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联合自体肋骨移植治疗严重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严重连枷胸患者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联合自体肋骨移植治疗:对于相邻多根肋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原位复位固定困难时,予以游离,保留较为完整的若干段肋骨,各骨折残端进行修剪,然后重新排列备用肋骨段以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进行缺段肋骨嫁接(平行或斜行桥接肋骨)。结果1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内固定后可见胸壁反常呼吸消失,胸壁疼痛明显减轻,骨折复位、固定满意,环抱器无松动、脱落现象,未出现肋骨骨折不愈合、肋骨坏死。结论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联合自体肋骨移植治疗严重连枷胸,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改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2):130-132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钛板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锁定钛板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B组采用AO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21.5±1.3)周明显短于B组的(26.3±1.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随访发现,A组的优良率90.2%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18,P=0.038)。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钛板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9):111-114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43例,采用Ti Ni环抱式接骨器将骨折处肋骨内固定;B组51例,采用可吸收髓内钉将骨折处肋骨内固定;C组40例,采用胸带加厚棉垫行外固定。观察并分析A、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固定肋骨数、术中出血量及胸腔积液引流时间,对三组患者治疗的止痛有效率、外观满意率、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B组的手术时间、固定肋骨数、术中出血量及胸腔积液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止痛有效率、外观满意率、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分析发现A、B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Ti Ni环抱式接骨器及可吸收髓内钉相对于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均有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住院时间、缓解胸部疼痛的作用,临床上应结合骨折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8):113-114
目的:探讨钢丝张力带、钢丝环扎和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A组(29例)、B组(27例)、C组(30例),分别采用钢丝环扎固定、钢丝张力固定、钛缆内固定。结果:A组膝关节优良率为86.21%,B组为96.30%,C组为100%,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达90°时间、功能完全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以A组最长,C组最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张力带和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效果较好,可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8):63-64
目的:观察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治疗(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开放式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以及术后半年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以及Cobb角的情况,以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量、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3周以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比较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65-7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观察组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观察组B),骨折内固定53例(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PFNA 组21例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LPFP 组23例采用 LPFP 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末次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结果41例患者获10~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 Harris 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PFNA 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下地负重方面优于 LPF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种内固定方式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PFNA 相对 LPFP 更具有微创性、固定牢靠、适宜患者早期下地的优点,但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切L1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E1美观等优点,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6):44-46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折内固定手术临床疗效。方法:置换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内固定组患者给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预后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等。结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内固定组,但其手术费较高;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显著低于内固定组的31.58%;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均较为满意,但置换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实际情况,如病情、骨质疏松程度、经济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保守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 组26例,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 组35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 组31例,行保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情况,并对3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1年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A 组治疗1周后 VAS 得分明显低于 B、C 组,C 组治疗1年后 VAS 得分明显高于 A、B 组,A、B 组治疗1周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均明显低于 C 组,B、C 组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的压缩率均明显高于 A 组,A、B 2组治疗1周后、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均较 C 组减少,A 组治疗1年后伤椎椎体后凸畸形角度较 B 组减少(均 P <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既能迅速缓解患者伤椎处疼痛,又能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脊柱矫正角度的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A系统固定)和PCCP组(32例,采用PCCP系统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为(82.62±4.76)分,PCCP组为(81.49±4.2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PFNA组、PFNA组下地负重时间少于PCCP组(均P〈0.05)。结论PCCP和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导丝进入胰管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置放胰管支架对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1217例次ERCP术[均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资料.比较导丝进入胰管组(24例)、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64例)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1079例)3组间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分析导丝进入胰管对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支架对预防PEP的作用。结果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PEP发生率分别为6.76%、6.25%、2.13%。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人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显著高于导丝未进入胰管组(均P〈0.05);导丝进入胰管组与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进人胰管是诱发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素,而导丝进入胰管后放置胰管支架不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和 ORIF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24例(ORIF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30例(ORIF+融合组)。观察手术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恢复及末次随访踝关节 Herr评分优良率。结果术后54例获24个月(6~48个月)随访。手术后Bohler’s角、Gissane’s 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的恢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踝关节 Herr评分优良率 ORIF组明显低于 ORIF+融合组(62.5%比8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与传统剥离术的手术效果及其术后出血并发症情况,为扁桃体切除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行扁桃体切除患者1 179例,其中采用传统剥离术423例(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切除术756例(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出血原因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均P<0.05),2组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扁桃体传统剥离术比较,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6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体化组1401例和对照组1361例。一体化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13-49(30.5±4.8)个月的随访,一体化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46.2%、66.8%vs14.3%、22.0%、39.0%,均P〈0.05)。一体化组并发症共发生152例(10.8%),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242例(17.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71例髁状突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25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非手术组(46例,采用手法复位)。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因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方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1~30岁人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56.34%),骨折线多位于髁状突颈部(60.56%)。治疗后随访1年,手术组患者在最大张口度、咬牙合关系、颞下颌关节疼痛、下颌骨活动度等方面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青中年男性,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髁颈是好发部位;髁状突骨折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复位难易程度、年龄、全身情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方面来决定。  相似文献   

17.
张学康  潘小玲 《矿产勘查》2010,(5):56-58,61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与复合氯胺酮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特点。方法 60例择期烧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按序贯实验分为氯胺酮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用安定和氯胺酮,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鼻导管给氧;B组麻醉诱导用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45 min、术毕5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毕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A组MAP明显增高(P〈0.05),而B组MAP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A组SpO2明显下降(P〈0.05),而B组SpO2稍有增高(但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1);A组术中易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烧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且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在慢性扁桃体炎手术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 组105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切除术;B 组120例采用高频电刀扁桃体切除术;C 组8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观察3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 C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B 组(P <0.05);手术时间 C 组、B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P <0.05),C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各种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扁桃体切除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单纯二尖瓣重度狭窄(A组)30例,二尖瓣中度反流(B组)10例,二尖瓣重度反流(C组)16例.均用改进的inoue球囊技术通过逐步扩张法进行PBMV治疗.结果 3组二尖瓣口面积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00),术前与术后差值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二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5),但不影响疗效;B、C组二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4,P=0.010),且C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3组术后左心房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01,P=0.009,P=0.024),3组左心房大小术前与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中、重度反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