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切L1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E1美观等优点,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2.
胡智安  韩鄂辉  张频  朱剑芳 《矿产勘查》2011,(11):36-38,F0003
目的探讨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3.5~5MHz)及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5~8MHz)检查。结果1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发生于单侧,其中左侧65例,右侧51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侧、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2%、27.5%vs97.0%、98.0%,均P〈0.01),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总敏感性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7%vs97.4%,P〈0.01)。结论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弥补经腹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可以明显地提高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检查的敏感性,特别是在急诊超声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心衰情况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评价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49例,根据患儿超声心动图肺体循环血流比大小分为大分流组和小分流组,并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分为无心衰症状组和有心衰症状组;同时选取无心功能损害患儿20例为对照组。同时采血检测各组患儿血清BNP水平,比较各组患儿血清BNP水平差异并分析患儿血清BNP水平与心衰、分流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小分流组患儿血清BNP水平均有升高,大分流组患儿血清BNP水平与小分流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小分流组患儿血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情况与患儿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1.512,P=0.037);患儿心脏分流量(LVEF、LVSF)与血BNP水平均存正相关(r=0.395、P=0.010,r=0.128、P=0.023)。结论血清BNP水平与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BNP水平可作为评价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吴雨萍  武超 《矿产勘查》2010,(8):75-76,7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反流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0例18~37周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胎儿三尖瓣是否有反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 500例孕妇中共检测三尖瓣反流患儿60例,检出率为12.0%。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先心病组)13例,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非先心病组)47例。先心病组三尖瓣反流程度以中至重度为主,非先心病组三尖瓣反流程度以轻度为主。先心病组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与非先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组三尖瓣反流束起始部宽度、三尖瓣反流束最大长度与非先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三尖瓣反流现象对临床早期治疗及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尖瓣适当切开(TVD)技术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9例行心脏不停跳 VSD 修补术的婴幼儿按是否采用 TVD 技术分为2组:TVD 组158例采用 TVD 技术,非 TVD 组431例未采用 TVD 技术。比较2组体外循环(TEE)时间、住院时间,在术前与术后7 d、1年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术后残余漏发生率,术后7 d、1年三尖瓣反流(TR)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92例进行补片修补,其中 TVD 组129例,非 TVD 组263例;197例直接缝合,其中 TVD 组29例,非 TVD 组168例。66例合并畸形患儿同期进行矫治。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TVD 组0例,非 TVD 组4例,均于术后10 d 内恢复窦性。随访1年,2组病例均无远期死亡,均无因 TR 再手术,非 TVD 组2例因残余漏再手术。2组 TEE 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VD 组术后残余漏及术后7 d、1年 TR 发生率均较非 TVD 组显著减少(P <0.05)。结论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 TVD 技术安全、有效,能改善 VSD 的暴露,减少残余漏发生,保护三尖瓣瓣叶结构,减少术后严重 T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和可能脑保护机制。方法将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先天性心脏病(VSD/ASD)心内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小儿氨基酸+Gln组(G组)和小儿氨基酸+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10例。2组患儿统一进行术前用药、麻醉诱导、麻醉维持、CPB以及术后管理。于术前30 min(T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1)以及CPB结束后1 h(T2)、6 h(T3)、24 h(T4)分别采集颈内静脉球部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LD)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2组血清学指标在T0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T4时间点NOS活性G组与P组比较有所上升、LD有所下降(P〈0.05或P〈0.01);NSE值G组在T3时点与P组比较在有所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Gln能够安全有效地调节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血清NOS活性,降低LD和NSE水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 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 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 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 T1、T3时点 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P 组比较:S 组 T1、T3时点 MAP、HR 均明显降低(P <0.05),T0、T2时点 MAP、H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S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 P 组(P <0.05),S 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 P 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 <0.05),S 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P 组(P <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A组单纯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1;D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E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各组麻醉成功后均行人工流产术,监测各组术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术中异丙酚使用剂量、麻醉时间(意识消失到呼之睁眼)、术毕唤醒时间、苏醒期有无躁动及术后有无下腹痛等。