 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则低于对照组(均P <0.05)。糖尿病组空腹和口服葡萄糖后各时间点的 GLP-1水平及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 GLP-1(7~36)水平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予以黄连解毒汤(黄连20 g、黄芩9g、黄柏9 g、炒栀子12 g)加减味治疗,每日1剂,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均达良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空腹及餐后1 h时C肽释放增多(P<0.05),餐后2 h、3 h时两组C肽释放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释放试验治疗组在餐后1 h时较对照组胰岛素释放增多(P<0.05),对照组在餐后2 h时较治疗组释放增多(P<0.05),在空腹、餐后3 h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能降低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优于二甲双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肥胖型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黄连解毒汤的作用优势。方法将60例肥胖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联合应用基础胰岛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颗粒,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均显著降低,6-酮前列腺素Flα(PGFlα)、一氧化氮(NO)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除HbA1c外,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临床试验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连解毒汤在改善血糖水平、炎症因子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给予3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3:00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5个时点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bA1c)、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C肽(F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的变化。结果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周后患者FBG、2hBG和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BA、FC-P和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FBG达标时间为(4.1±1.4)d,2hBG达标时间为(6.9±3.2)d。所有患者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良好,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糖。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及变化,以及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95例住院T2DM患者(T2DM组)及同期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静脉血浆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 h 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cide,T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FPG及Fins值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公式HOMA-IR和HOMA-B估测组织胰岛素抵抗性及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并测定血清25-(OH)VD3.比较2组血清25-(OH)VD3的差异,分析血清25-(OH)VD3与HOMA-IR、HOMA-B及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FPG、2 h PG、HbA1C、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OMA-IR与HOMA-B呈正相关(r=0.48,P<0.05),血清25-(OH)VD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08,P<0.05);血清25-(OH)VD3水平与FPG、2ah PG、TC、TG、BMI等成负相关(r=-0.724、-0.686、-0.458、-0.412、-0.214,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水平影响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方法以新诊断的126例结直肠癌(CRC)患者为病例组(CRC组),以同期体检的13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人群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间的差异,并对CRC患者的患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RC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FPG及PPG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及饮酒未进入方程,对结直肠癌未见显著影响;胰岛素抵抗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结直肠癌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组。对照组:50 R胰岛素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黄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0.9%NaCl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血糖、血脂、血液黏度及血胰岛素水平均降低,但黄芪治疗后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黄芪有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6):112-113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NAFL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共100例。采集病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病程时间等),记录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IMT及血生化指标Hb A1c、C反应蛋白(CRP),并行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各时段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观察组Hb A1c、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价(HOMA-I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IMT、脂联素(ICAM-1)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更显著,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5):68-70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黄芪葛根汤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糖检测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脂联素(APN)、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空腹胰岛素、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西药联合黄芪葛根汤治疗糖尿病可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踝肱指数(ABI)异常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初诊T2DMABI值320例,ABI〈0.9或≥1.3为异常组(A组),0.9〈ABI〈1.3的T2DM为正常组(B组),比较A组与B组2组间临床代谢参数差异,分析初诊T2DM发生异常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320例初诊T2DM中ABI异常者为73例(22.8%),A组年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uAlb)及吸烟率明显高于B组(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lb为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初诊T2DM中异常ABI者较高,年龄、高血压病程、TG、LDL-C、HbA1c、uAlb及吸烟为异常ABI的影响因素,年龄、uAlb为影响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行综合干预,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就诊的肥胖儿童153例,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73例患儿在家长知情同意下予以综合干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干预(合理饮食结构、适合个体的运动方案、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个体心理干预、护肝及二甲双胍降糖药等药物治疗。对坚持完成综合干预3个月治疗的60例患儿,分别测定以上指标,比较前后的变化。结果 60例(7~16岁)肥胖患儿中,2型糖尿病2例、空腹血糖受损7例、糖耐量受损25例、胰岛素抵抗37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指标的41例。通过综合干预,患儿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水平及患儿糖耐量水平、胰岛素抵抗值(HO-MA-I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1)。结论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的干预,能使肥胖儿童体质量指数降低,脂代谢改善,血压下降,患儿糖耐量水平改善,能有效地防控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对预防成人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49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及T2DM组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T2DM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水平下降[(6.4±1.1)mg·L^-1vs(12.3±2.8)mg·L^-1,P〈0.01],内脂素水平升高[(36.2±10.6)μg·L^-1vs(13.5±9.2)μg·L^-1,P〈0.01];治疗后T2DM组与治疗前比较,脂联素明显升高[(9.1±1.4)mg·L^-1vs(6.4±1.1)mg·L^-1,P〈0.05],而内脂素无明显变化[(34.5±11.4)μg·L^-1vs(36.2±10.6)μg·L^-1,fqu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脂联素水平改变,而对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单纯性糖尿病组(DM组,UAER〈30mg·24h^-1)、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N 1组,UAER 30-300mg·24h^-1)和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组(DN 2组,UAER〉300mg·24h^-1),每组40例。选择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组血清Cys-C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尿素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并计算24h尿UAER,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 1组、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DN 2组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血清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DN 1组(P〈0.05或P〈0.01)。DM组、DN 1组和DN 2组血清Cys-C、尿UAER和DN 1组、DN 2组血清BUN及DN 2组血清Sc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 1组、DN 2组血清BUN和DN 2组血清Scr阳性率与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 2组血清Scr、Cys-C、尿UREA和血清BUN阳性率与DN 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20例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尿UAER和血清BUN、Scr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2、0.582和0.655,均P〈0.01)。结论Cys-C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观察指标,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以弥补单纯微量白蛋白检测引起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铁过负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江西省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60例)和不合并颈动脉硬化组(B组,60例),并将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C组,6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 h C肽、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的SF、SI、TS均明显增高(P〈0.01),TIBC则明显下降(P〈0.01);A、B 2组间SF、SI、TIBC、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负荷在C、B、A 3组患者中依次升高,血糖、空腹和餐后2 h C肽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江西省T2DM患者具有很高的铁负荷水平;铁过负荷与T2DM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铁过量可能会影响到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正确判断慢性增殖性血液病导致的低血糖,以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方法对血糖低于2.8mmol.L-1而无任何低血糖症状的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上未做任何特殊处理,生化血糖结果回报后同时急查指端血糖,并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10例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均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空腹血糖低,但服糖后60、120min血糖均正常;采血后搁置0、30、60、120、180min的血糖值分别为(6.25±0.35)、(95.79±0.46)、(4.78±0.43)、(3.27±0.48)、(1.68±0.54)mmol.L-1,提示血标本搁置时间长可导致血糖检测水平低,证实此10例患者低血糖均为假性低血糖。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可以出现假性低血糖,临床上需正确判断,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 RAAS活性,计算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其他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这些指标和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性别、年龄、BMI、病程校正后,单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Ⅰ、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空腹血糖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空腹血糖、血浆醛固酮、DR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结论空腹血糖、血浆醛固酮、DR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