结果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增加(P〈0.05与P〈0.01),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减轻(P〈0.01);C组与B组比较,SpO2〈90%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及异丙酚剂量都一样(P〉0.05),术后下腹痛减轻(P〈0.05)。麻醉时间及术毕唤醒时间,C组短于A组、B组(P〈0.01);B—E组的苏醒期躁动较A组少(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都可增强术后镇痛、减少术毕躁动的发生率;且以异丙酚2mg·kg-1配伍芬太尼1ug·kg-1或曲马多1mg·kg-1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胎心率基线平直型对围产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住院分娩产妇采用飞利浦FM20型胎儿监护仪做检查。根据监护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胎心率基线平直120例)和对照组(胎心率基线正常120例)。结果2组羊水量、羊水污染、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围产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胎心率监护基线呈平直型时胎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X 线钼靶、术中冰冻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 DCIS 患者的临床资料,X 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冰冻检查结果及 CK5/6、CK8/18、34βE12、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 DCIS 患者中症状为乳腺肿块或乳腺局限性增厚23例、单独或伴发乳头溢液5例、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的乳腺疼痛1例、没有任何症状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阳性符合率为66.7%,X 线钼靶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6.7%,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 X 线钼靶检测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阳性符合率(90.0%比66.7%,χ2=4.812,P <0.05)。术中冰冻 DCIS检出率为66.7%。CK5/6在 DCIS 及乳脉导管不典型增生(ADH)区域几乎为阴性,仅1例增生导管上皮 CK5/6及 CK8/18呈阳性;4例34βE12在 ADH 和 DCIS 增生细胞中均有表达;15例 CK8/18在常规组织学病理中明确的DCIS 区域及 ADH 区域中呈阳性表达;Ki67在 DCIS 区域中的表达较 ADH 区域略有增高趋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X 线钼靶、术中冰冻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 DCIS 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诊断各有优点及局限性,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有利于 DCIS 的诊断,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厄贝沙坦组(65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PⅠCP、PⅢNP的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参数。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1、2、4、8周末和厄贝沙坦组1、2、4周末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4、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流速(VE/VA):发病第2天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血清PⅠCP、PⅢ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在治疗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无创通气组18例和常规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测,持续动脉血气分析,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选择鼻导管高流量供氧(6L·min^-1),BiPAP无创通气组选择连接BiPAP呼吸机。结果治疗1、6h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1、6h后BiPAP无创通气组PaO2、SaO2升高更明显,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而至正常水平(均P〈0.01)。治疗1h后BiPAP无创通气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0.0%)(P〈0.05);BiPAP无创通气组有2例(11.1%)、常规治疗组有8例(50.0%)病情未见好转予以气管插管转成有创通气,2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BiPAP无创通气治疗更有利于病情缓解,对提高抢救危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与整体心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检测PTCA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室壁梗死区域及二尖瓣环的DTI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Ve/Va),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心梗组术前左室局部与整体舒缩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现为梗死区域各室壁及二尖瓣环的Vs、Ve和Ve/Va均显著降低(P〈0.01,P〈0.001);心梗组术后6、12个月左室局部与整体舒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术后12个月改善更为显著,表现为梗死区域各室壁及二尖瓣环的Vs、Ve和Ve/Va均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左室局部与整体心功能,且疗效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脂蛋白磷脂酶 A2(Lp-PLA2)及脂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 组)及高血压 LVH 患者(B 组)各54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C 组)5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 Lp-PLA2及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对 B 组的血清 Lp-PLA2、脂联素及 hs-CRP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B 组 Lp-PLA2、hs-CRP 水平及 LVMI 高于 A 组和 C 组,脂联素水平低于 A 组(均 P <0.05);A 组 Lp-PLA2、hs-CRP 水平及 LVMI 高于 C 组,脂联素水平低于 C 组(均 P <0.05)。2)高血压 LVH 患者Lp-PLA2与 hs-CRP 水平呈正相关(r=0.875,P <0.05),而二者水平均与脂联素无相关性。结论Lp-PLA2、脂联素及 hs-CRP 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 LVH 患者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组(LAVR组),30例;二尖瓣置换术联合改良迷宫Ⅲ型术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术前、术毕,术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术前和术后12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C/T)、术前和术后第1、7天,6个月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CPB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功能NA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LAVR组患者术后12个月LAD、LAVI、LVEF、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第1、7天,6个月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预防术后AF复发,长期维持窦性心率,进一步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